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藝術論文
時間:2022-03-01 09:07:31
導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藝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初中生經過中考的奮力拼搏,剛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與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課程學好的愿望。初中物理教學內容少,知識難度不大,教學要求較低,因而教學進度較慢,對于某些重點、難點,教師有充裕的時間反復講解、多次演練,從而各個擊破。而高中又是另外一種學習節奏,高速度、高強度,只有采取高效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
初中生經過中考的奮力拼搏,剛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課程學好的愿望。但經過一段時間,他們普遍感覺高中物理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易學,覺得物理這門學科太抽象,做習題、課外練習時,經常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不知從何下手。有的越學越困難,甚至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造成學習成績不良,影響學生全面發展。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如何讓學生順利過渡到高中物理學習當中呢?
一、背景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別顯著。物理教材的編排是由淺入深的,初中物理教材難度較小,比較重視感性認識,物理教材趣味性較強,注重生產和實際,一般都是從生產、生活實際、實驗及有關自然現象等具體生動事例引入課題,經過對現象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出簡單的物理規律,學生以較多的感性認識為基礎,便于接受,而高中教材作為基本的物理知識體系沒有很多改變,但分析、綜合、推理能力方面,尤其是應用數學工具的能力有明顯提高。使不少剛升上高中的學生感到物理知識相當抽象、難懂。另外,初中物理教材則重于對物理規律的定性講解;而高中教材則在定性描述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一些公式單位復雜多變,從而使新生在學習過程中明顯表現出從定性到定量、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上認知的差異,從客觀上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學習要求而產生學習上的困難。2.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不適應。初中物理教學內容少,知識難度不大,教學要求較低,因而教學進度較慢,對于某些重點、難點,教師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反復講解、多次演練,從而各個擊破。但是進入高中以后,教材內涵豐富,教學要求高,進度快,知識信息廣泛,題目難度加深,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不可能像初中那樣通過反復強調排難釋疑。而且高中教學往往通過設導、設問、設陷、設變,啟發引導,開拓思路,然后由學生自己去思考、解答,比較注意知識的發生過程,側重對學生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思維品質的培養。使剛進入高中的學生不容易適應這種教學方法。聽課時存在思維障礙,不容易跟上教師思維,從而產生學習障礙,影響高一物理學習。
二、消化
目前高一學生學習科目繁多,課業負擔比較重,作業量很大,很多學生并不能及時完成所有科目的作業。因此,教師應該優化作業設計,盡量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基礎上,使學生在課后較短時間里將知識點“消化”。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選擇題目時,選擇典型例題講解。我認為有這樣幾個步驟。1.做題。現在每一位老師的手中都有好幾本資料,我們是不是隨便選取幾個看似很好的題目就拿給學生做呢?我認為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現在的教育制度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不是把學生培養成做題機器。所以我們的目標是少做題、學生學。要求學生做一些比較典型的例題及具有概括作用的例題。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前對自己手里的資料進行梳理并做題。2.選題。我們選擇題目的時候,是不是選擇越難的題目讓學生做,效果就越好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學生本身的基礎不一樣,對于上課知識點掌握情況也會有差異,學習物理的能力也就有了差異。所以我們要選擇簡、中、難三類題目成一定比例地給學生做。對于簡單的題目,所有學生必須掌握;對于中等難度的題目,學生可以在講解兩到三遍后能夠掌握;對于難度較大的題目,我們要求一部分學生掌握,因為現在的高考制度,不可能所有學生都選擇物理學科。3.講題。對于典型例題的講解,是不是我們把每一個步驟、每一道題目的做法都告訴學生比較好?答案是否定的。(1)點撥法。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的問題正是他們思維的困惑點,當學生對做題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時,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解釋他們提出的疑問,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一些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我們就不會重復啰唆,學生對于新知識總是有一種求知欲望。(2)及時鞏固。學生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是有一個下降曲線的。時間越長,學生遺忘的越多。所以,教師對學生做完的習題要及時講解,而不應該等待很長時間,這樣學生再熟悉題目又會需要一段時間,并且自己當時為什么會做錯,時間長了,也就遺忘了,這樣他們下次還是會做錯。這樣就達不到訓練效果了,所以要及時講解與鞏固。(3)問題拓展。是不是我們講解練習的時候就是針對學生做過的題目了?現在考試的題型千變萬化,想讓學生做完所有題目,即使放在以前高中學習,用題海戰術,想做完所有題目,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當我們講解某一個題目時,可以對所講問題進行拓展,和本題相關聯的知識點、會出現哪些問題考我們,可以讓學生思考,這樣,雖然我們只講了一個題目,其實我們是講了一類題目,那得有多少題呀?(4)學生講解,教師補充。對于一些題目,班級肯定會有一部分學生會做,一部分學生沒有做出。此時,我們可以讓已經做好的學生上黑板為大家演示、板書,可以發揮學生的模范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上進心。4.總結歸納。例題講解完以后,不是就這樣過去了,而是要對本題進行歸納,為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做題步驟及完善的思維體系。針對什么樣的問題,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法,這是我們為學生講解題目的目的。優化作業設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基礎知識,但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依靠備課組的力量與集體的智慧,全組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協作、揚長避短,共同討論確定一章的基礎知識及重點、難點、疑難,歸納方法,精選典型例題,組織習題,通過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作者:曾靖 單位:泗陽縣致遠中學
- 上一篇:教師繼續教育監控及評價方式
- 下一篇:歌曲《感恩的心》中的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