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泛寫教學藝術論文
時間:2022-11-29 08:31:07
導語:英語泛寫教學藝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提升英語寫作訓練量,我嘗試在自己高二的兩個班級進行常規化的英語泛寫試驗,預計兩年里每位學生的作文訓練量達到萬字,通過寫作實踐的切實積累達成英語寫作能力的逐步提升。
一、初體驗,立竿見影
在試驗之初,我希望能給學生以最大的寫作自由度,泛寫練習只有一個要求:字數至少200。不設上限,不限內容,不限體裁,可以連載只寫片段。第1周: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這是第一次自己做主寫一篇英語文章,雖然作文篇幅受到了幾乎所有學生的質疑,但他們對于這個“新奇”的任務充滿了期待,大家都饒有興趣地開始了自己的探索。有膽小謹慎的,對英語課進行了一番“贊揚”;有膽大一點的,自己成為了NBA的新星后衛。首次泛寫任務平均耗時約一個半小時,長的多達半天,平均字數超過200,無論從學生的態度還是達成度都超出我的預期。第2-3周:泛寫要求不變,第一次獲得“A+”的8位同學一一分享寫作內容,每位同學要求快速瀏覽至少3篇其他同學的作品并給與口頭評價。通過第一次的分享和我對于“非主流”題材的刻意引導,第二次的泛寫嘗試更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小說(科幻、言情、穿越)、時事報道、評論、歌詞創作,體裁和話題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姿態,平均字數超過250,“A+”人數達到40%。第4周:通過三次的嘗試和分享,學生已經完全適應字數放量、話題自由的泛寫練習,大多數同學對于200字的下限已經沒有了恐慌情緒,三次成功的嘗試建立起了初步的英語寫作自信,開始把關注點從“能不能寫完”轉移到了“要表達什么內容才能脫穎而出”。
二、遇瓶頸,徘徊反思
試驗最初一個月的欣欣向榮隨著瓶頸期猝不及防的到來戛然而止,各種問題接踵而至。1、內容沒有新意,空洞,重復率高。在嘗試開始之前,我考慮不管第二語言的積累如何,高中學生都有著十多年母語閱讀和寫作的積累,全開放式泛寫完全可以借助于一定的能力遷移。從試驗最初階段學生的表現來看,也印證了我的推測。學生們最喜歡的網絡小說的影子在泛寫練習中頻頻出現,架空歷史、打怪升級、僵尸魔法……但最初的驚喜很快被重復的套路消耗殆盡,盡管在評語中我一再暗示學生們內容很恐怖,但也許是他們對這個題材的偏愛,也許是“嚇到老師”的小興奮,他們樂此不疲地重復著相似的套路。2、隨著新鮮感的消退,對泛寫任務的興趣度和投入度銳減。這種情況在第四周開始已經有所顯現,得A+的人數不及第二、三周的一半,“可以自己做主”的新鮮感慢慢被“還有什么可寫”的迷茫感取代,“想寫”一旦變成了“硬寫”,投入度就不復存在了,花一個小時寫英語作文不如鉆研一個物理題有意思的想法越來越普遍,少數學生直到星期一早上才意識到泛寫作業完全被忽略了,不得不利用幾個下課的時間匆匆碼一點字趕緊交差。3、批改任務繁重,學生進步停滯不前,我自己開始質疑和彷徨。每周約90篇,超過20000字的批改量占用了我大量的業余時間,在試驗開始學生每周一個變化時,我也充滿了激情,并不太覺得是一個負擔。但是隨著學生進入一個停滯期,不變的語言、空洞的話題、反復的套路、怎么改也改不完的各種拼寫語法錯誤,我開始質疑自己的選擇。我翻看著學生一篇篇的“長作文”,實在不忍放棄這來之不易的成果,但是我也很清楚的知道,如果我不做出調整,學生們好不容易調動起來的興趣將消失殆盡,所有的一切將會前功盡棄。
三、再調整,穩步前進
1、用半開放性任務、可選話題替代全開放模式。“Freewritingwillnotbefreethisweek.”我開玩笑地跟學生說,大家的暗黑系列、架空系列我已經跟不上了,所以這次請大家回到現實中來,并提供了三個選擇:1.你對高考改革的看法(可參考英文報的相關報道)2.新一代的iPhone手機有什么新特點,你對它持什么觀點?(請先閱讀相關的英文報道)3.結合任何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件自由寫作。也許是英語文本的輸入,也許是寫作內容比較明確,這一周的泛寫練習再次呈現出勃勃生機,他們對于考試公平性的思索,對學習負擔的探討,對電子產品娓娓道來和對國產手機品牌的青睞,都顯現出這個年齡段孩子應有的理性思考。2、通過堅持讓一時的興趣轉變成持久的習慣。我的泛寫話題多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也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如愛好的話題:橋牌、斯諾克、擬聲等介紹都曾讓我大開眼界,但是這類寫作往往可一不可再。我于是組織學生嘗試了足球、籃球的系列話題從比賽規則、重要賽事、明星球員等,通過話題的拓展讓興趣能得以維系。同時,通過每周話題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科學動態、文化現象等,我逐漸感受到所謂的興趣并不必局限于學生現有的愛好,而是創造條件讓學生不斷產生新的興奮點。我的泛寫幾乎不受考試影響每周一篇,假期也照樣堅持,而我的堅持慢慢成為了學生的習慣,周五總會有學生提醒我布置本周的寫作任務,而他們對周圍的敏感度也在一點點超越我的預想,根據外灘踩踏事件虛擬的小小說今人潺然淚下,對于柴靜相關問題的看法冷靜而理性,作業堆砌如山的階段他們寫了長達四頁的“聲討書”,字里行間竟是安慰我這個做老師的不要操之過急。理性的思維之上他們更多了人文關懷,泛寫成為一個探知世界的方式,成為抒發情緒的頻道,成為自我表達的習慣。3、重寫輕批。在唯恐錯過任何一個錯誤的彷徨和繁忙之中,我開始意識到,寫作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泛寫就是讓學生寫起來。我把批閱的重點更多地放到與學生交流內容和感想,發現寫作的閃光點之上。學生能用出來的詞匯、句式和構思,往往更容易被借鑒和采用,利用優秀的句子、段落和語篇做示范,在下一次泛寫中往往被更多的學生模仿。一位男生的泛寫作品一般但其結尾總是饒有趣味,連續兩周的分享之后,班級超過三成的學生嘗試了這種“吊胃口”式的收尾,一時竟成為流行。而作為批閱者,20000字的改錯題變成了一本“讀者”,3-4個小時的閱讀量不再成為我的負擔,反而成為了每周繁重工作的一個調節劑,一個期待的約會。隨著2016屆學生畢業,這兩個理科班的泛寫試驗以人均超萬字的成果告一段落,但在我看來,還遠沒有結束,欣喜也為之尚早,擺在我面前的是比試驗開始之前更多的疑問,通過進一步的探索相信會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張靈犀 單位:上海市吳淞中學
- 上一篇:中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研究
- 下一篇:簡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