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情境教學藝術

時間:2022-10-10 02:28:20

導語:淺談情境教學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情境教學藝術

摘要:在今天的兒童美術教學中,教學方法的單一現象依然存在。為了將兒童美術教學課堂豐富多彩,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情境教學的重要意義。情景式教學是通過學生的認知、情感、興趣的角度出發,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可以說這是一種非常愉快的教學模式,學習情境能夠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課程設置方式多樣,但都充滿了活力和趣味性。通過情景式教學方法的開展,使美術教學在更為優化的環境中進行,使孩子的學習過程更為輕松愉悅,從而達到真正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情境教學;美術;興趣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興趣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美術保持密切聯系享受用美術美化人生的前提。”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以生動有趣的知識,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充分發揮各種優勢,為學生創設形象生動的美術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創造欲!美術教育是促進兒童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兒童來說,美術課不僅是用來學習的一門課程,更是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繪制自己內心世界的一個空間課程,美術課堂可以表達孩子們最天真無邪的內心情感,而完成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他們獨一無二的創作。情境教學是教師在美術活動中所用到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形式。其中,美術教學中廣泛的文化情境的創設活動的嘗試與探究給美術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學生對美術學科產生無限興趣,為了力求使其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并促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這就要求美術教師精心購置一定的課堂情境,創設一定的氛圍,引導學生置身其間,去探索、去發現,主動的發展并去表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一、情景再現體驗美

心理學家說:“一個完美的人并不是對任何事情都懂得一點的人,而是做任何事情時,都把自己整個心理能力發揮出來的人。”在美術教學中,通過再現某些場景、創設一個情境,能引起和保持他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使其熱忱投入到美術活動中去,情感、智力各方面都活躍起來,各種潛能都得到發揮,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激起強烈興趣,并伴隨良好情緒至始至終。在具體操作中,既可以通過多媒體再現情景,也可以根據情況實地考察,達到真實體驗真切感受的效果。如《草叢中》一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草葉的穿插關系、遮擋關系等,老師帶學生出去寫生,通過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畫一畫的幾個輕松活潑的小活動,很容易地就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理解了草葉間的穿插關系、遮擋關系等。在學習《卡通形象》一課時,教師用《藍貓》、《寶蓮燈》、《三毛流浪記》等的幾個片斷穿插導入,把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再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仿佛進入了其人可觀其聲可聞其物可賞的真實可觸的境地,在這種視覺藝術中感受美,并促進美術創作活動。又如《恐龍世界》一課,教者利用多媒體,再現了二億六千萬年前的恐龍時代,穿越時空,跨越古今,把學生帶進遠古的恐龍時代恐龍生活的情景,也就很自然也輕松愉快的理解了恐龍的種類和特征、恐龍的分類及其特點,以及它們的滅絕和帶給我們的啟示等,這些情境所帶來的收獲,遠比老師講解示范所帶來的樂趣大得多,收獲也多得多,亦要輕松有趣得多!

二、課程整合感受美

心理學有一種說法叫做“感覺轉移”。在美術課上,教師可用音樂去陶冶孩子們的心靈,去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去啟迪他們美好的思想,有效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使其在情緒勃發與激動中,享受美感,進入角色。俄國畫家康定斯基曾說過:“繪畫是視覺的音樂”,美術教學通過插入適宜的音樂,還能營造輕松、愉快活潑的氛圍。如上《飛天暢想》一課前,教師要求學生閉上眼,凝聽《夢想曲》,在優美樂曲中跳動的旋律中,進行美的感受,讓音符與節奏撞擊著孩子們的心靈,牽動著他們的思緒……老師再引導他們把“夢”中素材的一幕幕畫下來,于是在音樂的美的感受中,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活潑而有趣!另外,美術課與語文相整合也是很常見和有必要的,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深遠的意境能帶給孩子們廣闊的想象空間。中國的詩配畫及詩、書、畫相結合的原則,也體現出文學藝術對美術的影響。在美術教學中,通過兒歌、故事、詩歌等文學作品的介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們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如《打扮文章》、《小蝌蚪找媽媽》、《詩歌配畫》等等,無不是在語文的環境氛圍中完成。其中《小蝌蚪找媽媽》一課,老師先以美麗的童話故事為切入口,優美的故事伴以老師動人的演講,一開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小觀眾們,使整個課程很快有了個好開端,接下來的記憶想象畫就是學生急于要表達的東西了!

三、引導想像領悟美

藝術大師達芬奇說過,當一個畫家手跟上腦以后,再不會有進步了。我們在進行技能訓練的同時,不能忽視思維的訓練,只有充分發揮啟迪形象思維能力,才能引導想象、提高繪畫能力、培養創造能力。當然,今天的美術課堂并非是以培養大師畫家為目標,而是將其作為一種快樂的源泉,讓學生從快樂繪畫中尋找創新,從情感中揮灑他們的情感世界,并啟迪引導促進其個性發展。如《草叢中》一課,教師通過欣賞畫家的熱帶雨林的名畫,引導想象,“在藍藍的天空中,陽光燦爛,草叢里開滿了奇異的花兒,有非洲豹來了,有一個黑人正在草叢中采摘仙果……”后面由孩子們想象。這時,學生的思維活躍,都急不可待的想表現自己,老師緊抓住學生的表現心理,鼓勵學生按順序接著發揮想像,說出自己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草叢里還有什么?草叢里發生了什么故事?”待學生說出自己的想像進行故事接龍,老師鼓勵到:“說得好極了,這節課我們就來畫畫想像的《草叢里的故事》”。這樣的想像導入,既創設了情境、激發了想象力,又點明問題,達到了導入新課的目的,又讓學生在想象的海洋里領悟美、感受美,并于筆端表現出來!而且教師不再嘲笑孩子將雞畫成了鳥;不再為孩子在白紙上畫了一個無端的小人而大發雷霆,并盡量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學生的作品,而且奉為至寶,那么在這個活動中孩子承載著想象的翅膀飛得會更高更遠!

四、游戲激趣創造美

孩子的天性喜愛游戲,讓孩子在做中玩,玩中學,以游戲為手段,創設出一定的情境,并將活動內容融入其中,從而讓兒童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學習與創作美,大膽表達表現美。例如老課新上的《小蝌蚪找媽媽》一課,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池塘的情境,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小蝌蚪、小鯉魚、青蛙媽媽、烏龜、龍蝦等,當哪一個角色出來時,學生就畫出它,并戴上頭飾表演故事情景劇,游戲結束,孩子的創造欲也被激起來了,他們隨著情節的變化推進,按繪畫的要求,把自己的想法大膽融入其中,創作出一個個鮮活的形象,真讓人驚嘆連連佩服不已!

五、平臺展示表現美

美術活動中用大量相關主題的事物或藝術作品創造優美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來激發創作欲望,也是美術課上常用的一種,包括課前作品烘托展示的導入環節;課中的作品展示啟發思考,拓展思維,引導創作環節;課后的作品展示來評價作品,達到欣賞美、評價美和表現美的作用的評價環節。例如《玩偶大本營》教學開始前,老師自制了大量各種各樣的玩偶,并收集了其他班級的優秀作品,布置了一個小小“玩偶商店”,學生一進教室,馬上被這五顏六色、千奇百怪、琳瑯滿目的作品吸引住了。老師鼓勵他們“買”一個自己喜歡的拆拆看看,然后自己嘗試做出來,強烈地激起了學生動手的愿望,迫不急待地投入到創作中去,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下,學生們啟動創造思維自然進入美的探索與創造的過程。又如《靜物一家》,當讓學生理解了靜物與人的生活的關系后,僅展示真實的靜物還不足以讓學生把它們概括地表現為美術作品,那么就需要展示大量學生作品來幫助學生理解借鑒、啟發思維、引導創作了!同時作品創作完后,老師創設一個平臺,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自由欣賞和評價并進行多樣評價,培養審美與表達能力,發展兒童個性!

除以上幾種所舉情境教學的方式外,還有很多,尤其對于新課的情境導入更顯重要,方法也更多,因為“萬事開頭難”,我們說一個活動能成功與否,能否激發兒童美術活動的積極性,能否很好激發兒童創造欲,導入活動是重中之重,如猜謎語、賞范畫、讀兒歌、變魔術、講故事、談話法等等。但所有情境的運用都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有時也是相互交錯相互交融的,而且也應該有始有終,并且需要根據不同對象和兒童年齡特點,進行提煉加工創設不同情境,靈活運用和不斷實踐總結。

總之無論采用哪種形式,都要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和教育實際,緊扣教育目的,堅持有利于誘發學生興趣的原則,既要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又要重視人的差異性,以潛移默化的引導,順應兒童個性的發展,培養兒童創造能力,讓美術教育的過程象春雨一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新課程實施以來,開放的美術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美術活動既是一種藝術創造活動,更成為一種藝術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巨大的作用。美術學科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更適合于開展情境教育,從而使師生產生心靈的共鳴,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和創造欲,把兒童作為美術活動的主體,使其喜歡美術活動,樂于從事美術活動,各種潛能得到發揮,獲得愉快的情境體驗,并保持對美術活動的持久的興趣,和保持良好的情感體驗至始至終!

作者:陳俊 單位:湖北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