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父母家庭教育觀念研究

時間:2022-10-26 11:15:30

導語:幼兒父母家庭教育觀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父母家庭教育觀念研究

1問題的提出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村家長對學前教育開始重視,使得鄉鎮學前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想要使學前教育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較為關鍵的一步是了解家長的教育觀念,從而從根本上引導學前教育的發展。然而,家長對于學前教育內容和方法的認識是否正確?本調查主要了解利國鎮年輕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所持有的觀點。近年來,利國鎮托境內豐富的鐵礦資源和鮮明的產業優勢,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旅游開發初具規模,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家長的專業教育知識不多,他們更多為幼兒提供的是物質上的滿足,而忽略了幼兒精神層面的給予。農村獨生子女也較為普遍,家長的寵愛行為隨處可見,但又受“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等傳統觀念的影響,使得部分孩子身心倍受摧殘,學前教育形勢不容樂觀。

2研究方法和內容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利國鎮學前兒童家長進行了調查。問卷發放100份,回收89份,有效回收率89%,其中有效問卷80份。

2.2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通過對利國鎮學前兒童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進行了實際調查,了解了該地區家長教育觀念和方式的特點并以此為基礎探討鄉鎮家長在學前教育方面存在的優點與不足,并為其提供教育實踐上的理論依據。本調查的研究對象為幼兒父母,年齡在22歲到48歲之間,從事職業有:家庭主婦、工人、售貨員、銀行職員、醫生、教師、警察、老板等。

3調查結果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恐嚇、“賄賂”(過多使用物質獎勵)、縱容以及使用暴力情況的調查結果(依次如表一、表二、表三、表四所示)結果表明絕大多數的家長有恐嚇、“賄賂”、和使用暴力的行為,有超過一半的家長會縱容孩子。

4研究討論

受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自身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利國鎮幼兒家長的教育觀念呈現出了獨有的特點。

4.1一些家長親子關系處理不當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許多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恐嚇、“賄賂”、縱容和使用暴力等不良行為,這些都是與當今素質教育相違背的惡性行為。愛是孩子最好的成長養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愛心對于孩子來說是最寶貴的”。因此,愛心必須從小開始培養,而鼓勵和呵護孩子的愛心也是家長對孩子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只有家長以身作則,摒棄不良行為,全心全意用愛來呵護孩子,孩子才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4.2少部分家長干涉孩子的愿望

在調查結果中仍有20%的家長干涉孩子的愿望。池田大作說:“家長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但干涉孩子各自的理想就等于不承認孩子的人格。青少年不良行為的種子最初就是從這里萌芽的”。世界學前教育組織在《童年憲章》中曾經指出“所有的孩子都不應該受到成人的剝削,孩子的身心和大腦都是屬于自己的,不能分割;所有的孩子都有權利在安全并具有激勵性的環境里游戲和玩耍、成長和學習,不應該受到外界的傷害和煩惱的刺激;所有的孩子都享有他們所需要的一切,用來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從而使孩子的頭腦、身體以及情感得到健康地成長和發展”。因此,尊重孩子就要遵循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所提到的:“既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權,又要尊重孩子的發展權”。社會需要的是一些富有創意、有性格、有魅力的人才,而不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學生。

4.3品德教育仍需家長的努力

在調查結果中顯示,有78%的家長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同時有11%的家長重視知識技能的發展。在當今金錢社會形勢下,有11%的家長重視孩子的知識技能教育是無可厚非的。所謂品德,主要是指自己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孩子擁有什么樣的品德,不僅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家長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一個擁有愛心、道德感以及責任感的人,能夠較容易取得成功,并且其生活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4.4融洽的家庭關系需要平等相處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有一半的家長愿意和孩子平等相處,只有3%的家長掌握絕對權威。在傳統的家庭觀念中,父母是孩子眼中的“權威”,父母的話對孩子來說就是命令,只有聽父母的話才是好孩子。但是,在融洽的家庭關系中孩子和父母應該是平等的,這種平等不僅僅是指形式上的平等,更是實質上的平等。我們提倡家長與孩子平等的交流、平等的相處,尊重和賞識孩子。平等不等于縱容,提倡家庭民主也不能忽視長幼有序。家庭教育的平等也應該是相互的?!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5對策和建議

5.1當地政府應組織開展公益講座

教育是改變生活的最好方法,當地政府應聯合幼兒園定期舉辦家庭教育公益講座活動,大力宣傳家庭教育知識,推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協調發展。更好地滿足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需求,促進全鎮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5.2幼兒園組織外出親子游

親子游是家長與幼兒之間良好的交流渠道,能凝聚家庭的親和力,也是實施教育的一種好方法。家長們在旅游過程中,可以相互交流育兒經驗,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5.3幼兒教師定期家訪

北京師范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后陶云說:“眾所周知,老師理解學生是教好書的前提條件,而對學生的了解不僅局限于學生在學校里的表現,還包括學生的社會化表現,家庭最接近社會,如果要了解社會中的學生,就必須通過家訪”。尤其是在幼兒園,通過家訪,教師能更直接地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家庭教養方式,也能拉近師幼之間的距離,更好地“因材施教”,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5.4家長組建家長委員會

家長委員會是學校的參謀、咨詢機構,又是促進學校、家庭、社會聯系,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的一種組織形式,是家長交流的平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要求:“完善教育信息公開制度,保障公眾對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幼兒園建設家長委員會能完善幼兒園社會參與制度的需要。國內外的教育實踐證明,家長委員會可以在協調社會資源參與學校教育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家長委員會,對于建立幼兒園、家庭與社會教育協同機制,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和家庭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家長委員會作為一個與學校教育機構相對獨立、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教育組織機構,有利于形成家庭、學校教育的合力,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

6結論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學前教育已越來越被人們重視。這次調查結果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有待提高。大部分家長能夠采取正確的方法,但還有一部分家長缺乏早期教育的方法,這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教育觀念,才能保證有效地促進學前兒童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二十一世紀所需的合格人才。對于家長來說,想要讓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就要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只有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學前教育的未來才會更加美好。總之,教育應該趁早,更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我國貧富差距很大,基礎不一致,農村和城鎮的差異性也很大,中國的現代化道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些歸根到底都是教育的差異,教育的差異性又充分體現在學前教育,當然別的層次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只有通過改善教育,改善學前教育,那才是富國強民的根源,更是中國能夠雄霸世界,維護世界和平,擔任重要角色的基石。

作者:徐碧苒 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