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庭教育的學校德育支持
時間:2022-10-26 11:20:00
導語:農村家庭教育的學校德育支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農村教育正受到廣泛關注。由于社會的發展,農村家庭越來越多出現單親家庭子女,父母外出務工家庭子女,獨生子女,不良家庭子女等現象。這些農村家庭子女大多缺少家庭的親情和關愛,性格古怪,不喜與人交往,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直接影響其健康成長。農村家庭教育出現了真空現象,家長與學校溝通少,孩子與父母溝通少,造成教育責任缺失,家庭教育名存實亡。農村家長教育觀念落后,教育認識消極,對子女不合理期望或教育方法不正確等原因嚴重阻礙農村家庭教育的發展。農村家長的家庭教育行為存在諸多誤區,主要表現在言行不一、不符合子女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忽視子女權益、歧視、重智育輕德育等方面。不少農村家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嬌慣型”“控制型”“放任型”“過急型”和“功利型”等情況,或幾種情況交叉出現,兼而有之。
1.家長學校
《關于進一步加強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中規定:幼兒園、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要把家長學校工作納入幼兒園、學校工作的總體部署。家長學校成為學校對家庭教育提供支持的重要途徑。然而大部分農村家長學校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沒有系統地對家長進行培訓,舉辦的活動僅限于有限的幾次家教知識講座。針對農村家長家庭教育觀念落后,整體素質偏低的情況,家長學校應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要吸引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建設,還要邀請部分家長介紹家庭教育經驗,推動農村家長素質的提升。
2.家長會
每學期一至兩次的家長會是家長了解學生在校情況和學校辦學情況的主要渠道。目前家長會的形式以學校講、家長聽為主要模式,由校領導講話、班主任和科任老師講話、學生或家長代表講話三個環節組成。家長會的主角是學校,配角是家長,教師是“演員”,家長是“觀眾”。這樣的家長會僅僅發揮了教育信息傳遞功能,很難平衡家庭教育指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使指導工作停留于表面而無法深入,也難以對家庭教育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3.家校聯系手冊
家校聯系手冊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書面的家校聯系方式。其優點在于老師和家長都可以比較客觀地交流孩子的教育信息,因為雙方不是面對面交流,所以信息的提供比較全面、真實,而較少顧慮對方尷尬難堪。然而不足之處在于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使老師不堪重負,從而造成工作敷衍塞責的現象,表現為在家校聯系手冊上寫套話,沒有對學生在校情況進行真實描述和分析,失去了家校聯系手冊的實際效用,也無法對家庭教育進行有效指導。
4.校訊通等信息平臺
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發展,家校溝通與交流的方式也發生了新的變化,教育信息平臺的使用推動了家庭教育信息的普及和宣傳。以我校為例,教師可以利用校訊通向家長通知、傳遞消息。家長還可以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和學校網站及時了解學校的活動,有利于家校及時溝通。但是,目前校訊通僅被用于發送通知信息,存在著傳遞信息的單向性問題,家庭教育信息量較小,在家庭教育指導方面的作用有限。
5.家訪
家訪是指老師到學生家里去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情況,給家長提一些解決孩子學習、品德等方面問題的建議,也了解一下家長對學校和班級工作的看法。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地加快,老師的工作量增多,家長缺少空閑時間,家訪成了難得一見的現象。家訪往往涉及到家庭隱私,與現代人的家庭觀念有一定的矛盾和沖突,因此很多家長和老師更愿意選擇學校作為溝通交流的場所。雖然家訪所反映的家庭狀況更加真實準確,有利于老師為家長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建議,但目前看來這種工作方式實施難度比較大。
6.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學校應當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學之中,開展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我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學生感恩教育、夢想教育,以綠色低碳生活、家庭美德建設為主題舉辦各項實踐活動,并邀請家長參加,教育成效顯著。
三、學校德育支持的意義與不足
1.改善農村家校關系
教育公平問題一直難以解決,農村家校關系日益緊張,農村學校提供家庭教育支持,不僅提高農村家庭教育質量,而且能有效改善農村家校關系,促進農村學校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使農村家長對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態度有更多的了解,從而減少家長對農村學校工作能力與責任心的指責;其次讓農村家長對教育的規律有更深的理解,避免家長盲目用成績、排名來衡量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再次使農村家長感受到來自學校的幫助和支持,緩解個別事件在家長中引發的對立情緒,改善農村家校關系。
2.増加農村家庭教育的資源供給
提高農村家庭教育質量的根本在于提升農村家長教育素養。學校要積極爭取各種資源來保證農村家庭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達到學校帶動家長,家長培養好人才的效果。充分發揮家庭本身的互助能力。不同家庭之間的生活水平存在著差異,在經濟、知識、技能等多個方面取長補短,發揮熱心家長的家庭教育能量,從而彌補農村學校在家庭教育資金和師資等方面的不足,提高農村家庭教育支持的水平與能力。
3.提高農村家庭教育指導的專業水平
關系密切、持續時間較長的家校聯系才能達到較深層次的溝通和交流。老師較為詳細地掌握學生的家庭生活情況,了解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態度,從而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和建議。這種深層次的溝通和分享可以使家庭教育指導由簡單的信息傳遞與方法介紹變成家庭教育個案分析與討論,這既有利于家長教育素養的提升,也提高了教師指導家庭教育的專業水平能力。
4.學校德育支持的不足
學校對家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雖然很多家長對家庭教育有自己的理解與期待,但在實踐中往往無法抗拒學校注重學業成績的工作取向,把提高成績作為家庭教育的努力方向,使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喪失了家庭教育的精神內核,這也可能帶來弊端,因此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明確各自的界限。盡管相關法律法規文件要求學校擔負家庭教育指導的責任,但現實反映農村學校缺少支持家庭教育的相關資源。雖然學校擁有大量的教育工作者,但他們熟悉的領域是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并不擅長,尤其是針對家長的指導,老師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儲備。支持家庭教育需要穩定的資金投入,而目前農村學校在資金上比較匱乏,很難在現有的條件下提高家庭教育的支持質量,這導致很多農村學校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沒有深入開展,無法獲得預期效果。
作者:吳谷 單位: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育管理專業2012級
- 上一篇:中國當代家庭教育現狀與對策
- 下一篇:水務公司個人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