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研單位繼續教育思考
時間:2022-03-20 03:34:55
導語:農業科研單位繼續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通過論述繼續教育工作的意義和現階段農業科研單位對于繼續教育及人才培養的方式等,對農業科研單位今后的繼續教育工作提出發展建議。
關鍵詞:繼續教育;農業科研單位;對策建議
1加強繼續教育工作的意義
近年,我國社會各領域都十分重視加強繼續教育工作。繼續教育也呈現出形式多樣、越發規范的特點。20世紀90年代初,社會上開始出現成人教育、電視大學等函授教育形式,一些職工通過該形式的繼續教育,提高了自身的學歷水平。但實踐表明,此種形式繼續教育的內在意義不大,很多職工在理論知識上并無太多收獲,且有些辦學機構不夠規范,一些學歷在權威的認證部門無法查詢到,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意義。農業科研單位為知識密集型的機構和領域,加強繼續教育是使廣大專業技術人才跟上當代農業科技發展的步伐,提高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同時,加強科研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還可以滿足科研人員晉職晉級的需要,提高單位的整體創新研究能力,同時也可以適應科研領域中知識理念日益更新的需要。從而達到服務“三農”,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根本目的。
2現階段農業科研單位繼續教育形式
2.1赴外參加短期和階段性的培訓及進修。這種培訓和進修是農業科研單位從業務發展需要主動與其他相關科研院所聯系,派該學科領域中有潛力的青年科技人員進行短期的與學歷學位無關的培訓與工作交流。這種繼續教育形式的好處是,可以針對研究工作或課題中某一急需解決的關鍵性問題而自身又無法解決或效果不理想的,可與該研究課題中有該類經驗的院所進行交流,具有針對性強、靈活的特點。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滿足課題的發展需要。以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以下簡稱遼寧省沙地所)為例,2010年以來,該單位累計派出了12名科研人員赴國外的印度干旱所、國內的沈陽農業大學、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等高校和院所就花生育種、草業科學研究等方面進行了短期的培訓,通過這些培訓,科研人員的研究水平和理論知識得到了豐富,有效推動了相關研究課題的進展。2.2在職學歷學位型繼續教育。目前國內農業科研院所非常重視科研人員學歷學位的繼續教育與培養,以遼寧省沙地所為例,近年來通過單位的繼續教育與培養,在職專業技術人員本科以上學歷占比由2005年時的23%提高到現在的56%,同一時期碩士研究生比例由13%提高到24%,隨著學歷的整體水平的提高,科研人員科研創新能力和單位整體科學研究和管理水平都得到進一步提升,單位綜合實力大幅度提高。這也為與外界開展合作,項目資金積極爭取提供了有利條件。2.3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開擴思路,提高創新能力。“科學扎根于交流,起源于討論”。作為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不僅應當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必須有把握世界農業科研發展趨勢和我國“三農”工作發展需求的能力,通過學術交流科研人員可以更快更直接地了解所在學科領導的科研動態,針對性地解決科學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疑問。近年來,國內的農業科研單位都非常重視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通過邀請(或參加)國內外知名專家、院士舉辦學術報告會、專題講座會、學術研討會等形式,掌握國內外農業發展趨勢和高端技術,準確認清了農業研究方向,對提高自主創新水平、促進區域農業發展、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仍以遼寧省沙地所為例,該單位自2010年以來共組織農業科研人員參加大型學術交流70余次,其中參與學術交流報告的專家包含外國專家4人次、院士5人次。通過這些交流活動,農業科研人員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理論知識儲備,研究思路更加清晰,研究能力進一步提高。
3農業科研單位繼續教育工作對策建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華民族歷來有重視教育的傳統美德。“活到老,學到老”就是古人對繼續教育工作最傳統的總結與概括。繼續教育是人不斷適應社會,增強社會競爭力,提高自身素質和為社會不斷做出貢獻的一個必要前提條件。農業科研單位加強繼續教育,既應當加強對個體科研人員的培養與選用,也應當加強整體的人才隊伍建設。近年來,農業科研單位針對專業技術人才的繼續教育工作雖然有所開展,但是重視程度仍然遠遠不夠,重引進而輕培養的思維仍然存在。且大多數農業科研院所缺乏統一組織和交流,缺乏對人才的市場化的預判,缺乏對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對于農業科研單位繼續工作提出以下淺顯見解。3.1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為繼續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必須把人才和人才隊伍規劃、培訓、考核和使用緊密結合起來,形成選人、用人、育人一體化機制,把開展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納入單位目標責任制管理,并作為領導干部工作和管理業績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貫徹落實繼續教育培訓與考核、任職、晉升相結合的制度,使繼續教育工作逐步制度化、規范化。可以嘗試在農業科研單位各級專業技術崗位聘任和晉升過程中,將參加繼續教育培訓作為衡量專業技術人員晉升職務的重要依據。以此來帶動繼續教育工作的發展。3.2制定繼續教育發展規劃農業科研單位應面向未來,立足長遠,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和學科發展趨勢,堅定不移地把繼續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納入到本單位中長期的發展規劃和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中去。制定出操作性強的發展目標,完善相關制度建設與經費保障,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與工作實績考核辦法,促進農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可持續發展。3.3研究不同層次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需求。可以根據學科發展和業務實際工作需要,以及本單位本領域人才現狀,應對本單位人才進行細分。如可以將人才細分為領軍型人才、學科帶頭人、后備人才等,并進行相適應的培養與繼續教育的管理。以遼寧省沙地所為例,該單位根據單位內部的學科設置情況以及區域發展需要,將學科進行了分類,每個學科設置領軍人才、學科骨干各1名,并設有其他兵力備人才及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若干名。不同身份的人才培養側重點亦應有所不同,領軍型人才是本學科領域的帶頭人,應側重培養他們對學科的整體發展規則能力和學科透視與把握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協調溝通能力;學科骨干是本學科的業務骨干和精英,對學科帶頭人起重要的輔助作用,應著重培養其專業基礎知識,培養科研創新能力和對國際國內宏觀政策、科技需求的把握能力,同時注重拓展其全方位的業務知識;后備人才應根據其年輕、接受新知識速度快和缺乏科研經驗的特點重點提升培養其實踐能力,加大繼續培訓力度,多進行學術交流。同時不能忽視科研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和能力培養工作,應注重培養該類人員科研管理方法、科研創新能力、科研法規、職業道德教育等方面,使之更好地做好科研保障和管理工作。3.4探索創新繼續教育方式,實現繼續教育針對性和多樣化。農業科學是一項研究周期長,研究領域廣、研究方法差別較大的一個門類。因此,應針對不同學科采取靈活多樣的繼續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探索大規模性學術交流與科研人員靈活自學有機結合的新辦法,側重于科技人員的個體需求,并注重掌握科研人員科研興趣和能力的培養,從而激發科技人員的主動性和科研創新能力,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業務學習和業務交流,正確處理科研工作和學習矛盾,最大限度地為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科技人員繼續教育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黃宇.繼續教育功能創新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9,(9):68-70.
[2]張麗華.新時代加強專技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作用[J].現代商貿工業,2019,(9):67-69.
[3]鄭雨,王海華.高校繼續教育定位及其實踐對策[J].黑龍江科學,2019,(9):104-105.
作者:李楠 張秀菊 單位:1.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 2.遼寧省蠶業科學研究所
- 上一篇:社會轉型期留守兒童問題探析
- 下一篇:藏漢雙語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研究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