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內部教學督導評價研究與實證分析

時間:2022-11-10 04:42:25

導語:高校內部教學督導評價研究與實證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內部教學督導評價研究與實證分析

[摘要]本文針對高校教學督導評價在組織體系建設、工作機制規范、評價行為、結果反饋及改進等環節存在的不足,從聯動機制的角度審視了高校教學督導評價的內涵,提出了高校教學督導評價具有以問題為導向,關注過程、形成閉環的特征。另外,本文以A大學教學為例,從人員與制度兩要素建立聯動式教學督導評價組織體系、規范督導評價聯動工作機制、明確聽課與教學資料檢查環節中教學督導評價內容三方面,詳細闡述了高校內部聯動式教學督導評價的有效實施策略,并探索了教學督導評價與教學基層組織單位相聯動在以學督教、促進教學管理和提升教學質量,以及保障專業評估與認證方面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教學督導評價;聯動機制;督導評價策略

在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實現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高校綜合改革主要目標的過程中,高校內部教學督導評價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991年,國家教委頒布《教育督導暫行規定》,明確了我國教育督導的職責和任務、督學的條件和督導方式。[1]1999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強教育督導與評估工作的意見》,對教育督導機構的職責等提出指導性意見。2007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進一步明確要求建立教學督導制度。[2]2012年,我國第一部專門的教育督導法規———《教育督導條例》的頒布實施為建立高等教育督導制度提供了法規依據。[1]教學督導是學校自我監督、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機制,在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過程中,國內許多高校為促進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與提升教學質量,相繼建立了教學督導制度。[3]教學督導工作在促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端正學生學習風氣、引領高校教學質量提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反思和解決的問題,如督導組織體系不夠健全、督導工作機制不夠規范、督導評價行為重督輕導、督導評價結果反饋不及時甚或沒有反饋、評價后續的改進與再評價環節缺失、查找問題多于解決問題等。如何抓落實,如何讓教學督導評價在教學實際運行中充分發揮作用是擺在各高校面前的現實問題。鑒于此,本文以A大學為例,開展高校內部教學督導評價研究,通過對A大學教學督導評價與教學基層組織單位聯動行為的分析,進一步探索高校內部聯動式教學督導評價的有效實施策略與現實意義。

一、聯動機制下高校內部教學督導評價的內涵

關于對教學督導的理解,布爾頓在《督導與改進教學》中指出,教學督導的主要任務是改善教師的教學,選擇組織教材,考查教學效果,提高在職教師水平以及對教師進行評價。[4]巴爾在《教學督導:提高教學的原則及實踐》中指出,教學督導是具有專業性、技術性的服務,主要目的是研究教學和改進教學。[5]高校內部教學督導是指高校對教學質量的監督、控制、評估、指導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通過對教學活動及教學管理全過程進行檢查、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分析指導,從而保證教學質量。[2]教學督導是高校為加強教學質量的動態監督與指導而構建的一種機制,旨在維護教學秩序,完善教學監控體系,提高教學質量。也有研究指出,高校內部教學督導主要是指高校根據一定的政策法規,在校內成立專門的機構或組織,聘請經驗豐富的教師或管理人員,對本校內部的教學活動進行監督和指導的活動,是高校自我管理過程中的重要環節。[6]聯動工作機制是指在工作中,兩個及以上系統彼此關聯,相互產生能動影響的一套方法制度。[7]由此,我們定義聯動式高校教學督導評價是高校內部以提升教學與管理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教學督導組開展的教學檢查、評價與指導等系列活動。該活動能引發教學質量管理部門、教學督導組、相關職能部門及二級學院在教學及教學管理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具有問題導向,關注過程、形成閉環的特征。(一)以問題為導向。教學督導評價立足學生,反映學校教學事實,通過與教學管理部門溝通教學情況,將教學問題找實,通過分析,把根源挖深,明確學校教學的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以達到服務教學、有效促進教學的目的。評價活動通常以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問題為依據開展重點或專項檢查工作,評價者帶著疑問去發現與判斷,將問題轉化為自己的教學理解和教學指導,并以評語或評分的形式展現給聯動對象。以問題為導向,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是教學督導評價的一大特征。(二)關注過程,形成閉環。這一特征重點表現為督導教師深入課堂,深入基層教學單位開展專項調查研究,了解教學狀態,并強調其他聯動對象對評價結果產生系列反映。聯動式教學督導注重過程督導,經驗分享及師生在評價反饋、改進與再評價環節中的成長發展,以形成教學質量督導閉環。

二、聯動式教學督導評價的實施策略

以A大學本科教學督導評價實施為例,有效的聯動式教學督導評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建立聯動式教學督導評價組織體系。教學督導評價組織體系由參與教學督導活動的人員與制度兩大要素構成。A大學形成以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辦公室(以下簡稱質評辦)為樞紐,以校院兩級教學督導隊伍為主體,以學院基層組織單位、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人事處等部門為支撐,同時有一系列制度來約束的督導評價組織體系。質評辦是A大學開展教學督導與評估的獨立行政機構,該機構的成立是學校落實以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為核心,以學生成長發展為目的,提升學校教學質量與管理水平的重大舉措。人員方面:獨立機構的設置實現了教學督導工作有專職領導管理,有專職人員全心投入的工作模式,有利于督導工作的精細化開展。A大學成立了校院兩級教學督導組,其中,校級督導組由學院推薦、質評辦選聘、經主管校領導審批產生,設置督導組組長一名。督導組組長由教學經驗豐富,具有教學督導經歷和教學管理經歷的教授擔任,負責校級教學督導相關工作的統籌計劃與管理。督導成員有10名,包括退休教師與在職教師。退休教師多為教學經驗豐富、熱心為教育事業貢獻余熱的老教師。在職教師則是熱愛教學的各學院教師,他們具備學科專業知識,能彌補退休教師因脫離工作崗位而對教育教學新發展把握不足的缺點。二級學院教學督導組由學院內部產生,一般由3至5人組成,設置組長一名。組長負責學院本科教學督導相關事宜,開展學院內部聽課活動,為學院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成長提供指導,協助學院診斷本單位教學質量,為學院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學院教務辦公室、教研室則具體落實各教學任務,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各類教學問題。制度方面:通過制度建設促進學校教學督導評價的規范管理。政策方面的制度包括教師教學工作規范、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辦法、本科教學督導工作實施辦法及學校對年度教學工作考核的相關文件。工作方面的制度與規范包括督導例會制度、涉及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主要教學資料歸檔的評分標準等。二級學院則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更細化的學院內部相關辦法與制度,如外聘教師管理辦法、領導聽課制度、青年教師導師制度等。(二)規范教學督導評價聯動工作機制。依據教學督導評價組織體系,A大學教學督導評價聯動工作機制如圖1所示,該圖直觀地再現了學校內部教學督導評價模式。質評辦、二級學院教務辦在教學督導評價中起著橋梁作用,聯通校院兩級教學督導。兩級督導有合作、有分工,各部門協調聯動,形成合力,針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在一個又一個質量監督閉環中推動學校教學可持續發展,進一步鞏固教學督導成果的應用。質評辦在教學督導中以聯系校級教學督導組和二級學院教務辦為主要工作,同時服務于主管教學工作的校領導和校教學委員會。質評辦與各部門的聯系如下:在涉及學校其他重大教學事件時,與教務處溝通;在涉及高級職稱申報教師的教學質量考核及教師培訓時,與教師發展中心聯系;在涉及教學事故處理以及教學評價中關于師德師風指標體系考核時,與人事處聯系。必要時,質評辦還要與學院領導班子進行工作交流。學院教務辦是教學基層組織單位開展教學工作的核心機構,是院級教學督導組、教研室與質評辦工作對話的傳聲筒。各組織機構在教學督導評價方面的主要職能如圖1所示。校院兩級教學督導組在教學督導中既發揮了重要作用,又督促了質評辦、學院教務辦的教學管理。教學督導評價聯動工作機制實現了督導評價在督教、督學、督管中的職能。(三)明確教學督導評價內容A大學校級教學督導工作包括常規督導任務與專項督導任務,具體體現在聽課環節與資料專項檢查環節。1.聽課環節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與穩定要素,A大學明確規定了校級督導成員每學期聽課的次數。聽課以“樹標桿、促發展”為目標,深入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課堂,深入雙語課堂、思政課堂,深入講課比賽課堂,挖掘一批潛在的金牌教師,以示范作用逐步提升學校教師授課水平。同時,也深入前一階段督導評價得分較低的教師課堂,深入新入職教師課堂,開展跟蹤評價,給予教師更多的教學指導,幫助他們在專業發展道路上取得進步。另外,還深入大一新生課堂,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督導隨機聽課評價及后續的信息反饋、教師改進流程如圖2所示。校督導聽課按月開展,每月確定不同的聽課重點,督導教師每學時隨機聽課結束后在學生中開展學情問卷調查。學情問卷中涉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以及學生自我評價,這為教師本人多角度審視教學效果提供了原始材料。質評辦負責對校教學督導評價信息、學生學情問卷信息進行匯總與分析,一方面呈送主管教學的校領導,在校教學委員會范圍內擇機通報,另一方面與學院教務辦聯系,將信息反饋至二級學院,學院領導對校教學督導評價結果進行權衡,判斷學院當月教學情況。學院教學督導組則對評價偏低的教師進行跟蹤評價與指導。系主任在教研活動中通過教學法研究活動,有針對性地對校督導評價加以應用。教師本人填寫問卷調查,通過對問卷中設置的課堂亮點與不足等問題的回答進行自我評價。問卷逐層返回,最終到校教學督導組組長那里,這為督導教師審視督導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契合度提供了參考。校教學督導組對評價得分偏低的教師開展下一輪重點聽課活動,若評價仍偏低,則將其移交至教師發展中心接受教學專業技能培訓。2.教學資料專項檢查環節組織教學管理和教學檔案等的檢查是教學督導的另一重要工作。該環節反饋檢查結果,幫助教師持續改進教學,以達到落實本科教學資料歸檔檢查制度,鞏固本科教學審核評估、整改成果的目的。校級督導成員每學期有試卷歸檔、資料檢查、畢業設計過程資料或畢業設計論文檢查、實習報告歸檔檢查等任務,這方面的工作一般以集中抽調、集中評價的形式進行。評價及后續的反饋、改進流程如圖3所示。與聽課評價的不同之處在于,開學初或期中教學檢查期間,質評辦將組織專家進學院針對整改情況進行再跟蹤檢查。

三、教學督導評價與教學基層組織單位聯動的現實意義

通過梳理與分析A大學聯動式教學督導評價在教學基層組織單位建設方面的實踐發現,聯動式教學督導評價對學校教學與管理質量提升以及學院整體建設與發展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第一,聯動式教學督導以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的達成來督評教師的教學,聯動促進“以學督教”,淡化督導的工具性,強化督導的發展性。這種發展尤其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核心,并以學生的成長為目的,有利于師生的進步。督導聽課挖掘課堂教學新亮點,在全校范圍加以示范引領,有利于促進各教學基層組織單位的學習與改進。第二,教學督導聯動使督導工作形成閉環,往復進行的反饋與溝通促進職能管理部門、教學基層組織單位,包括教務辦、教研室等管理水平和教研水平的提升。督導評價過程中指出的教學不足,通過教研室定期召開教學法研究活動,成為教改主題。此外,教研實踐有利于教師對教學理論的精準把握,教師間的碰撞更是新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產生的“搖籃”。教師自身的提升帶動了教研室整體水平的提升,在學院產生的示范效應又將促進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第三,為專業評估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提供前期教學質量保障。教學督導評價所做的常規性工作恰恰是專業評估與專業認證目標達成不可或缺的過程性工作。教學督導評價是強化高校內部教學管理與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要不斷更新督導評價理念,提升督導評價水平,形成完備的教學督導評價體系,以更好地發揮教學督導保障和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彩云,方晨晨.教育督導70年回顧與展望:從制度化走向現代化[J].行政管理改革,2019(6):13-19.

[2]張寧,陳緒贛.從實踐中認識高校教學督導特點、理念與價值[J].中國成人教育,2013(21):152-154.

[3]薛國鳳.從“局外”走向“局內”———高校教學督導理論與實踐問題的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14(6):86-90.

[4]張東.師生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督導立場選擇[J].中國教育學刊,2017(1):40-44.

[5]王延東.對推進我國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4(5):29-30.

[6]童康,袁倩.推進高校內部教學督導制度建設的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17(5):64-68.

[7]陳文貴,梁福成.高等教育質量督導“省—校—系”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初探[J].教育與職業,2012(12):29-31.

作者:李麗萍 袁立行 趙婕 田楓 單位:西安郵電大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