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幼師專業(yè)學生教學改革策略
時間:2022-12-24 10:27:29
導語:試議幼師專業(yè)學生教學改革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通過美術作品展覽奠定學生審美能力進步的階梯。
從而理解美、發(fā)現(xiàn)美、感悟美。這種審美素養(yǎng)一旦挖掘,其震撼力是驚人的。美術作品展讓同學們見識了外面的世界,知道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美術作品的展覽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的審美經驗不斷從零碎的,分散的,向整體的,綜合的方向聚合、轉化,以逐漸形成良好的審美心理結構。
2通過案例教學展開學生審美能力的翅膀。
我在課堂上給同學們講述了一個創(chuàng)新審美的案例,同學們覺得受益匪淺。在一次國際兒童畫展中,一位孩子的繪畫:《到月亮上蕩秋千》的作品一舉奪魁,贏得一等獎,專家們稱這個孩子是“超級明星”。一個未諳世事的孩子,能在一幅畫面上表現(xiàn)出如此奇異的構思,這并非一般兒童所能做到的。然而讓人深思的是,獲獎作品的繪畫技巧并不出眾,他的啟蒙老師說,從繪畫技巧來看,這幅畫與其他一些愛好繪畫的幼兒相比,并不是很出色的。那么,為什么會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具有一般兒童所不及的審美想象力。這幅名為《蕩秋千》的繪畫作品,表現(xiàn)了豐富的審美想象。月亮上蕩秋千,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是他把自己頭腦中儲存的月亮、星空、孩子游戲等形象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的結果。后來,這個孩子說,他之所以想到這幅畫的創(chuàng)意,是因為媽媽每天晚上都會給他講個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講的是月亮像小船,船上有小朋友在劃呀劃。媽媽問他,月亮還像什么呢?他就想到了月亮像秋天,許多小朋友都坐在秋千上蕩來蕩去,一起玩游戲。媽媽鼓勵了他的審美素養(yǎng),并且讓他畫下來。其實,這種繪畫正是“我手畫我心”的心靈體驗。當然就在不自覺中獲得了成功。因此,作為老師,我們教出來的學生以后要面對的就是這樣一群可愛的孩子們。所以,我們一定要多講一些案例教學,這樣,才能通過一個個精彩的案例,讓學生了解創(chuàng)新審美的意義。這樣,我們培養(yǎng)出的“準幼兒老師”,才是學生喜歡的好老師,這樣的老師,才能充滿著童心童趣,也讓孩子們在想象的城堡中自由行走。
3在日常學習和繪畫中挖掘審美的眼光。
同學們在欣賞別人的作品之后,一定會有自己創(chuàng)作的沖動,那么,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同學們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去挖掘審美素養(yǎng)。也許,他們的水平還很稚嫩,但是,作為老師,一定要學會挖掘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讓他們辨析美丑,從而培養(yǎng)審美能力。在課堂上,我可以讓學生臨摹、設計、配色等等,這樣,同學們會在藝術的欲望中去挖掘自己的內在潛力。從生疏到成熟,他們在親力親為中也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隨著學生感覺美、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提高,其繪畫興趣不斷高漲,他們渴望著用繪畫語言表達他們心中美的東西。此后在美術課中經常有不錯的作品產生。新奇的構思,多彩的畫面,雖然不能和藝術大師們的作品相提并論,但是,他們所表達出來的,不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嗎?
2、結語
審美能力,是一朵奇葩,是心靈花園里最絢爛的色彩。豐富的審美能力是幼師學生的財富;也是他們快樂學習的動力。在繪畫教學過程中,我們作為幼兒教師的老師,要善于掌握方法,發(fā)揮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讓學生在畫面上大膽無拘束的表現(xiàn)自我,把自己想到的感受到的都表現(xiàn)出來,讓他們在繪畫的大海中自由翱翔。這樣,我們的“準幼兒教師”將會在美術的道路上走的更遠。作為老師,我們不奢望我們的幼師學生成為藝術的天才,我們只愿他們保護好審美素養(yǎng)這一珍貴的財富,在以后的日子里運用到生活中,學習中,讓審美素養(yǎng)伴隨他們在今后的教學中,傳遞給祖國未來的花朵們,快樂的成長,愉悅地生活。
作者:張超單位:九江職業(yè)大學
- 上一篇:農機化工作思路
- 下一篇:旅游局安全生產整治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