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框架下的高校德育教育改革
時間:2022-03-09 08:12:54
導語:法律框架下的高校德育教育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校的教育體系中,德育教育法制化非常的重要,其關系到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德育立法和法律框架內的德育改革必須進行結合,這樣才能夠找到德育教育的法律保障,最終促進高校進行德育教育方面的改革。本文針對法律框架內的高校德育教育改革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廣大的相關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關鍵詞:法律;框架;高校;德育教育;改革
一、為什么要在法律框架內實施高校德育教育改革
為了避免出現“德育軟化”的現象,必須實施道德入律。法律框架內的高校德育教育,有利于指導高校德育教育改革工作更好的進行。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早就開始實施道德入律工作。舉個例子,上個世紀,新加坡頒布了《共同價值觀白皮書》,瑞典更是將誠信原則寫進了法典當中,這些都是道德規范在法律方面的良好體現。
(一)因為德育立法是嚴峻挑戰的選擇
如今,我國的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形勢,一些高校的德育教育的進行也迫在眉睫。經濟的發展帶來的是誠信和道德的缺失,錯誤的價值觀會通過網絡和社會傳遞給高校內的學生。很多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想的影響,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同時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另外,如今的政策也不足以保障德育教育的順利實施,必須要通過法律來進行限制。
(二)因為德育立法能夠促進德育教育的進行
為了促進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而德育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生在智力、體力、道德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學校需要重視德育教育,同時也要借助法律手段來進行。比如,可以制定學校德育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強制進行這方面的工作,保證教育工作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
(三)因為德育立法可以為德育教育提供依據
高校在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時候,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不同的地方在實施的過程中,因為德育文件的不同,所以執行的情況也不同。在實施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盡管相關部門制定了一些檢查和監督的政策,但是卻很少落到實處,因此實踐的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果對其進行立法,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就能夠使德育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學校在法律框架內實施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實體和程序存在很多問題
雖然目前一些學校已經在建立法治化的德育課程模式,但是在法律實體和程序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舉個例子,盡管相關的教育部門制定出了關于執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文件,但是很多學校并未將其落到實處,甚至根本沒有進行。此外,相關部門所制定出的對策也存在執行方面的問題,使得學校不能很好的完成德育教育工作。
(二)德育課程中理論知識過多
在高校的德育課程中,理論知識過多,也可能會使學生提不起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情緒。枯燥的說教在指導學生實踐方面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學生會產生敷衍的心態。一部分教師抱著應付的心態實施德育教育課程,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支離破碎,更不用說利用法律知識來規范自身的行為。
(三)學生自身不重視這門課程
很多學生只重視專業課程,認為德育課程可有可無。而且學生容易受到新鮮事物的吸引,對這類課程通常采取無視的態度。即便學生進行了學習,也只是出于應付考試的心態。如果學生不能用法律法規來規范自身的行為,那么就可能出現違法違規的行為。舉個例子,某大學三年級學生高某在網絡上利用身份虛擬的特點,針對和自己有矛盾的老師同學,大肆散播謠言,這給受害老師學生的聲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從這樣的例子可以看出,因為學生自身對法律、道德知識不了解,才會導致違法的行為發生。
三、法律在高校德育教育改革中的應用
(一)提高教師的法治觀念
教師是工作實施的主體,所以必須提高教師的法治觀念,培養他們的法律素養。首先要對教師進行法律知識的教育,使教師能夠對學生起到好的影響作用,并且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其次,學校要增加法律專業人員的數量,讓這些人員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受過法律教育的學生大多具有良好的法律素養,懂得遵紀守法。同時也要對師生進行這方面知識的培養,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
(二)堅持依法治校的辦學原則
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學校要制定出一定的規章制度,并且將法律法規則為立校的原則。從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紀律以及學籍管理、生活管理等各個方面來實施管理細則。在制定管理細則的同時,也要遵循學生們的意見和建議,使學生們能夠感覺到自己是主體、核心。另外,還要根據平等的原則,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只要違反了學校的規章制度,就必須要接受處罰。最后,還要利用學校這個良好的環境,借助廣播、報紙等一系列的工具來對道德、法律等知識進行宣傳。在學校的墻報處貼滿有關于道德宣傳、法律宣傳的文章,并且曝光學生的錯誤行為,表揚行為正確的學生,這樣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三)合理的對課程進行改革
大部分高校都只重視專業課程,關于道德教育方面的課程卻非常少。針對這樣的問題,學校應該增設一部分道德修養、法律基礎課程。舉個例子,如果是經濟專業的學生,那么學校可以增設“經濟法律”課程,如果是會計專業的課程,那么學校可以增設“會計道德、會計法律”等方面的課程。通過增設這一系列的課程,可以達到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另外,教師在實施德育教育課程的時候,不能單純講理論課程。還要根據社會現實,講解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這樣學生才會樂于接受。同時,德育教育課程也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教師在講解了一個話題后,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或者開展辯論賽,這樣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最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開展各種各樣的德育教育課程。比如,組織學生慰問勞動模范、帶領學生參觀監獄、和學生一起做社會調查等等。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價值觀。
四、法律框架內實施高校德育教育改革的作用
(一)德育的規劃化和制度化能夠影響高校德育教育改革
對德育進行規劃化、制度化,也就是對德育的內容進行科學的管理,使德育教育工作能夠得到一定的效果。如今,盡管我國的德育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離真正的德育教育目標還有非常大的距離。第一,雖然在德育教育中體現了情感教育、能力培養以及心理素質培養等多方面的內容,但是這些規定的操作性非常的弱。怎樣實現德育教育的目標,怎樣對這些目標進行科學化的評價,都是迫在眉睫的問題。第二,在對德育制度進行規范的過程中,存在大量重疊的部分,同時對于教師的要求也非常模糊,使得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非常難以下手。第三,學校對于德育教育的評價也非常不合理,甚至存在很多的問題。要使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就必須對德育教育進合理化、科學化的立法,制定可行的規范,使德育教育更好的進行。
(二)德育教育的法制化能夠促進德育教育改革更好的進行
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可以使高校德育教育的目標更容易實現。首先,要制定法治化,高校德育教育要走向法治,就需要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也需要包括教育大綱和實施的細則,以及評估的方式等等。具體要細化到教師的工作準則、激勵措施、業績評估、學生的考核等等。其次,制定出一定的程序,根據法定的程序,也就是提議、討論、表決、公布等。這些程序必須要科學合理,還要能夠落到實處,這樣才能夠保障高校德育教育能夠順利進行。最后,措施的內容必須要能夠達到法律法規的要求,具備一定的事實依據。盡管如今的德育教育有很多的規定,但是卻參差不齊,管理部門非常混亂,很難真的落到實處。在一些地方,高校的具體實施細則與地方教育部門的“規章制度”有所背離,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在執行的過程中,也必須達到法治化的目標。所制定的保障德育教育實施的制度,必須要落到實處,不能使其形同虛設。但是,很多高校都沒有重視這個問題。舉個例子,在一些高校當中,對于“兩課”的學習是這樣進行規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文科分數必須高于250學時,理工農醫類不能少于200學時,專科文理類不能少于200學時。實施學分制的學校文科類必須要不少于15學分,理工科類不能少于12學分。法律基礎課程以及思想道德教育課程,專科不能少于70學時,本科不能少于80學時。要想避免德育課程流于形式和表面,就需要制定出嚴格的監督檢查措施,對相關的情況實施不定期的檢查。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的督促改正,并且將責任落實到相關人員頭上。
五、在法律框架內高校德育教育改革的原則
在古代,儒家思想強調了道德教育和法治的關系。如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也提到了這一點,德治和法治必須相輔相成,相互結合。在對高校德育教育進行改革的時候,也要使德治和法治進行結合,并且秉持“以法為先”的基本原則。
(一)德法結合,相輔相成
必須要遵循“德法結合”的原則,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在法治論者看來,人性是惡的。在德治論者看來,人性是善的。不能片面說兩者的觀點正確或者錯誤,要綜合兩者的觀點來進行分析。需要將人性以及歷史、現實、社會等進行結合,將人看作是歷史的,發展的產物。學校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將法治建設以及道德教育進行結合,使德法結合,相輔相成。除了要嚴格的制定校規校紀,還必須要將道德教育的主導作用放在首位。
(二)德育改革,以法為先
要想使高校德育教育得到一定的效果,就必須進行合理的改革。而且在改革的過程中,也要注重“以人為本”的原則,將學生作為重點和核心。也就是說,所有的教育工作都要圍繞學生來進行,并且還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作為教師,應該切實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學生的熱點事件。這樣才能很好掌握學生的思想取向,采用合理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另外,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為學生著想,因為這樣才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使德育教育工作達到一定的效果。
六、總結與體會
為了達到教學的目標,也為了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高校必須在法律框架內實施德育教育改革。同時,法治建設也是高校德育教育改革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必須尋求法治和德治的結合,這樣才能夠完成德育教育改革。
作者:陶樂 單位:長江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黃鶯.將“道德敘事”應用于高校德育的可行性及價值探析.科教文匯.2015(27).
[2]楊立軍.淺談大學生德育管理機制建立研究.科研.2015(24).
[3]丁潔.奧林匹克精神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品牌:理論月刊.2015(5).
[4]薛晉.淺談英國高校德育對我國高校德育工作的啟示.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5(7).
[5]許琦.淺談民辦高校德育建設的現狀及改革途徑.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5(4).
[6]孫玉珍.做好新時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1999(4).
- 上一篇:對外貿易中商務英語的應用技巧
- 下一篇: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與翻譯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