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教學能力培養論文

時間:2022-05-25 03:06:00

導語:三基教學能力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基教學能力培養論文

摘要:基于對教育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隨機抽取一定量的學生為樣本并進行深入對比實驗研究,得出了較為科學的結果,同時分別從生理機制和心理因素對其進行相應的評價。最終目的是為今后的中學體育教育改革的深化,提供一些科學性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體育教學;能力培養;生理機制;心理因素

中圖分類號:G807.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520X〔2002〕0038-02

所謂:“三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在體育教學中應重視三基與能力的結合,這對發展學生的智能,克服傳統的“注入式”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習自覺性、積極性,提高人才質量也有深遠的意義。

近年來,各中學對體育教改都做了深入細致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三基”與能力培養結合的問題,探討得還不充分。因此,筆者認為在這方面進行研究是有必要的。

1研究對象

本實驗對象為我校男生。其中初三(一、二)兩個班,每班分別45人,共計90人,為實驗組。初三(三、四)兩個班,三班為40人,四班為37人,共計77人,為對照組。

2研究方法

采用等組法,用相同的課時計劃,不同教案。對照組仍按傳統方法進行,實驗組開學就按本文主題進行教學,主要方法多在練習間隙和課間休息中進行。

3研究內容

(1)課前(開始部分)提問、抽查。請學生出列講述上次課的內容以及主要的動作要領。

(2)請學生出列當“一分鐘教師”,做示范重述教師所講的要領和基本知識。

(3)教師與學生做正誤對照示范,集體觀察、分析、講評。

(4)練習組之間的相互分析、講評。

(5)在規定區域內自我練習和集中抽查相結合。

(6)復習項目,由學生示范講解,教師提示、補充。

(7)進行技術要領測試及一般常識的測試。

4結果與分析

實驗結果表明,教學方式不同,效果有著明顯的差異。以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教學為例,按學校規定的教學計劃,每周2學時,共計18周教學,實驗組與對照組所表現的成績是不同的,實驗組成績更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鉛球成績對照表

4.1生理機制

從運動生理學角度看,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是在多種感覺機能參與下同大腦皮層動覺細胞建立的暫時的神經聯系。因此,實驗組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貫穿了能力的培養,客觀上創造了學以致用的條件。學生不僅要學會動作,還要會運用的知識進行講解、示范和分析,這樣就迫使學生認真聽講,注意觀察。主觀上也加強了感覺、視覺等大腦皮質各種機能的興奮,有利于建立正確的技術要領和精確分化,易于區別動作的正誤。

從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調節主觀能動性看,教師采取誘導、鼓勵學生進行講解、示范等實際操作,是一種新型的條件刺激,有利于強化第一和第二神經信號系統的作用,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充分調動積極性。同時,促使大腦皮質中樞有適宜的興奮性,便于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很好地掌握運動技術并有助于對技術環節和細節的分化,加速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從而提高技術動作的實效性,促進成績的提高和身體素質的增強。

4.2心理因素

要加強“三基”教學與能力培養的結合,把學生從傳統“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形式中解脫出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發展其智力,增強他們的信心和責任感。新型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克服靦腆、怕出洋相等心理造就了良好的條件,使學生敢于出列爭當“一分鐘教師”,從實踐的體驗中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許多學生在課后反映說:“這樣的課很新奇,不枯燥,有興趣。”有的還說:“想不到體育課除了能增強體質,學到知識技能外,還使我們的講話、觀察和分析能力得到了鍛煉。”

思維是語言的基礎,語言乃思維的表達形式,所以思維中樞須有良性的興奮狀態,這樣就形成了動手與動腦,邊練與邊想的有機結合,對正確掌握動作,保持記憶,克服遺忘,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教學效果也就好。與此同時,通過技術要領和一般體育常識測試,以及課外作業的布置等,加強了教、學雙方的信息交流與反饋,及時地發現問題,采取對策,使課的設計和教學任務的完成更趨于合理與協調。

5討論

(1)“三基”教學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只有長期堅持,貫徹于各個教學環節的始終,都能取得理想效果。

(2)對學生在能力上的要求不宜過高、過急,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區別對待。以誘導、啟發、鼓勵、提示為主,并遵循教學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3)教師要善于抓住技術動作的關鍵進行示范、講解、分析。同時,語言的親切簡練、生動形象,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參與實習操作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國林.試論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及其培養[J].中國學校體育,1999,(5).

[2]楊洪波.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基本原則與途徑[J].中國學校體育,1999,(6).

[3]朱應明.對體育課上誘導學生運動興趣的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