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堂素質教育教學方法
時間:2022-03-15 09:04:00
導語:地理課堂素質教育教學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二十世紀80年代開始,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結合自身的教育發展狀況對如何發展素質教育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做了許多積極的嘗試。但是研究傳統的教學方法多,而研究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少;研究個人的教學經驗多,而進行教學科學實驗的少;分散的零星的專題研究多,系統的全面的理論研究少。運用傳統教學法,教師的學問要傳授給學生;學生需要的知識也只是教師自認為要傳授學生知識的較少部分,這當中是授受關系。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法,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抄筆記,學生記筆記,教師考筆記,學生答筆記,把學生的頭腦當作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像灌水瓶一樣向學生灌注,像北京的填鴨一樣,形成地理教學八股。在傳統教學中雖不斷有新的教學方法出現,什么啟發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談話教學法等,但都沒有脫離教師提出問題、設疑、并通過講述解決問題的模式,最終與素質教育的初衷,效果相差甚遠。
二、適合地理課堂推行素質教育的幾種方法
素質教育效率的大小,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方法是否得當。方法對頭,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一)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導方法
國際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情商大于智商。高尚的情感具有巨大的誘發力和無形的鉗制力,它能牽動人的情絲,撥動心弦,產生出一種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只有注重情感教育,講究方式方法,才能使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親密無間。為此,教師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誠心待人。其次是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水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人們探索知識和從事某種活動的精神力量。筆者在給學生講課時,先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邊看書邊思考,再在黑板上畫上相關的圖形,把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了,他們都踴躍發言。能力高超的教師,應該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先導,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取得學生的喜愛和信任。當學生對你堅信無疑時,你的主導地位也就確立了起來。
比如利用現代媒體教學法培養學生地理興趣,而非流于形式,現代教育媒體主要包括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視聽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并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計算機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對象由小變大、化遠為近,可使反應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可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于學生面前。例如我將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軟件裝上計算機,然后模擬兩億年前直到現在的大陸漂移過程,再演示板塊運動過程,這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媒體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提供了物質基礎。
(二)利用設疑推進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所謂設疑推進法就是將某章節設計成若干個循序漸進的問題,這樣可促進學生看書、思考。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加以解決,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早日養成自己學習掌握知識的習慣和本領,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為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可采用多變靈活的啟發誘導方法。這樣做比教師單純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積極讓學生動手操作可以培養學生地理的創造能力
讓學生動手操作比教師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會遇到一系列的實際問題,這會促進其思考、探索,在不斷失敗中求得成功。經常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可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甚至會迸發出創造發明的火花。比如教師跟學生講解地軸、兩極、經緯度、經緯網等有關知識點時,有些學生弄不清楚。經試驗,改用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辦法,讓學生在課后自做一個小地球儀。經過動手操作,學生不僅比較順利地掌握了有關的知識點,還向教師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多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很有幫助。
(四)結合地理教學實際可用野外觀察法
以往地理教學只重視書本知識,不重視實踐能力,理論脫離實際。素質教育提倡在實際中運用。重視和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觀察是學習地理所必須的,也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所必須的。
例如,講到陸地地形時,我就組織學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種類和特征;講到環境保護時,我就組織學生到廢品回收站和垃圾處理站參觀,然后要求學生回校寫考察報告;講到巖石時,可帶領學生到野外采集各種石頭帶回教室由教師逐一講解等。讓學生走出校門,有利于學生了解自然、了解社會,有利于增強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老師引導的學生自我表現法
其目的是讓學生免除機械記憶、重復練習之痛苦,以自我表現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識,并內化成自身素質,另一方面凸現主體、張揚個性、加強合作,養成活潑自信的品格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這就需要在“動”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動、心動、人動。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可以采用或模擬表演,對抗辯論,或演講朗誦,或趣味游戲等形式鼓勵學生動。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在動中戰勝自我,發展自我,在動中發現不足,彌補不足。
三、地理課堂實施素質教育教學方法運用的注意事項
教學方法雖多,但并不是都適合地理教學的每一章節,所以不管運用什么教學方法都應與實際教學內容相結合,這就需要教師找到教學方法與各章節的結合點。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基于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深入鉆研、靈活處理教材。基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教給學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這就要改變過去在應試教育中以考試為目標形成的教學習慣和方法,努力探討和實現教學過程中要素關系的轉變。把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課堂轉變為教師為學生指導和活動組織的課堂。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的地位轉為主動參與、發現、探索和知識建構的主體地位。把知識內容設計成一個個聯系或可以啟發學生感性認識的趣味性的知識點,讓學生得以主動發現和認識。
教育的過程應是靈活地傳授課本知識,而不是為完成限定的教材而教學。教學活動重視學習地理知識能力的培養和對地理知識興趣、情操的培養,讓學生獲得比較充裕的時間運用地理學習工具學習,特別是讀圖填圖訓練、發言討論。讓學生有學和做的充裕時間,在一定的寬松條件下學習。
也許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講述的內容減少了,但學生更多地獲得了對地理知識興趣的培養和地理求知能力的培養,更有益于他們今后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和學新。教學策略的概念、結構及其運用[J]。教育研究,2000,(12)。
[2]閆承利。課堂教學的策略、模式與藝術[J]。教育研究,2001,(04)。
[3]李方。一般教學模式與學科教學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01,(05)。
[4]張靜。問題探究式歷史學習的初步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1,(02)。
- 上一篇:高中地理新教材
- 下一篇:航道安全工作總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