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誠實狀況評析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06-15 04:27:00
導語:學生的誠實狀況評析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當前學生的誠信現狀
當前的中學生在考試中想不想作弊?他們是如何看待“誠信”的?他們又是怎么做的?老師們應該如何直面誠信教育,老師最大的困惑就在于自己的“言”和社會上的“行”往往出現不一致。老師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但我們無法改變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誠信的現象,使正確的理想信念受到置疑,錯誤的信條反而受到推崇,怎樣看待信用危機,老師應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達到教育的目的,通過本文與老師們共同探討對學生的誠信教育。
半期考試前我一再重申考試紀律,并再三強調:考試作弊受學校處分,處分會進入你們的檔案,這將成為人生的一個污點。誰知考試后各科老師在改卷中,發現有的成績差的學生分數很高,與平時的學習情況不相符,又聽見學生們議論紛紛:某某這次考試抄了很多……
不僅是考試,在很多方面,誠信意識在學生心中是很淡漠的,他們可以輕易地作出承諾但又不照著去做,遲到了接受教育,沒等老師開口就馬上說:“我保證不再遲到。”上課不守紀律,馬上說我保證不再違反紀律,再違反甘愿受罰。隔不了多久又犯。諸如此類太多。
考試作弊事件后,我分別找學生們談話,談到作弊動機,學生們談了這些原因:一是太想取得進步或獲得好的名次,這樣能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表揚,二是聽說有同學要作弊,自己不作弊劃不來;三是考試安排在階梯教室,座位排得過密,一排比一排高的座位很容易看到旁邊同學的試卷,不擔風險就能看到別人的試卷,當然就要看了。
2造成學生誠信度下降的原因分析
在學生們談的這些原因中,實際隱藏著更深的原因,導致教育的困難。
(1)來自社會的巨大影響。每個學生都生活在社會中,貧富差距日益拉大,人人都想過富人的生活,于是就不擇手段來達到目的,謊言、公開的造假處處都見,試想想,當鈔票從天而降,飄到你跟前時,大概也會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撿幾張吧。強烈的誘惑能抵擋住嗎?既然大家都不講誠信,我為什么要講呢?
(2)來自家庭和學校的巨大壓力。當學生就要成績好,雖然我們一再強調要全面地評價學生,不能只看分數,但社會上和學生家庭并不認可,只要能考上好大學,這個學校就是好學校。因此幾乎所有學校都是一面高喊素質教育,一面大抓升學率,學生們考試的排位關系到他在班級中的地位,關系到老師和家長對他的評價,想方設法作弊就能夠理解了。
(3)對學生教育的軟弱無力。長期來學校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過于拔高,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學生們都想干大事,做好事,但不愿做自己應做的事,如值日,做清潔,掃地等,做這些“小事”很多學生馬馬虎虎,或者干脆躲避。空洞的說教無法啟迪學生的心靈,教育形式的單一又令學生乏味而效果差,學生出了校門融入社會中,學校的那點正面教育很快就忘記了。
為什么會出現“誠信“危機?為什么我們的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道德水平卻不斷滑坡,大學越來越好考,學生越來越難教?事實上學校是非常重視思想教育的,但收效甚微。
從根本上說,學生誠信意識的建立要依賴于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當今國家十分重視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嚴厲打擊制假售假,新聞媒介對假冒偽劣的揭露和暴光,對不守信用行為的遣責和批評,從法制和道義上雙管齊下,對扭轉整個社會風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誠信需要用紀律來保證。對學生而言,必須用紀律來保證誠信,考試紀律要嚴格,作弊要受到處分,老師監考要盯住學生,不留空子給學生,不給學生作弊的條件。這樣來保證考試的公正,分數面前平等。(下轉第137頁)(上接第120頁)
誠信教育失敗后,進行了反思,中學生正處在道德理想形成的過程中,社會現實和誠信教育存在較大距離,老師在誠信教育方面一定要從社會實際出發,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不是調門越高威力越大,對學生也要講真話、講實話。
3進行誠信教育應采取的多種措施
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許多關于誠實信用的典故、成語等,用于誠信教育有很好的效果,處世做人,貴在有德,不誠信的行為叫缺德,是對失信行為的嚴厲的遣責。“守信用,重承諾”,言必行,行必果。成語中“一諾千金”、“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無不折射出古人做人的守則,講信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學生明白中國的一句古話“人無信不立”一個失掉信用的人,是不會有任何真正的朋友的。
在教學中滲透誠信教育,教學生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做人,點點滴滴,不經意間進行教育,這樣效果更好。當前的中學生對老師的教育,特別是正面教育,有一種明顯的逆反心理,因此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多種形式進行,例如講誠信故事,找出有關誠信的成語進行接龍比賽,有關誠信話題的辯論比賽等,這些比講大道理效果要好得多。
老師在學生面前要起好表率作用,要求學生誠信,教師也一定要誠信。學生們平時是很關注教師的言行舉止的,教師一定要當好學生的榜樣,通過教師的人格把誠信觀念潛移默化,學生們通過耳濡目染從中學到如何做人。
運用團隊的力量來樹立誠信意識。學生們生活在學校這個集體之中,特別是班集體有很強的凝聚力,考試作弊事件發生后,我運用了班集體的向心力來加強教育,受到班級輿論的壓力,同學們都表示為了集體堅決不做失信的事。
誠信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老師的誠信教育要緊緊結合時代變化,及時做出調整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教育雖不是萬能的,但在老師們的努力下,相信誠信教育會取得成果的。
- 上一篇:治理地質災害和搬遷方法
- 下一篇:探究后進生轉化問題與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