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地質災害和搬遷方法
時間:2022-06-15 04:26:00
導語:治理地質災害和搬遷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規范有序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或避讓搬遷,有效避免和減少因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及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辦法。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防患于未然,預防為主,治理與避讓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切實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二、工作原則
地質災害治理、避讓搬遷工作遵循下列原則:
(一)統一規劃。依據《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要求,編制縣城和鄉鎮總體規劃、村莊規劃時,應當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作為其組成部分。編制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城市和鎮總體規劃、鄉規劃、村莊規劃,應當對規劃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二)突出重點。各鄉鎮(街道)于每年底上報下年度地質災害治理和避讓搬遷計劃,由縣地質災害防治聯席會議綜合各地質災害隱患點受災害威脅的輕重緩急程度,確定全縣年度地質災害治理和避讓搬遷方案,報縣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三)屬地管理。各地質災害治理和避讓搬遷工作實行屬地管理的原則,以各鄉鎮政府(街道辦)為主體,統一組織實施。
(四)分類處置。因自然因素引發地質災害的治理和避讓搬遷資金由縣鄉兩級負責落實;因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相關責任人負責治理和避讓搬遷費用。
三、操作細則
根據我縣地質災害防治現狀,地質災害采取治理(工程治理、簡易治理、應急排險)和避讓搬遷兩種方式。工程治理和簡易治理列入年度計劃,應急排險是突發地質災害后仍存在安全隱患急需排險的,根據發生情況及時確定。具體實施程序如下:
(一)工程治理。由縣國土資源局負責制定勘查、設計方案后,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負責實施。政府投資的,須通過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責任人負責治理的,由責任人指定具備相應資質的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開工前須到縣國土資源局備案。
(二)簡易治理。由縣國土資源局負責制定治理方案,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負責實施,政府投資治理的,由政府視治理資金額度通過招標或指定施工單位進行治理;責任人負責治理的,由責任人指定施工單位進行治理。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程度較大級以上(含較大級)或治理資金在5萬元以上的必須由有治理資質的單位施工進行治理。
(三)應急排險。由縣國土資源局負責制定排險方案,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負責確定有治理資質的施工單位組織實施。
上述三類工程竣工后,政府投資的由縣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竣工驗收,驗收通過后指定有關單位管理和維護。縣財政局負責治理資金審核和撥付。責任人負責治理的由責任人組織竣工驗收,縣國土資源部門參加,驗收通過后由責任人負責管理和維護。
(四)避讓搬遷。根據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狀,避讓搬遷采用集中安置和零星安置兩種方式。原則上以集中安置為主,無法集中安置的采用零星安置。
1.集中安置工作程序
(1)集中安置地選址工作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負責,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省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辦法規定的農村建房用地標準等規定。
②必須符合鄉鎮(街道)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鄉鎮(街道)建設總體規劃、風景名勝區保護規劃及交通、環保等相關規劃,不得占用基本農田;
③選址在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避免產生新的地質災害隱患點;
④集中安置地應盡可能方便搬遷住戶的生產和生活。
(2)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編制避讓搬遷安置方案,明確搬遷范圍、安置地點和補助標準,與搬遷戶簽訂避讓搬遷協議,就擬搬遷地點、搬遷時間、過渡方式、原居住房屋拆除承諾、資金支付方式、爭議解決方法等事項作出明確約定,并充分聽取村(居)民委員會、村(居)民的意見。
(3)鄉鎮(街道)集中安置方案納入縣年度地質災害治理、避讓搬遷方案后,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在搬遷前將集中安置方案向社會公布并接受群眾對其實施情況的監督,公示時間不得少于7天。
(4)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負責對搬遷戶實行搬前、中、后全程管理,縣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避讓搬遷驗收;縣財政局負責資金審核和撥付。
2.零星安置工作程序
(1)鼓勵村民自行避讓搬遷,特別是向中心村、集鎮搬遷。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與搬遷戶簽訂避讓搬遷協議,協議內容應當包括村民搬遷安置方式(新建或購房)、擬搬遷地點、搬遷時間、過渡方式、原居住房屋拆除承諾、資金支付方式、解決爭議的方法等主要內容。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將零星安置戶匯總后上報縣國土資源局,統一納入縣年度地質災害治理、避讓搬遷方案。
(2)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負責對搬遷戶實行搬前、中、后全程管理,縣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避讓搬遷驗收;縣財政局負責避讓搬遷資金審核和撥付。
對個別已列入避讓搬遷方案后又拒不搬遷的群眾,應多做宣傳、說服工作,經多次做工作仍不搬遷的,在主汛期和地質災害易發期或該區域已地質災害預警時,為確保群眾人身安全,依照《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有關規定,當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可將其強制遷入臨時避險點,直至渡過危險期。
四、資金使用與管理
(一)因自然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治理、避讓搬遷資金納入每年的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同時各渠道補助資金實行合并捆綁安排使用,由縣財政負責統籌安排。從2010年5月起由個人切坡建房等人為因素引發的治理、搬遷費用,按“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人承擔所需費用,造成他人損失的應予以賠償。
(二)縣國土資源局和縣財政局按照總量控制和輕重緩急相結合的要求負責共同制定全縣年度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方案。
(三)地質災害工程治理、簡易治理、應急排險的直接工程費用由縣財政承擔,政策性賠償等費用由鄉鎮財政承擔。縣財政依據工程審計報告撥付資金。
(四)避讓搬遷政策性補助資金,按照3萬元/戶的標準核撥給鄉鎮,由鄉鎮根據實際情況撥付給農戶。政策性補助資金必須是農戶原居住房拆平后,經縣國土資源局驗收合格方可申請縣財政予以撥付。
(五)避讓搬遷集中安置所需土地的征用價格和青苗補償,按照《縣人民政府關于調整縣征用土地補償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安政發〔2009〕4號)執行,其中集中安置所用林地的平整及配套按2萬元/畝計算、耕地的平整及配套按1.5萬元/畝計算;零星安置的土地征用和青苗補償按照2萬元/戶計算(包括帶征350平方米/戶,參照征用耕地補償標準)。上述費用由縣鄉兩級按6:4比例負責落實。
(六)完成年度地質災害防避讓搬遷計劃的,驗收后每戶獎勵1.8萬元;超額完成的驗收后,按超額每戶獎勵2.8萬元。獎勵資金由給所屬鄉鎮統籌安排。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地質災害治理與避讓搬遷工作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實施,縣地質災害防治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鄉鎮(街道)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主要領導對本區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縣國土局、財政局、民政局、規劃局、水利局、交通局、教育局、旅委、安監局、氣象局等部門要相互協作,各司其職,按照各自職責,全力做好防治工作。
(二)規范程序。有關鄉鎮(街道)每年向縣國土資源局上報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或避讓搬遷計劃,由縣國土資源局和縣財政局負責擬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實施方案,經縣地質災害防治聯席會議審議后報縣政府批準,列入鄉鎮、部門年度目標考核內容。
(三)強化責任。各鄉鎮(街道)要進一步增強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切實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各項規定,真正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每年縣政府與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簽定目標責任書,實行目標責任考核,對未完成治理、避讓搬遷任務,并因此造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的,將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本辦法自之日起施行。
- 上一篇:可再生能源建筑工程
- 下一篇:學生的誠實狀況評析及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