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焦慮對學生消極意義
時間:2022-12-01 11:13:00
導語:考試焦慮對學生消極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案例:曉旭(化名)女某重點中學初三學生。平時學習刻苦努力,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但心理壓力十分沉重,正如該生自己述說的:“進入這所省重點學校,情況發生了變化,學校的要求高了,家庭的希望大了,心理不知不覺就變得沉甸甸的,我對此感受很深。我從進校門的第一天,學習就相當刻苦,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學習上。有一份耕耘就有一分收獲,我的文化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與此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超負荷的心理壓力,我怕看到老師和家長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試就十分緊張,唯恐出現失誤,對不起學校和老師,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自己的努力。考試的分數象一塊巨石壓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搬去。無疑,對我的學習和健康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我有時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是不能自拔。”
從曉旭的自述中看,該學生出現的考試焦慮,是因為認知上的偏差,給她帶來的心理壓力。學習原本是自己的事情,家長和老師只不過是希望好的成績能給她帶來好的前途。當她看到家長和老師期待的目光時,在他的內心深處認為好成績是他們要的,她有責任和義務為他們考好。再就是她不清楚考好成績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大多數中學生把學習考試的最終目標定位在考上理想的大學,不知道考砸了會是怎樣,而感到恐懼,因此,巨大壓力來自于對未知的巨大恐懼。那么,如何克服考試焦慮呢?首先讓我先來認識一下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作為一種消極情緒,嚴重影響的某些學生在考試時學習成績的真實發揮,盡管平時學習成績很好,但由于考試焦慮情緒作用而考得很糟。
現就“考試焦慮”分析如下:每個學生的內在身心特質不同,產生的焦慮程度不同,對焦慮的生理表現和行為反應也不同。在考試的壓力下,學生產生一定的焦慮情緒是正常的。只要你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生理和行為反應,對它們進行有效的調節,那么就不會對你的學習、考試產生不好的影響。
一、“考試焦慮”一般有六種類型。1、以自卑為主要情結的焦慮。這類學生由于自身、家庭、或成長經歷中的有些因素,形成了有自卑傾向的性格特征。遇到考驗時,往往會過低地估價自己的能力。但是,和其他同學一樣,他們也想考好,甚至想考得更好。所以,在自我評價和愿望之間就會形成巨大的反差。這種反差就是這類學生產生焦慮的根源。2、以自責為主要特征的焦慮。這種焦慮一般容易發生在那些對自己要求過于嚴格的學生身上。從心理學上說,對自己的要求過分嚴格,主要是由兩種原因造成的:一是過于想、實現理想中的自我價值。二是過分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比如,父母的、老師的、同學的評價。這類學生平時學習勤奮刻苦,在考試時一點小差錯都會產生強烈的自責,以致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憂心忡忡。3、以自大為主要情結的焦慮。這種焦慮一般會出現在平常學習成績還不錯的學生身上。由于平常的“高高在上”,使得他們對自己能力產生了過高的估價。在制定長期理想目標和階段考試目標時,往往高出自己的實際能力。這樣一來,就使得自己倍感艱辛,且還往往實現不了目標。因此情緒就會低落,嫉妒其他同學,或者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認為自己的命運不好。4、以逆反為主要情結的焦慮。逆反心理,是青少年經常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甚至有些學生發展成為一種逆反的性格定勢。這類學生喜歡將一切現實中的經驗、規律、規范當作權威加以藐視,他們有自己的處事原則,學習的時候也不喜歡按照老師指導或同學的經驗去做。他們可能成績很好,也可能成績很差。但是,只要他們還有爭勝心理,就會形成孤獨的、焦慮的心理。5、以考場情境恐懼為特征的焦慮。這類學生平常學習很正常,性格、觀念的發育也很健康,對自己的能力也有正確的認識。總之是個很健康、很陽光的孩子。但是,只要一旦接近考試,一想到要上考場了,就不由自主地情緒不安起來。就象一只耗子嗅到了貓的氣味一樣。這是典型的考場情境焦慮的表現。這種焦慮的產生,是因為長期以來,對考試的緊張和害怕沒有得到釋放,逐漸形成了一種情境焦慮的慣性定勢。6、以散漫為性格表現的焦慮。學生散漫的個性大多來自從小的嬌生慣養。他們一般家庭條件優越,生活態度懶散放縱,缺乏嚴格的要求和必要的壓力,對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自己的理想的學習目標。一旦他們感覺到與理想目標相距很遠時,就會產生焦慮。他們的焦慮表現是:學習起來風一陣、雨一陣,情緒色彩很濃。
二、考試焦慮的程度:1、輕度焦慮:在考試前較短的一段時間內,會感到緊張和害怕,但不影響復習,不影響身段健康。2、中度焦慮:是指在考試前較長一段時間內,感到緊張、害怕和憂慮,復習效率很低,睡眠、飲食受到影響,有必要進行自我調整。3、重度焦慮:是指在考試前很一段時間內,感到憂慮、恐懼,會產生各種心理性疾病,嚴重影響復習和考試正常進行,對身心具有很大危害,有必要求助于心理咨詢。“
三、“考試焦慮”的形成原因分析:“考試焦慮”的產生通常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外因來自于學校、家庭和社會;內因與個體的個性、抱負、早年經歷、認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關幾。具體導致“考試焦慮”的心理原因主要是以下幾方面:1、期望水平:周圍的人對她的期望水平很高,自己也接受這種期望,這樣對自己的要求就很高,所以一旦自己有少許松懈怠慢,她就會緊張自責內疚焦慮,導致學習效率更差,于是更加緊張自責內疚焦慮……如此就陷入到一惡性循環中了。2、思維模式:認為自己若考不好,父母和老師都會對她失望,同學們會看不起她,會覺得自己很無能;而且,若考不出好的成績,也就意味著可能考不上重點大學。這種思維模式把考試結果與自我評價、社會評價、自己的前途、命運過于緊密地聯系起來,是導致考試焦慮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3、童年創傷:過去因為考試,便被父母打罵并被撕毀考卷,而后自己又因無法向老師交待而產生較之于體罰更為嚴重的心理創傷。這種痛苦的經歷沉淀于內心深處,是考試焦慮發生的重要因素。
四、考試焦慮的應對措施:1、改變對考試的不合理認知。意識到自我認識和評價是造成考試焦慮的關鍵,明確考試只是衡量學習好壞的手段之一,考試成績不能全面反映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更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不把考試成績看得太重;相信人可以用理智和意志來控制和調節情緒。2、調整抱負水平。學會恰當地估計自己的能力,既相信自己的能力水平,又能實事求是,不作過高的期望。降低過高的學習目標,保持恰當的學習壓力,重視學習的過程而不是考試的結果。3、認真學習和復習。平時學習做到刻苦勤奮,考試時就會“藝高膽大”,充滿信心;考前全面復習,盡量熟悉考試題型、時間、地點、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4、勞逸結合。科學用腦,講究方法,注意營養,勞逸結合,睡眠充足,維護神經系統的正常機能,保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頭腦和良好的身心狀態,是防止考試焦慮的有效途徑。5、自我調整”的方法。一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必然會遇到風浪、挫折,這是完全正常的現象。關鍵在于學會“自我調整”戰勝困難和失敗,“在游泳在學會游泳”,迎著風浪前進。如自我安慰法:從自己或別人的生活中找一些從失敗到成功的例子,或者一些名人名言、富有哲理的思想來鼓勵自己迅速從失敗的逆境中奮起,擺脫焦慮情緒。心理暗示法:在暗中提醒自己“越愁越不好,還是順其自然,只要自己已經盡了力,問心無愧就行了。”心理暗示往往可以促使考生較快地排除雜念,轉變情緒。環境調節法:當你感到自己情緒不佳,精神不振,心煩意亂或大腦比較混亂時,可以暫時什么也不想,而是去活動活動、散散步等,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一下。即使是某一場沒考好,也要把它忘掉,爭取考好下一場。6、家長不要給學生強調考試多么重要等種種方式給考生加壓,考試期間反而要盡量減少造成考生緊張的環境刺激,事實上在考場上不認真的考生是很少的;相反,考生意識到父母為其考試成績焦慮,焦慮情緒會更重。家長應該對考生的成績采取的態度。特別要對孩子表示,只要孩子盡力了,家人都一樣接納他、愛他。
- 上一篇:創平安單位年終總結
- 下一篇:企業招商運營經理年度述職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