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領域勵志教育
時間:2022-06-28 03:06:05
導語:高校思政教育領域勵志教育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勵志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勵志理想和信念,鍛煉學生意志力為主要內容的成功品質教育。隨著西方社會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個人主義的不良風氣對我國社會腐蝕的深入,高校相對滯后的大學生的勵志教育所導致的人才質量下降問題給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勵志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筆者在對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為以后的勵志教育提供參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高校也較為關注大學生的勵志問題,但由于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缺乏有效的勵志教育,導致大學生勵志人生觀樹立的滯后。這里將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存在的問題歸納如下。第一,無鮮明知識體系,體現(xiàn)不出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的特色。在思想政治課教材中,該部分知識體系缺乏系統(tǒng)性和鮮明性,只是零散地分部于人生觀和職業(yè)觀教育中。大多數(shù)教師在課堂講解過程中也只是順帶而過,知識的講解相對生硬死板,難以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無法幫助他們培養(yǎng)勵志品質。第二,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缺乏吸引力。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得教師擔任了全部的角色,整個教育過程只是對勵志知識的灌輸。作為旁聽者的學生對高深的理論知識無任何情感共鳴,更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甚至對教師的提問產(chǎn)生心理抵制。第三,缺乏與時俱進的理論知識更新,無法保持勵志教育的活力。雖然部分高校思政教師開設有勵志教育專題講座,但是知識內容陳舊。從大學生的需要來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是應該能為他們提供解決人生社會問題的思想指導。人所處社會生活的復雜多樣性和變化性,使得人不斷出現(xiàn)新的人生社會問題。教育知識內容上的落后就會與學生產(chǎn)生距離感,甚至被學生嘲笑落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內容
(一)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土壤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勵志教育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文化類型多樣,今天我們所指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民族文化體系。自上個世紀中國遭受西方列強殖民以來,以胡適為代表的中國學者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同于古代落后的文化,對其進行全盤否定。80年代,盲目的崇洋媚外之風在青年人中的盛行,使得剛剛起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全脫離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而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勵志教育更是受西方價值觀的影響,如錯誤地將個人主義的成功方式作為衡量人才的社會性成功標準。當下人才出現(xiàn)的“有才無德”的現(xiàn)象,使得我們不得不反思中國高校思想政治領域中勵志教育的道路。縱觀西方發(fā)達國家,無不在對自己公民的勵志教育中將自己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融入其中。如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式勵志教育。而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土壤中的才是中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民族特色的體現(xiàn)。華夏文明博大精深,不論是從地域上劃分的吳越文化、荊楚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各少數(shù)民族文化,還是從流派上劃分的儒家、道家、法家等諸子百家文化,都為今天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勵志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當然傳統(tǒng)文化的融入不能是機械化的,而應該是去其糟粕,留其精華。要將那些健康的、積極的、向上的、能體現(xiàn)民族精神和國民品格的內容,放入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勵志教育中來。
(二)堅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的靈魂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勵志教育是為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接班人服務的,因此不能錯誤地將我國勵志教育等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個人主義的成功教育。這就需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而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主導地位也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的時代特色體現(xiàn)。
(三)將職業(yè)中的勵志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實踐課程的主要內容
走向生活是教育生命力的唯一出路,能夠指導大學生今后的生活更是檢驗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標準。人在社會的生活方式包括了家庭生活、公共生活和職業(yè)生活。人的勵志的更多需要被表現(xiàn)于職業(yè)中。因而勵志教育的成功與否更多地體現(xiàn)于大學生今后的職業(yè)生活中。同時職業(yè)本身所具備的實踐性特點使得職業(yè)中的勵志更傾向于被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的實踐課程。但需要注意:第一,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不是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而是一種健康向上的職業(yè)信仰的培養(yǎng)。第二,大學生雖然沒有真正在社會中從事某個職業(yè),但是大學教育是不能脫離社會的。而大學階段每個專業(yè)必要的實踐課是不能少的,在這些針對不同專業(yè)的職前實踐教育中培養(yǎng)一種勵志的理想信念是很重要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應該拓展到這些專業(yè)實踐教育中來。
(四)將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與大學生幸福感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
賦予人性化的勵志教育才是成功的勵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人性化的勵志教育是在成功感和幸福感中去培養(yǎng)人的堅強品質。只有讓學生產(chǎn)生幸福感,他們才會去相信教師所傳授的勵志理想和信念,才會主動用這些勵志理想和信念去實踐自己的人生。
三、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的措施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開展多種模式的勵志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勵志教育應該是以課堂教育為主,應該是模式多樣的教育體系。如榜樣勵志教育、勵志自我教育和勵志實踐教育。這里需要注意:第一,鞏固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首先,構建多樣化的勵志知識體系,如框架式的勵志知識體系要突出重點、層次分明,串聯(lián)式知識體系要設計好層層遞進的問題,專題式知識體系要有清楚的邏輯條理。其次,鼓勵課堂情景教學。教師單一地講授勵志教育知識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課堂情景教學所營造出的濃郁情感氛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直觀形象的把握,能對教師的理論講授起到畫龍點睛之效。第二,榜樣勵志教育是根據(jù)大學生的年齡特征,借助于影視、文學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榜樣形象,以榜樣的高尚勵志情操和優(yōu)秀勵志事跡等所進行的一種示范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榜樣勵志教育要選擇那些在現(xiàn)實中足以為大學生效法,并能夠貼近他們心理特征的人物,從而使他們成為大學生的勵志偶像。第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勵志自我教育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對大學生勵志進行激勵和引導,使得他們在勵志的自我認識、勵志的自我規(guī)劃、勵志的自我激勵、勵志的自我控制和勵志的自我提升中不斷升華,達到培養(yǎng)勵志品質的目的,并自主地開展勵志的自我實踐。第四,勵志實踐教育除了上面提到的與不同專業(yè)的職業(yè)教育結合外,還應該鼓勵學生在高校社團活動中開展勵志教育。內容多樣的高校社團即是大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好地方,也是他們學習社會合作與他人交往的好場所。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勵志實踐教育更是要利用好這個好的場所去培養(yǎng)大學生的勵志品質。
(二)鼓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開展多媒體教學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單純的板書式教學往往使學生耗費大量的時間去跟隨教師抄筆記。學生也只能靠教師用語言所勾勒出的景象去想象,互動式教學也僅僅停留于機械性的一問一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勵志教育多媒體教學具有的圖、文、聲并茂和活動影象的特點能為大學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直觀性地突破視覺的限制,有效地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大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教學互動欲望。但教師首先需要在課前設計一些教學的過程和內容,以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效率。還要注意結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一些緊扣主題的具有鮮明時代性的視頻材料。
(三)鼓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勵志教育的科研創(chuàng)新
目前勵志教育的發(fā)展還屬于剛起步階段,怎樣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學科特點,構建與時代接軌、與當代大學生貼近的勵志教育理論,是擺在當前高校人才勵志培養(yǎng)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解決也要依賴于科研創(chuàng)新。高校應該積極鼓勵思政工作者對勵志教育的知識和理論進行研究,為研究人員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
- 上一篇:新聞節(jié)目策劃綜述
- 下一篇:高校思政教育微博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