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學生就業嚴峻原因及策略
時間:2022-07-22 09:41:19
導語:藝術設計學生就業嚴峻原因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而藝術設計專業作為增長最快的十個專業之一(據教育部統計),其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顯而易見。本文將結合畢業生的實際就業狀況,探討藝術設計專業就業的嚴峻形勢的根源及促進其實現就業的幾點對策。
一、造成藝術設計專業就業形勢嚴峻的幾點原因
1.高校連年擴招與社會需求的飽和據統計,中國目前已設立藝術設計專業的高等院校達一千四百余所。高校的擴招政策,雖然為普及高等教育打開了門路,卻也同時造成了畢業生數量的連年上漲。據教育部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普通高等藝術院校的本、專科畢業生人數每年都有上漲之勢。短短幾年,藝術設計專業已經成為繼計算機專業后中國的第二大高等院校專業,成為國內教育學科中發展最快的十個專業教育之一。面對如此龐大數量的畢業生,整個社會的需求容量不可能馬上調整適應。
2.藝術設計專業成為一條升學門路雖然近些年從小接受過藝術培養的學生數量在不斷增多。但目前來看,比如吉林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每年的很少一部分是從小開始有過系統藝術培養的,百分之九十的學生是在高中時開始進行學習的。原因基本上是這部分孩子的文化課成績不夠好,文理科院校很容易將其拒之門外,那么相對文理科院校分數要求較低是藝術類高校的普遍特征,這成為家長和中等教育促使學生實現升學的一條途徑。目前,畢業生的就業基本上包括四個大方向:一是繼續深造,或留學、考研;二是考取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企等;三是面向社會企業招聘;四是自主創業。藝術設計專業性質較強,就業面相對狹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大中型企業需求的藝術專業崗位少之又少。而自我創業方面,創業資金投入是問題,缺乏經驗更是問題。所以,藝術設計畢業生就業面向社會企業居多。而社會企業的需求也在變化。就吉林藝術學院目前的就業招聘形勢來看,專業招聘最多的是視覺傳達專業,其次是服裝專業,再次是環藝專業,公共藝術專業的招聘則最少。這無不反映了社會需求的變化。近年來,環藝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一直很好,但今年其崗位需求卻遠遠少于視覺和服裝專業。公共藝術近幾年的就業狀況就很不理想。可見部分專業的社會需求是已經逐漸趨于飽和。專業需求與社會需求的差距,也是藝術設計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3.招聘單位的“經驗”之談企業招聘單位的“經驗”之談也是畢業生難以實現就業的主要問題之一。招聘單位目前大部分不愿意接收應屆畢業生,而愿意接收有工作經驗者。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藝術設計教育只趨向于設計理論教育,而忽視實踐教育。吉林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近年來已經開始重視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但相對于社會需求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而應屆畢業生相對來說缺少實踐的機會,實際工作能力差;另外一方面,畢業生對工資的期望值又很高,頻繁跳槽,社會企業更不愿意對畢業生進行“二次”培訓。畢業生缺少實踐經驗,能力有待提高,將直接影響就業。畢業生最終會走向社會,社會也應該多一些寬容,多給畢業生們一些機會。而高等藝術院校也要致力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置和教學中多加入實踐環節,充實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從根本改變學生的就業問題。
二、促進藝術設計專業就業、創業要從學校教育開始
藝術設計專業就業嚴峻形勢有著深層次的社會原因,解決這個問題還需社會企業、學校教育和學生自我培養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從根本上來說,學校教育是關鍵。學校教育要根據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出現問題也要進行相應調整。針對當前藝術設計專業的就業形勢,學校教育應該首先轉變教育觀念,在繼續開展就業指導的同時多多注重開展職業規劃教育和創業教育,使其能準確認識自我,進行職業規劃,順利實現就業和創業。
1.學校要轉變教育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轉變教育觀念不僅僅是對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要求。它一方面適應國家經濟發展、企業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堅持教學、實踐相結合,將開發學生潛能、發展藝術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意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同時,學院教育要形成知識結構、專業及課程設置相對合理,突出特色。針對藝術設計專業多學科交叉、藝工結合等特點,學校教育應以學生發展為本,適時調整專業設計,適時調整課程的設置與內容,不僅要與時俱進,還要形成特色。因為知識的結構決定著應用能力的可拓展方向,必須轉變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多年來只為設計的狹隘觀念。
2.開展職業規劃教育,使畢業生準確定位自己,規劃職業及人生這主要是學校要構建出合理的評估體系,幫助學生從各個方面準確地評估自我優勢與自我缺失,幫助其準確定位自我發展,規劃職業人生。針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特性,學校應構建出相應的評估體系,使學生能夠了解自我優勢與劣勢。評估體系中一般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如個性特點、天賦興趣、創意能力、設計能力、形象氣質的分析,專業成績、綜合素質的分析,期望就業后的薪酬、福利分析,期望企業性質及地域分析。當然,也應包括社會需求環境的分析,如就業形勢、社會需求形勢、職業的工作內容、知識技能、經驗、工作環境、工作角色等方面。因此,學校在進行就業指導中要指導學生能夠準確定位自己,客觀了解分析自己和職業要求、社會要求的差距,使其充分認識自己適合做什么、擅長做什么、能做什么,從而進行長期的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這不僅可以增強畢業生就業自信心和就業方向感,也利于其從容地應對社會需求,更利于其持久發展。
3.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學生自我創業能力調查顯示,畢業生中選擇創業僅占4.3%,真正實現創業的畢業生比例還不到1%。一方面是學生自我的經濟狀況和專業技能不允許,藝術設計專業創業更缺乏實踐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是中國教育中缺乏創業教育。學校應為在校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如加強教育引導。為激發學生創業熱情,學校可以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創業大賽、創建創業論壇、聘請創業成功者交流思想、聘請專家指導等培養創業意識。另一方面依托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為創業提供創業咨詢及指導服務。同時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創業培訓體系和專業指導隊伍,提高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概率及成功率。
以上僅是對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嚴峻形勢的一些分析與探討。畢業生就業不僅是教育的問題,也是社會的問題。雖然學校教育是關鍵,但要從根本上改善畢業生就業嚴峻形勢,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 上一篇:經信委廉政建設工作意見
- 下一篇:林業市場化完善缺陷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