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09 10:17:33
導語: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健康教育管理現狀分析
1.未建立跨部門的健康教育團隊。認為健康教育僅僅是護士的職責,醫生、康復師、營養師或藥劑師等都沒有參與健康教育工作。
2.缺乏健康教育評估系統和效果評價。患者入院后就直接進行常規宣教,大多僅限于環境介紹、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介紹以及疾病基本知識宣教,未關注患者需求和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和喜好的方式,一次性宣教內容過多,患者難以接受和消化,教育方式通常是護士灌輸式文字講解,缺少簡單明了的圖片資料,未動態評價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
3.未建立健康教育質量控制標準和制度。健康教育者僅關注健康教育完成情況(覆蓋率),而忽略健康教育有效率,缺乏健康教育質量控制標準和效果追蹤評價制度。
4.健康教育資料未體現同質化。缺乏各類疾病的教育處方模板,同一種疾病的教育處方內容不一致,未從患者的角度敘述。
5.健康教育者知識和技能培訓不夠。健康教育者沒有接受較系統的培訓和教育。
二、JCI標準下健康教育管理臨床實踐
1.建立跨部門健康教育推動小組,規范健康教育實施流程。建立由護理部主任為組長,護理部、醫務科、預防保健科、營養科、康復科、藥劑科以及每個醫療單元均有健康教育聯絡員加入的健康教育推動小組。
2.制定健康教育評估單和健康教育效果評價系統。健康教育評估包括入院患者一般資料評估(年齡、籍貫、文化程度、主要語言等)、接受健康教育能力評估(閱讀能力、書寫能力、理解和遵循指令能力)、喜歡接受的健康教育方法評估(口授、宣傳冊子、圖片、示范等)、學習意愿評估、學習障礙評估、健康教育需求對象評估(家屬、病人)、教育時機評估、健康教育個體化需求評估(疾病知識、康復活動與鍛煉、藥物使用、飲食調理、宗教信仰、疼痛護理、設備安全、特殊檢查)及其他等。并有評估時間和評估者簽名,要求患者入院時由責任護士在班內(8小時內)完成健康教育評估。出院患者健康教育評估包括病人出院、轉科、轉院及其所需交通工具評估(輪椅、平車、救護車、其他或不需要)。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動態評價包括口述理解、會演示、需強化等。
3.制定健康教育質量控制標準和制度
3.1健康教育質量控制標準。包括提供教育資源,支持病人治療依從性;評估并記錄病人的教育需求;評估病人及家屬的學習能力、學習愿望;教育和培訓有助于滿足病人的持續健康需求;實施病人及其家屬的教育內容;對病人及其家屬的教育方法效果評估;對病人及其家屬的教育者應具備素質以及健康教育持續質量改進8個方面共29個條目,以百分制統計。
3.2健康教育質量控制制度。實行院部、病區二級健康教育質量控制制度。病區質量控制組(I級):由2-3人組成,病區護士長參加并負責,每月自查1次,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有相應的檢查、反饋、改進措施的記錄;院部健康教育質量控制組(II級)由健康教育推動小組成員3-5人組成,護理部主任參加并負責,每2月檢查1次,及時整理分析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并在推動小組成員例會上反饋和提出改進措施,體現PDCA健康教育持續質量改進。
4.制定健康教育處方模板并資源共享。各類疾病的教育內容,按入院教育、住院期間教育、出院教育的內容制定出各類疾病的教育模板:風格簡潔、通俗易懂;從患者的角度敘述,一般應用第二人稱;將目標人群設為小學2~3年級的教育程度;避免使用醫學術語或縮寫詞;避免錯別字和含糊的表述;文字大小、字體統一;標題和副標題字體一致;布局合理;圖案簡潔明了;有制作部門和制作日期;每3年修訂1次;侵入性操作的健康教育處方需由相關的醫生、護士和有關輔助科室的專家聯合制作。由各科室針對不同專業病種擬定,經推動小組成員共同審核后聯系后勤總務部門外送印制,不同科室根據需要領取使用,體現健康教育同質化并資源共享。
5.加強對健康教育者進行知識和技能培訓。由健康教育推動小組負責組織對健康教育者進行健康教育專題培訓:包括JCI標準下病人家屬教育(patientandfamilyeducation—PFE)標準細則解讀學習、健康教育程序運用、成年人和特殊人群(老年人、兒童、精神疾病患者等)的健康教育技巧培訓以及標準化健康教育模板的制作等。
三、JCI標準下健康教育管理實踐的效果
21個病區健康教育質量總均分由2013年3月的86.04%提高到2014年1月的96.29%。其中,病人及其家屬了解他們參與治療過程的權利從58.2%提高到95.9%;疼痛管理教育從60.2%提高到96.2%;康復技能訓練教育從60.3提高到95.65%;評估患者生理和認知的局限性從65.68%提高到92.8%。侵入性操作由跨部門聯合制作的健康教育單從沒有到目前的13種。患者健康教育滿意度總均分由2013年3月的85.17%提高到2014年1月的97.80%。
四、討論
1.跨部門的健康教育團隊促進健康教育全面實施。部門配合是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拓展的關鍵,跨部門合作是解決健康教育執行力、覆蓋面較為有效的方式,因其可以獲得更為有效的信息和資源,更容易取得成功。醫院自成立跨部門的健康教育推動小組以來,患者入院時首先由護士進行健康教育需求評估,對有營養、康復或特殊用藥教育需求的患者,及時聯系營養師、康復師、藥劑師等共同進行健康教育,改變了傳統的僅僅是護士實施健康教育的觀念。跨部門的團隊合作健康教育,減少或消除了由于職能交叉或職責不清造成的障礙,促進了健康教育措施的全面實施,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質量。
2.系統的健康教育評估和效果評價有利于個體化的健康教育的實施。護理評估是一種貼近患者的方式,基于對患者系統性的健康教育評估的信息,提出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問題和需求,制定針對性措施,同時,動態進行效果評價,及時改進措施,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連貫性的健康教育,出院前的再次評估和制定出院健康教育計劃,將信息及時傳遞給患者和家屬,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實施延續性健康教育,促進疾病康復。
3.持續進行質量控制和督查是提高健康教育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有效手段。護理質量控制是保證護理質量的主要手段,是醫院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標準是質量管理的基礎,也是質量控制的依據。筆者所在醫院按照JCI標準,建立了《健康教育質量控制標準》,由推動小組負責組織培訓,讓全體員工都明白具體標準要求并貫徹執行,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加規范化。督促檢查是質量控制的保障,制訂了質量管理標準后,關鍵是抓落實,現代質量管理的特點是重視環節質量,把質量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為使健康教育質量得到保證,醫院實施科室和院級二級質控和患者滿意度調查制度,發現問題后,及時分析發生的原因,及時反饋和提出改進措施。健康教育推動小組的全面質量控制和督查及病區護士的自我控制實現了健康教育的全程管理,從而及時發現健康教育中的質量問題及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議,制定整改措施,保證了健康教育質量,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4.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方案促進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筆者所在醫院是一所三甲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患者有老年人、兒童、精神疾病患者等,他們使用不同語言或方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或有其他障礙,為了減少不同因素對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醫院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對有語言或聽力障礙的患者,我們為其提供紙筆或使用圖片和卡片進行教育,對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強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手冊引導性閱讀教育;出院后需患者或家屬自我照護者采用操作示范教育如人工肛門袋的更換、吸入劑使用、單人轉移截癱患者、中風后患者患側的擺放、以及胰島素注射等,選擇個體化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滿足患者的需求,促進健康教育有效實施。
5.對健康教育者的規范化培訓是健康教育同質化的保障。由于沒有經過統一的專門培訓,實施健康教育的醫務人員很可能對共同的治療目標不夠明確或對某一問題說法不統一,這些會導致患者在疾病認識上產生較大的差異,并因此引起概念的混淆,使患者對教育者的信任度和依從性下降。醫院由健康教育推動小組負責教育通識知識與技能培訓,各部門教育聯絡員負責專業、專科知識與技能培訓,保證教育者傳授觀念和知識的精準性、全面性和技巧性,確保教育同質化,提高了教育質量和效果。
五、小結
健康教育不單單是連接知識和行為的橋梁,更對臨床上治療有顯著的促進效果,被稱為藥物的輔助治療。通過建立健康教育推動小組,聯合醫生、醫技人員和其他有關專家,為住院患者開展跨部門團隊教育方面邁出了步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徐東娥 許麗菲 單位: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 上一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 下一篇:留學生教育管理策略
精品范文
10住院醫師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