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學業導師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時間:2022-10-30 09:55:06
導語:本科生學業導師教育管理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思想認識不夠統一,機構職責不太清晰
實行本科生學業導師制是很多高校的現實選擇,但也有不少高校對其必要性的認知存在異議并沒有推行該制度。目前已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國內高校大多形式重于實質,存在著很多不足和缺陷。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表現在組織者或管理者對本科生學業導師制教育管理模式的認識既不到位,也不統一。很多觀點認為,學業導師的工作職責和授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等職能交叉,與教師的概念內涵相近、工作職責相似,沒有必要加以嚴格區別。班主任(輔導員)、授課教師可以同時承擔學業導師的工作任務,不需要配備專門的學業導師。另一方面表現在高校相關的管理機構和管理職責不太清晰。有不少高校雖然意識到給本科生配備學業導師的重要意義,但究竟是由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牽頭組織,還是由學院或系來具體落實,并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定論。管理機構不明確必然導致管理職責模糊、不清晰。
2.導師資格缺乏標準,選聘方式有待商榷
有些高校明確規定,擔任本科生學業導師,必須具有副教授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有些高校規定學業導師可以由講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老師擔任。也有的高校鑒于客觀條件的限制,規定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熟悉教學的管理人員甚至是在校的研究生都可以擔任本科生學業導師。對于本科生學業導師,不少高校并沒有規定明確的任職資格標準。在導師的選聘方式上,不同的高校做法也不盡相同。有的高校是由學校遴選或指定,有的是由學院或教學系酌情確定,也有的是由本人申請組織部門審核后確定,等等。在學業導師的選聘方式上,幾乎沒有學校采用學生自主選擇的方式產生。
3.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監管體系尚不完善
關于學業導師的管理制度,很多高校雖然建立了相關制度,但是總體上看都不夠健全和完善。有的管理制度只對一般的管理內容進行簡單的規定,有的只原則性規定了工作組織程序,制度本身既不系統,也不完善,在實踐運行的過程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如何選拔導師,導師如何指導學生學業,指導的過程如何保障和監控,指導的幅度和層次如何確定,學業指導的效率和效果如何考評,考核和評價的結果如何兌現激勵等內容都需要在制度中加以明確。
4.考核評價不盡合理,激勵保障不能到位
目前,實行了本科生學業導師制的高校,對于該項工作的考核手段和措施大都不盡合理和科學。考核和評價往往只是走過場,有的只有他評,沒有自評;有的只有自評,沒有他評;有的雖然包含自評和他評等內容,但評價的過程組織并不科學嚴謹,評價的指標和項目也比較粗糙、簡單。還有的高校雖然推行了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度,但只是作為一項工作任務布置,至于是否去做,做的效率如何、效果怎樣,并沒有認真考評甚至沒有考評。有的高校雖然考核評價工作做得相對細致深入,但是沒有相應的激勵獎懲配套措施,或者雖有獎懲,但是激勵保障措施不到位,這樣造成的最終結果往往是“做與不做一個樣,做好做壞一個樣”。沒有評價,難以兌現獎懲,沒有考核,難以兌現激勵。激勵保障、獎懲措施不能及時到位,反過來又會阻礙考核評價工作的深入持久。
二、加強本科生學業導師管理體制的模式創新及其路徑選擇
1.加強領導,明確管理的組織機構和職責
本科生學業導師制是一項系統工程,組織領導工作是該工程的基本保證和保障,也是最終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為了保證該項工作的有效推行,需要在學校層面成立本科生學業導師管理委員會,作為統籌部署學業指導工作的領導機構。委員會的成員構成,既要包含學校相關領導,也要包含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還要吸納學院或系相關工作的負責人,校內各方齊抓共管。該委員會下設辦公室,作為委員會的常設機構,負責本科生學業導師工作的日常管理。
2.細化標準,推行合理的選聘方式和流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業導師的任職資格和選聘方式是本科生學業導師制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證。不同的學校,實際校情不同,學業導師的確定可以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建議對學業導師設置AB角,A角由資深的具有較高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擔任,B角由相對年輕的教師或學業綜合素質較高的研究生擔任。這樣的導師配置,既保證了學業指導工作的嚴肅性、嚴謹性,也能體現學業指導工作的活潑性、靈活性。學業導師的選聘不能簡單由組織機構指定配置,應當充分發揮導師和學生雙向選擇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為了防止該項工作走入極端或誤區,雙向選擇的過程既要體現民主,也要保證集中。
3.健全制度,構建完善的監管體系和平臺
完善的本科生學業導師管理制度不僅包含具體規范的條款式規定,還要包括一些必要的將來形成檔案的重要資料,如學業導師工作手冊、工作記錄本、考核評價表、導師申請表、具體的管理條例及實施細則等。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開發本科生學業導師管理系統,通過網絡或其他信息化手段和平臺進行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在管理系統中構建雙向選擇模塊,確定指導層次和幅度,明確溝通渠道和頻率。以“學業導師+學生”為核心,架構授課老師、班主任(輔導員)、家長、社會力量“四位一體”的學業素質教育導向監管平臺;以“學業導師+學生+班主任(輔導員)”為中心,架構學校(院系)、班級(年級)、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學業外素質教育導向監管平臺(如圖所示)。本科教育階段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涉及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學業導師、授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學生家長共同肩負著教育和培養的責任和義務,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的職責不是孤立的,而是交叉聯系的。推行本科生學業導師制教育管理要堅持“三全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工作方針,采取家校聯動、多方協同的方式,利用兩個導向監管平臺,以學業能力教育為核心,輻射和帶動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旨在最終實現綜合素質教育效果的全面提升。
4.科學考評,建立合理的激勵體制和機制
考核是激勵的重要手段,是對工作效率和效果的綜合評價,是兌現獎懲的基本依據。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在綜合考核評價機制中具有導向性、前瞻性的作用。本科生學業導師的考核評價應該堅持“三位一體”的基本原則,所謂“三位一體”即導師自評、學生評價、班主任(輔導員)評價。從三個維度分別設置相應的評價指標,再賦予不同的權重系數,對三個維度的考核結果進行加權平均、綜合評價,既能夠充分發揮相關各方的主觀能動性,又不會使考核結果有失偏頗。
作者:瞿啟發 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中美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課程的比較研究
- 下一篇:高職教育管理現代化路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