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改革與發展策略
時間:2022-11-21 04:08:06
導語: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改革與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在環境的撤換中,教育對象的改變要求適應性的管理保障教育質量。從學生的分層化趨勢以及高校內部的差異化特征上來談整個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改革和發展策略雖然具有重要意義,但是也存在著相當大的挑戰。音樂教育管理改革是因為教育管理問題引起的,發現問題是對改革的第一步,當然改革不是對問題進行小修小補,而是要立足于對人才質量培養的目標之下展開。
一、高校音樂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音樂教育輸送著社會需要的人才,相當于一個加工廠,只不過不是針對物的管理,而是突出對人的管理,對教育這種虛擬化的事業進行監督。當前高校音樂教育模式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困擾著高校音樂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教育管理中理念落后,層次化設置較多
音樂教育管理對象是多元化的藝術學生,就學生特殊性而言,他們樂意接受更開放性的教育思想,而且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相比其他專業類別的學生,音樂教育管理的學生更具自由性。適應學生特點的教育管理就需要具備人文性,從學生的特征出發,以學生為本。然而在現實中教育管理中仍然延續著計劃經濟時代的科層式模式,無論是教學管理還是紀律管理都要從上往下的傳導相關的決定。同時在教學中教育根據學生的整體特征出發,對學生的個性特征開發較少,教育管理中簡單地將學生按照音樂教材進行培養,忽略了學生的特征以及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教育在管理中從上向下的模式以及教育展開的方式對學生的教育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
(二)教育量化師資要求,課程設置不科學
當前的高校教育體制中有一種現象,就是將教師的職稱晉級與教師的科研成果掛鉤,在這種體制安排下,教師區別科研與教學的輕重關系,并在實踐中有意識的調整自己的時間安排。相應地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教師緊跟科研動態,教育管理將重點放在了對教師的管理,而忽略了對學生培養質量的管理。量化的指標要求下,教師爭先的完成科研任務,荒廢了教學,從表面上看,音樂教育成果豐富,音樂教育的教育管理成效顯著,然而這是以犧牲教學為代價換來的結果。音樂教育中因為專業性的知識較多細化較嚴重,而相關領域的教師又緊缺,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很大程度上是根據師資力量來進行,這種以現實的條件展開的教學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造成了重大的影響。課程設置上的不合理就必然會影響學生能夠接受知識的廣度,而教師投入度上的流失又會影響學生接受知識的深度,兩者綜合作用下,音樂教育管理整體上是失效的。
(三)教育模式創新性不高,教育管理動力不足
音樂教育管理需要和教育的環境相結合,也就是在外部環境的改變下教育管理要針對相關的對象改變,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規范學生教師主體的行為。當前部分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恰恰固守一定的教育模式而沒有展開對教育模式的創新性發展。教育管理主體上行政當局,教育管理也是行政的手段,自由性平等性不高,同時在教育管理上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導致在教育管理模式上創新的主體元素缺失。教育管理中動力來自于對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的期望上,而當一種教育模式已經固定化了,很難有所創新,那么對于教育發展的期望值也就處于停滯狀態。
二、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改革和發展的方法論
(一)音樂教育管理系統化安排
音樂教育管理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從教育管理的發展實踐來看,教育管理是要統籌各項因素,如教育管理的結構以及教育管理的制度教育管理對象,任何一項因素的變化都能夠影響教育管理的實際效果。音樂教育管理的系統化安排首先需要音樂教育能夠全面的考察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的外部環境,音樂教育管理要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來做出適應性的改變。同時在內部結構的安排上系統化的要求旨在是將音樂教育管理的現狀與未來發展的實際需求結合在一起。系統化的安排是將現在的資源進行統籌,實現合理化的利用。在系統化的安排之下,音樂教育管理者以及音樂教育者能夠服從于全局的觀念,根據教育的實踐來安排工作。
(二)音樂教育管理科學化統籌
音樂教育管理的科學化統籌是從音樂教育管理的低效化角度來講的。科學化是音樂教育管理的要求,在音樂教育管理中首先要是整個管理符合其內在的規律,其次在管理中也要擁有具體細化的原則,這些科學性的原則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音樂教育管理要能夠在過程中實現科學化,以科學化的標準來保證每一項的教育安排都是合理的,也就是說要能夠將科學化作為衡量教育的主要標準。
(三)音樂教育管理發展制度化保障
音樂教育管理發展要有制度化的保障。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制度是保證各項職能發揮的前提,在管理中因為事物運動的特征以及外界環境的變化很容易引起對于教育管理的新挑戰。在制度化的保障中要能夠根據音樂教育系統管理的各個環節制定相應的制度。同時制度化也要考慮各個主體的特征,在管理中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分層進行管理。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改革的制度化要盡可能的細化到每一個環節,使各個環節之間形成一種粘力,有效的實現互動。
三、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改革策略
(一)注重體制的激勵,嚴格評估教育管理體制
音樂教育管理改革首要做的就是對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教育體制是對教育管理行為的默認,也可以將管理行為合法化,在改革中必然會出現當前的音樂教育管理體制所不認同的行為,因此只有改變相應的體制規定才能夠實現對教育管理行為的認同。在音樂教育管理改革中新的教育管理體制的制定是一個將實踐現實抽象化的過程,也就是說教育管理體制要能夠符合實踐的具體情況。同時教育管理體制還要能夠和音樂專業的特征相結合,在實踐中能夠發揮出體制的激勵性作用。體制上的改革是對現實問題的更正,從這個方面來說體制要能夠根據相關的標準評估教育管理的實際效果。雖然管理體制是從音樂教育管理的實踐總結中而來,但是在音樂教育管理中也可根據預期的效果來預測音樂教育管理中的問題。
(二)引入創新觀念,突破教育管理保守態勢
音樂教育管理需要引入更多的創新性觀念來適應音樂教育環境以及教育主體的變化。在音樂教育管理中,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其教育的主要風向標,一旦需求有所改變,教育的發展方向也應該轉變,這時相應的教育管理也要跟上給予保障。因為音樂教育管理中有著路徑依賴的特征,因此很容易走向傳統的管理模式,對于創新的思路考慮欠缺。教育管理在發揮實效的維度上不足。音樂教育管理改革要從創新性角度出發可以在具體的管理工作細節上進行轉變,當然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制度上進行創新,其最終目的是將音樂教育管理的績效性植入到制度中。在音樂教育管理中要打破思維定式,從自己的實際管理中出發,尋求最優化的措施安排。
(三)激活教育管理主體,實現共同參與
音樂教育的學生多元化,在思考方式以及行為習慣上都顯示出差異性,而要對這類型的對象進行管理就需要替換傳統的管理模式,從學生出發來實現音樂教育管理。音樂教育管理可以利用學生之間形成的社團參與到教育管理中,從社團組織的參與中來側面的了解音樂教育管理的問題以及改進的地方。音樂教育管理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這里需要每一個相關的主體參與其中,從體制上的創新只是改變了管理行為的制度化,但是不能夠保證所有的主體意愿折射到管理中,只有激活主體,實現對音樂教育管理的共同參與才有可能將學生的價值利用上。
四、結語
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改革將推進音樂教育質量的改善,同時在改革中也是對現有的各項條件的微調。在改革與發展中要發揮出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的績效性首先需要從觀念上進行重塑,把握管理的目標這個核心的導向,然后才能采取相應的行動方案。與高校音樂教育管理平行發展的外國地區音樂教育管理的經驗也可以成為借鑒的對象,但是必須在本土化之后才能運用。只有完備的改革和發展策略,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的水平將會更進一個臺階。
作者:王靜宇 單位: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鄭延周.淺析高校音樂的教學改革[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3):89.
[2]高雨佳.論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7):47-48.
[3]尹娜.探究流行音樂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改革[J].音樂時空,2014(21):36.
- 上一篇:中小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研討
- 下一篇:高校人文主義教育管理的實踐意義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