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的到位性課堂提問論文
時間:2022-07-12 04:22:00
導語:新課程理念下的到位性課堂提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課堂提問是教學中激活學生創新思維的方式,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手段。課堂教學中有益的、到位的提問,能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參與課堂互動,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否則就會堵塞學生思路,室息課堂氣氛。
《新課標》認為,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教學不只是忠實地實施教學計劃的過程,更是一個適合于學生個性主體發展的創新過程,而課堂提問正是教學中激活學生創新思維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手段。如果提問到位,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效率;但如果提問不到位,就會堵塞學生思路,窒息課堂氣氛。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設計并實施提問呢?下面本人結合在英語教學中的體會,探討一下課堂提問的到位問題。
一、問題設計的目的性要到位
課堂提問必須以教學目的為指南。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同時,還要研究問題設計的目標。備課時,要盡量了解學生的情況和本課的需要,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可用征集問題的方法來發現他們對課文的興趣和疑點,有的放矢地設計問題。如在第四冊第五單元lesson33中,可通過設計問題引出重點詞匯。例:
1.WhatisDanny''''sfavoritetypeoftransportation?(引出重點walK=goanywhereonfoot)
2.What''''sJenny''''sfavoritetypeoftransportation?(引出重點詞rideatrain=gowbytrain)
3.What''''sBrain''''sfavoritetypeoftransportation?拐出重點詞匯rapid.9owon。plane)
這樣,通過有明確目標的問題設計,學生可以很輕松地進入新課,不僅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單詞和短語,而且為以后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問題設計的層次要到位
課堂問題的設計必須根據教學的需要,按照教學程序、課堂結構精心設計。所設計的問題應該是由表及里,由淺人深,層層深入,環環緊扣,體現出知識結構的嚴密性、科學性和條理性,從而給學生以清晰的層次感。如果在一節課上,通過一次性地提問把新知識全部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普遍感到回答困難,這樣的課收效甚微,達不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新知識需要通過巧妙的提問,循序漸進地展現給學生。在學習第三冊第4單元時,因為該課的介詞較多,可以通過分層提問把新內容分散在不同的情景中出現。教師針對所設計的情景提問一句,呈現一個新的介詞,學生理解一個,掌握一個,再進行下一步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可以設計淺層的鏈式問答,引導學生進行第一層次的訓練—機械性訓練。接著針對學習材料設計較深層次的理解性問題,使學生們進行第二層次的訓練—意義性操練,把時間、地點和人稱進行替換后進行問答;最后,設計形式意義和功能相結合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第三層次的訓練一一交際性鞏固練習。
三、問題設計的難易度要到位
我們在備課中,應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解答問題的能力,然后設計難易適度的問題,問題不能太難,應以大多數學生經過思考能夠解答為宜;也不能太易,要有一定的難度。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課堂提問要達到一定的難度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因此,英語教師要設計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使學生既感覺到壓力,又讓他們躍躍欲試,有自行解決的興趣和信心。這就是提問產生的“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應。如果學生一時回答不出來的,就要點撥引導,或化大為小,或化難為易,為學生答題架橋鋪路。
教師要掌握學情,不同的問題,應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鞏固性的提問,以基礎差的學生為主,以考查全體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創造性的提問,以優生回答為主,讓優生帶動基礎差的學生拓寬思路;一般性的問題,要讓中等生回答,使多數學生都有思考的余地。課堂提問的面要廣,人要準,努力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
四、提問的時機要到位
一個時機恰當的提問可以使學生充分調動想象進行思維,在云涌風起之際,引爆智慧的火花,從而使知識融會貫通,產生頓悟,使學生的疑難問題迎刃而解,產生良好的教學運行效果。不考慮時機的提問是很勉強的提問,這種提問針對性不強,隨意性較大。提問的最佳時機是學生處于很想弄懂,但又無法弄懂,很想說出來但又無法說清的心理狀態下。所以在設計提問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作多角度的設計,并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選擇最佳時機。問在學生“應發而未發”之前,問在“似懂非懂”之處,問在“學生無疑有疑”之間。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學生回答提問時,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從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時延伸引導,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他們順著課文的思路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這是我們教學取得成功與否的重要環節。
因此,教師要注意在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抓住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心理特征,抓住最佳突破口提問來促進他們的思維,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積極參與語言實踐。
五、提問的頻度要到位
一講到底被認為是“填鴨式”教學,是不可取的,而頻繁的提問卻往往借著“討論式”的幌子而被人們容忍。事實上,提問過多,教學的重點、難點難于突出。有專家指出,單一的課堂提問,在越高的年級應該使用減少一些。也就是說,在高年級使用單一的課堂提問弊大于利。我在聽課過程中發現有的老師一節課中竟有100多次提問,但都是一些淺易的、缺乏思維量的提問,如“是不是”、“懂不懂”等。根據心理學原理,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不可能持續較長或很長時間,學生一節課只能集中25-35分鐘左右的時間,因此,應該把一節課中最需要揭示的問題精心設計成二、三個問題,并設置一定的情景加以提問,讓學生有興趣地參與思考、討論,問題解決了,這節課就完成了,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因此教師的提問次數應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
六、鼓勵性的話一定要到位
心理學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學習,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接受信息快。當一些學生尤其是差生答對問題受到表揚時,他會激動不已,整堂課都會昂著頭,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用信任的目光對待學生;當學生回答不出來時,教師要耐心地鋪路搭橋,盡可能引導學生找出答案,以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當學生答對時,教師要多用“You''''rebest!You''''reveryclever!”等激勵語適時表揚。然而,在課堂施教過程中,部分教師對答不出問題的學生,不是搭橋引導,而是另請高明;或者“恨鐵不成鋼”,語言中帶有批評,語調上含有責備,情緒中夾有煩躁等,使學生遭受失敗的體驗,情緒低落,未不很好地參與教學過程中,以至于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佳。
總之,教學過程是師生間、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教師提問和學生應答構成了師生間語言交流、學生語言實踐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有益的、到位的提問,一定能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參與課堂互動,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當然,到位的英語課堂提問遠不止本文所提到的內容,有待廣大英語教師們共同進一步探討和研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創新和完善。
- 上一篇:學習標兵表彰大會學校領導發言
- 下一篇:小學總結表彰大會校委領導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