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畢業生就業教育透析論文
時間:2022-12-19 10:39:00
導語:高職畢業生就業教育透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意義重大。本文結合學院實際工作,針對就業教育中“一頭熱”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并形成了較成熟的畢業教育工作方法與體系,對其他院校就業教育工作開展有積極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高職教育;就業教育;模式;思考
大學生就業工作十分重要,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而就業教育無疑是就業促進工作中的重點與抓手。就業教育的目的是激發畢業生主動性,積極了解就業形勢,調整就業心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做好畢業、就業準備,盡可能縮短擇業期;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等。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在就業教育中面臨巨大的挑戰,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畢業生對院系組織的就業教育活動參與度不高,學生的認可度也不高。在關系學生未來命運的大事上,尤其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為什么學生會呈現這種態勢,急需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與研究。
一、目前高職院校就業教育問題分析
高職院校都非常重視就業教育工作的開展,但在就業教育開展過程中,普遍存在部分學生參與性不高、教育效果不佳的現象,“一頭熱”現象明顯,許多學生工作者往往發出“現在的學生到底怎么了”的感慨,我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較深入的調研,分析如下:
1.就業教育組織問題
(1)針對性不強。就業教育應當根據教育對象、教育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而實際工作中,一套就業教育方案用幾年的情況很多,沒有針對性的就業教育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2)吸引力不強。就業教育需要不斷創新,包括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載體、創新形式等,在調研中學生對就業教育評價“形式不夠活潑”“互動性不夠”等出現的最多。
(3)活動質量不高。也存在一些教育活動形式主義,走走過場,活動品質不高,這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4)活動安排不合理。一般我們開展就業教育活動多為講座,而且對學生往往是一刀切——全體學生必須參與,而部分學生可能根據沒有這樣的需要,比如選擇升學的學生。
2.學生問題
(1)主動性不夠。學生對學校依賴過度,“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缺少主體意識與主動性,缺少系統思考,無計劃性,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自主發展缺乏基礎與動力。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心理壓力大、浮燥、功利傾向。大學生敏感、集中反映時代特征,在競爭壓力下一些學生容易限于功利目標,表現為猶豫不決、迷茫困惑,有的學生甚至選擇逃避。往往出現重物質輕精神、重眼前輕長遠的功利傾向;出現急躁、浮躁、煩躁、焦躁的狀況,甚至引發心理問題。
(3)學生的逆反心理。調查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對教育活動比較逆反,包括對活動的形式、組織的時間段等。
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有社會經濟發展、社會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的影響,也有青少心理發展特點的影響,更有學校組織就業教育水平的影響。貫徹科學發展觀與以人為本的理念,提高就業教育水平,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意義非凡。
二、高職畢業生就業教育新思考
1.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是就業教育工作的關鍵。要充分研究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情情況與需求,引導學生養成主動思考的意識與習慣,變“要我參加”為“我要參加”,只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就業教育現狀才能有較大改觀。
2.積極構建學生就業教育新體系。除了充分發揮第一課堂就業教育主陣地作用外,充分拓展就業教育內涵,以工作過程“六步驟”為導向構建就業教育新體系。工作過程“六步驟”分別為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六步驟”既是工作過程,更是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可以構建就業教育體系,實現就業教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3.就業教育要滲透到學生的整個學業生涯,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參與。從新生報到的入學教育開始,就貫輸正確的就業理念,引導學生做好學業與職業生涯規劃,扎實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思想,不僅培養學生的專業職業素質,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人素質與身心素質,營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自信心。
4.個性化的指導與服務。學生個體差異比較大,不能用一個模式教育所有的學生,針對特殊學生采用更具個性化的教育或服務形式。設立就業咨詢工作室或就業咨詢坊,更大范圍地開展“一對一”的就業輔導工作,貼近學生學習、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真誠理解學生,真情引導學生,真心關心學生,真正相信學生。靠人文關懷、道德情感,靠人性化管理、人情味服務,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關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使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信。
5.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輔導員、班級導師是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要力量,參加職業指導師培訓,用更專業更科學的理論指導我們的工作,培育一支專業化的就業教育隊伍,可以實現就業教育的高水平、可持續發展。另外,政府官員、企業高管、人力資源經理、律師、校友等也是我們開展就業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善于運用各方面力量開展就業教育工作。
6.不斷創新,不斷積累,不斷提高。就業教育工作需要不斷積累經驗,推陳出新,就業教育工作更需要創新。創新才有活力,創新才有動力,只有創新的理念與精神來能開展創新的就業教育,才能使就業教育更具生命力。
三、構建高職畢業生就業教育的新模式
要形成就業教育的長效機制,必須建立科學的就業教育體系,以下是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建立的就業教育體系,供大家參考。
1.總體設想
第一,建立就業教育的組織管理體系,由系主任、系書記共同擔任就業教育的負責人,教研室主任、輔導員、班級導師、部分學生代表共同參與;
第二,建立就業教育框架與體系,明確工作開展的各要素:時間、地點、對象、內容、形式、責任人。
第三,建立就業教育的質量控制體系,加強質量控制,及時了解教育效果及學生評價,并為就業教育方案調整提供依據;
第四,深入開展就業教育工作研究,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準確把握學生情況,提高就業教育工作的認識,不斷提升就業教育工作的質量與水平。
2.具體安排
根據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安排及學生情況,以工作過程“六步驟”為導向,構建了高職畢業生就業教育新模式。高職畢業生就業教育分6個步驟(見表1):公務員之家
3.其他事項
(1)配套《畢業生就業需求調查表》《畢業教育活動反饋表》《畢業生跟蹤調查表—學生卷》《畢業生跟蹤調查表—企業卷》;
(2)配套《畢業生就業服務手冊》,做到人手一冊,內容包括求職指南、就業手續辦理指南、常見問題解答、畢業教育方案、畢業教育簽到表、及畢業生心得等;
(3)畢業教育內容涵蓋就業現狀分析、畢業生就業數據解讀、職業規劃、職前輔導、創業輔導、心理輔導、法律輔導、招聘會等,畢業生可根據各自情況自行確定若干項目參加,要求學生參加至少4個項目。
(4)評估階段要結合過程檢查資料形成《畢業生畢業教育調查報告》,明確提出改進思路與措施。
(5)問卷調查可以通過網絡調查平臺開展,實現無紙化調查,而且提高了數據整理與分析的效率。
(6)重視校友庫、企業庫資源建設,充分發揮這些資源的作用,服務就業教育。
四、高職畢業生就業教育的效果
通過近2年的實施,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的就業教育形成較成熟的體系,步入良性循環發展,從畢業生跟蹤調查數據中也得到了驗證。2006年至2009年,用人單位對學生平均滿意度逐年上升,2006年為86.5%、2007年為90.9%、2008年為91.3%、2009年為93.2%,4年期間,用人單位對學生滿意度提高了6.7%。學生畢業后異地工作比例明顯下降,與2008年69%數據相比,2009年數據下降到42.7%。大部分學生都能理性分析,端正態度,把握機會,順利找到工作單位,2009年1次即落實工作單位人數占60.1%,高于2008年的56.3%,跳槽率2009年較2008年下降了3.9%。專業不對口比例下降,2009年僅12.5%的,而2008年該比例為31.8%。在平均工資與福利下降的情況下,畢業生對目前崗位滿意卻升高,不滿意率從去年的10.1%下降至6.6%。2009年自主創業學生數達10人,創業率創新高達3%,2008年自主創業學生為8人,2007年為5人。
參考文獻
[1]孫長纓.當代大學生就業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壯國楨.高職教育行動導向教學體系[M].江蘇:江蘇大學出版社,2007
[3]郝鑫.關于高校畢業生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1
- 上一篇:工程圖書館高等教育的作用探討論文
- 下一篇:獨立學院圖書館讀者研究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