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內容的探討

時間:2022-01-20 02:52:00

導語: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內容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內容的探討

論文關鍵詞:教學基本功教學氣質求真品質反思精神開放性視野

論文摘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和實效,要重視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思政”課青年教師在基本功訓練中,思想上要明確學科性質與特點,增強職業使命感與責任感,自覺塑造良好教學氣質;教學實踐中要明確教學宗旨,確定科學的教學方法,也要處理好傳統技能與現代教學手段之間的關系。

活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第一線的青年教師是“思政”課教學隊伍的新生力量,他們往往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熱愛教育事業,但由于教學經驗不足,思想認識模糊,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著忽視教學基本功訓練、基本功不扎實的問題,影響了教學的質量與實效。重視“思政”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根據“思政”課學科特點,探討青年教師基本功訓練的基本內容,不僅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維護“思政”課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地位的必然要求。

基本功指從事某種工作所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教學基本功則應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就教學基本知識而言,教學基本功應當包括對所教課程的學科性質、學科教學宗旨與教學方法的認知;就教學技能而言,教學基本功則應當包括對各種教學環節的處理和對教學手段的應用。正是基于對這些教學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應用,教師實現了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教學過程。根據青年教師基本功訓練中存在的問題,“思政”課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訓練首先要明確對自身學科性質的認知,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明確對課程教學宗旨的認知,確定科學的教學方法;第三,明確對現代教育發展需要的認知,掌握現代教學技能與手段。

一、明確“思政”課學科性質與特點,增強職業使命感與責任感,自覺塑造良好教學氣質

明確“思政”課學科性質與特點,增強職業使命感和責任感,是青年教師基本功訓練的思想保證,是青年教師提升自身教學技能和水平的內在動力,決定青年教師教學的基本態度和氣質。

高?!八颊闭n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增強抵制錯誤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因此,就學科性質與特點而言,“思政”課既具有嚴謹的理論性、知識性,又具有嚴肅的思想導向性,是知識性與思想導向性的統一。相應地,“思政”課教師就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知識的傳播者,也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還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擔任“思政”課教學工作的青年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在價值多元和多樣化的全球化時代背景中,“思政”課教學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職業使命感和責任感。

青年教師增強職業使命感與責任感,在思想上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清并克服當前在教育中存在的實利主義傾向的影響。受市場經濟利益驅動機制的影響,當代教育在培養的目標上也有實利趨向,較少關注人自身發展,是背離了教育本質的。當代社會精神道德危機的蔓延,種種社會問題的滋生不能不說與當前教育目標的這種實利性偏向有密切關系。唯經濟至上、唯科學至上的教育觀正受到社會普遍的反思與批評。馬克思說:“人類全部力量的全面發展成為目的自身”,人自身的發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而其中個體人的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始終應當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廣大的“思政”課青年教師在教學基本功的訓練中,要自覺克服不良思想的影響,認清自身承載的時代使命與責任,以課堂為主要陣地,在國家人才培養和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道路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增強職業使命感與責任感,青年教師還要在思想上自覺塑造符合學科性質與特征的教學氣質。教學氣質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經歷中逐步形成的,是教師個體人格魅力的表現。實踐表明,教師個體的教學氣質常常影響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大學生常常會因為欣賞任課教師的教學氣質而喜歡上“思政”課。一位擁有優秀教學氣質的“思政”課教師既應當具有豐富廣博的專業知識與智慧,擅于應用各種教學技能與手段,也應當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胸懷遠大理想,對生活充滿熱情,對學生充滿關愛,擅于與學生溝通,具有親和力,并能始終保持積極健康、樂觀自信的教學情緒。青年教師秉持高度的職業使命感和責任感獷在教學基本功訓練中要注意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對塑造自身良好的教學氣質形成自覺的認知,并予以實踐。

二、明確教學宗旨,確定科學的教學方法

正確的學科意識和高度的職業使命感將推動青年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學水平。具體的教學實踐是青年教師展示教學基本功的陣地。在教學實踐中,青年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指導思想,確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明確教學宗旨,確定科學的教學方法。

1.明確教學宗旨和任務,注重“求真”品質和反思精神的培養

明確教學宗旨和任務才能確定教學的方法以及具體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八颊闭n教學內容體系豐富,涵蓋面廣,但始終是以培養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真理的興趣和信仰作為最高宗旨的。無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本身,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立者及其繼承發展者,都展現出熱愛真理、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求真”精神。在教學中注重把知識本身蘊含的“求真”品質和精神傳達給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才能真正進人大學生的頭腦,令大學生信服。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教導我們:“教人求真,學做真人”,“求真”也是教育本身的宗旨所在。高校“思政”課教師尤其要注重以合理的方式向大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所蘊含的真理品質,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知識與方法,幫助大學生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探討人生真諦。

“求真”的品質總是和反思的精神相伴隨。高?!八颊闭n與一般知識性課程不同,它所具有的突出的思想教育性和行為導向性特征決定了它是一門現實感很強的課程。這要求青年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有較強的“問題意識”,帶著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可能遭遇到的困惑和疑問去教學,增強教學的現實感、生活感,以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收獲感;另一方面要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其積極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所謂“學而不思則閣,思而不學則殆”,知識的學習和品質的培養都要伴隨主體自身自覺的反思,才能深化內心,并轉化到行為中?,F代社會是一個價值多樣性的社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提升其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同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具備一定的反思精神,有利于青年大學生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自覺抵制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健康成長。

2.發揮課堂多極主體性特征,以開放性視域開展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方法是現代教育主導的教育理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啟發誘導下,主動獲取知識,發展潛能,陶冶個性、形成完滿人格的過程”。具體來說,啟發式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和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思考。具體到“思政”課教學中,就是要求教師注意向學生講清“問題產生的背景”、“問題的性質”以及“怎么解決問題”等內容,拓展問題視野。所謂“不憤不啟,不徘不發”,啟發式教學方法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幫助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調查顯示,現代大學生越來越強調自己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對那種孤立的、單向的、單一的注人式教學方式很不滿意。

現代認知理論認為人的認知過程不是孤立個體主體對客體的認知過程,而強調個體認知是一個與他人、社會共同體相互作用的過程,認知主體因而具有“多極性”,而與“孤立”、“單級”的個體相對。在這一理論基礎上,課堂教學實踐過程就是一個由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參考資料等要素共同參與教學對話與溝通的過程,學生與教師共同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積極的參與者,通過多層面的交流、溝通、互動,主動獲取知識,得到思想的教育和提升?!八颊闭n教師只有將大學生思想品質的塑造與培養置于這樣一個立體開放、交互式的教學視域下進行,面向生活來設計教學,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多角度地啟發和引導學生,建構一種開放的、互動的教學關系,才能更符合學生主體的認知規律,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從這個角度來說,青年教師在教學基本功訓練中,要從思想上有意識地將啟發式教學置于開放性的視域中進行,這也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時代性要求。

三、繼承和發展傳統教學技能,熟練應用現代教學基本手段

“教學是教育者機敏處事的能力,是教師的實踐經驗,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是教學基本功的基本內容。一手漂亮的粉筆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是傳統意義上一個好教師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教學基本功中教學技能的內容也發生了一定的革新。除了書寫能力、表達能力外,今天青年教師在教學中顯然還需要熟練掌握一些新的技術和手段,如課件的制作、多媒體的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以及互動課堂的開展能力,等等。聯系到調查中發現的青年教師在教學技能應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認為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應當注意處理好傳統教學技能與現代教學手段之間的關系,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技能與手段。

1.處理好傳統講授法與現代教學手段應用的關系,推進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的運用

傳統講授法的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往往被理解為“滿堂灌”,這是一種片面理解。所謂“滿堂灌”是指教師課堂中教學方式單一,只顧自己“滔滔不絕”,卻不注意學生主體性發揮的教學方式。傳統講授法不應當簡單地被看作就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知識的傳授中,教師“精彩地講授”和學生“認真地聽講”仍是教與學中最基本的模式。調查表明,學生對教師“精彩地講授”是歡迎的,排斥的只是枯燥單一的講授方式,而不是講授法本身?,F代教育教學方法倡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的運用,并不意味著放棄和排斥傳統的講授法。實際上,多樣化的現代教學方法不僅包含傳統講授法,而且應當被理解為對傳統講授法的發展。講授法有利于大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它在大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而就“思政”課的思想導向性而言,要讓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信念扎實地進人當代大學生的頭腦,也還必須做到“以理服人”。只有積極應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方法對理論問題與現實問題進行深人淺出地分析、講解,展現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方法的先進性與真理性,才能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信仰,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認同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實踐。因此,“思政”課青年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視自身講授技能的訓練與提升。

2.處理好傳統板書與多媒體課件展示的關系,重視傳統黑板板書的作用

隨著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和充實,課堂教學的信息量、直觀性和趣味性明顯增強。但是,因此忽視甚至否定傳統黑板板書的運用是不正確的。實際上,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往往是一個流水式的單向過程,不利于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對教學的重點、難點也難以留下深刻印象。而傳統黑板板書可以克服多媒體課件的這些不足。黑板正板書可以展示課堂內容的整體框架和重難點,而副板書往往可以起到提高學生注意力、強調教學內容的作用。而當教師通過板書對學生一些好的想法進行及時地記錄和展示時,學生課堂參與的興趣與熱情也會迅速被激發。概而言之,傳統板書和現代多媒體課件展示各有優缺點,青年教師應當揚長避短,結合使用兩種教學手段,重視黑板這一傳統教學工具的運用。

3.把握好新型課堂師生關系,積極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傳統教育觀念認為“師生如父子”、“嚴師出高徒”,因而,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高高在上,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受眾地位,其主體性得不到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則充分重視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就“思政”課而言,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建立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發揮,還在于只有在這樣一種師生關系中,才能營造合適的課堂氣氛,使得“思政”課獲得更高的教學實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不僅僅是一個知識教育的過程,它更是一個思想教育和價值教育的過程,觸及的是學生融知、情、意為一體的內在心靈。“人們通過交往來提高思想品德”,嘟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有利于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交流,從而有利于實現對學生心靈的熏陶與教導。因此,把握新型師生關系,根據教學內容營造適宜的課堂氣氛,在張弛有度的課堂情境中進行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技能,也是對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的考驗。

總而言之,教師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職業,值得我們為之奉獻一生。但是,對具體的教師個體來說,其教學權威性是否得到承認和尊重則取決于其自身的努力。個體教師的教學權威一定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取得的,而不會是被人們無故賦予的。處于職業發展初期階段的廣大“思政”課青年教師,只有認清學科特點,增強職業使命感與責任感,苦練教學基本功,精益求精,努力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實效,才能樹立良好的教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