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教師是實施科學素質教育的關鍵
時間:2022-04-18 02:43:00
導語:深究教師是實施科學素質教育的關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科學素質是現代社會的公民和跨世紀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科學素質教育應從幼兒開始,而教師是實施科學素質教育的關鍵。但是隨著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少深層次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通過對問題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和方法,力求有效實施幼兒科學素質教育。
關鍵詞:科學素質教師幼兒
科學素質是現代社會的公民和跨世紀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科學素質教育應從幼兒開始,而教師是實施科學素質教育的關鍵。然而20世紀80年代以來,幼兒教師素質的提高雖然得到重視,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如加強培訓、提高學歷等,但實際狀況卻不能令人滿意。
一、教師的職業倦怠制約實施科學素質教育
教師職業倦怠的形成有來自個人、組織和社會方面的原因: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家長對幼兒園的期望過高;工作繁重,班級孩子多,幼兒教育不斷創新;新時期幼兒任性;孩子的安全問題;臨時性任務多,幼兒園疲于應付各種檢查;最重要的是政府對幼兒園的投入不夠,幼兒教師的地位不被重視。
如何能幫助幼兒教師走出職業倦怠從而更好地在教育教學中實踐科學素質教育呢?首先,要加強教師的職前培訓,在讓她們獲得專業技能的同時,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要有吃苦精神、奉獻精神,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愛崗敬業的精神;其次,管理者要以尊重教師為職業導向,關心她們的生活,讓教師感受到應該將教育工作當成是一種享受,因此,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要認真分析教師的物質、精神的需求,使教師心理寬松。然而,各人產生倦怠的原因并不相同,要解決倦怠問題必須各自反省,搞清產生倦怠的原因。方法很簡單,只有弄清是什么讓自己覺得煩躁,這煩惱事就是造成倦怠的主要原因,想方設法排除它,幼兒教師們就會再生新意,又會充滿激情,從而使實施科學素質教育有了基本的保證。
二、僅限于知識的教育影響教師實施科學素質教育
總體來說,當前教師的科學素質和實施科學教育的能力在某些方面也有了提高,但仍有許多方面比較欠缺。已有研究表明:我們的教師在“使幼兒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學知識與技能”方面,基本上是勝任的;但在“使幼兒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與方法,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些方面,教師的科學素質則比較欠缺,教師實施這方面科學教育的能力也比較弱。
幼兒園科學素質教育的核心價值在于使幼兒樂學和會學。教育目標的構成應以幼兒探究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和發展進程為線索。幼兒園的科學素質教育要成為引發、支持和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為此,教師必須在一日生活中創設鼓勵幼兒探究的心理氛圍,提供能夠引發幼兒研究的材料,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運用、支持和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發現的策略,以促進幼兒學習科學的主動建構。
那么如何才能實施好科學素質教育呢?首先,教師應具有廣泛的自然科學知識,并具備不斷吸取最新的科技信息能力,以及掌握操作技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教師應具有開展科技活動的基本能力,即具有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創造能力。在科技活動中做到會操作,能考察,善制造。第三,教師應具有科技活動的設計能力,能遵循教育規律,制訂出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科技活動。第四,教師應具有科技活動的輔導能力,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三、提高教師教育意識可以更好的實施科學素質教育
針對教師隊伍的現狀,《科學素質綱要》提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勝任各類科學教育與培訓的教師隊伍”的任務,并規定了科學教育、科技培訓的目標,這實際上也就間接地規定了教師實施科學教育能力提高的目標。為了實現這種轉變,推動科學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必須提高教師的素質,特別是增強科學教育意識、樹立職業理想信念,這是素質的核心。當前,提高教師素質特別是激發職業理想信念需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是增強教師的職業意識。教師應基于對教育事業的認識,較好的把握自身的角色職責。有人說,“教育是良心的事業”,這表明它不同于其他社會行業或事業的特殊性,作為以教育為職業同時又是教育實踐主體的教師對此應有充分的認識。首先,教育對象為未成年兒童,特別是幼兒,他們尚不具有行為能力,不可能去選擇自己所受的教育,因而教育者能否本著為兒童健康成長安排、設計教育并實施,顯然至關重要;其次,教育的成敗往往影響久遠,育人工作如果發生差錯,給兒童帶來的不良影響往往是不可逆轉和彌補的;再次,教育是人與人相互影響、感化的歷程,在較大程度上需要依賴外界環境特別是成人影響而得到發展的對幼兒來說,教育者的言行無時無地不成為他們模仿認同的榜樣,教師自身人格完善成為重要的教育手段。“教育是良心的事業”,特別強調教師個人對自己應負社會責任的意識,突出教育實踐主題自身人格對于此項事業成敗的價值。
二是加強師德,將社會對教師職責的要求與自己內心的需要融合,樹立職業理想信念。教師應成為真正有道德的大寫的人,成為能夠引導兒童走向幸福生活的人。如果將社會賜予自己的職責當做沉重枷鎖或外在負擔,則教育工作就成為苦役,必然會敷衍應付。教師應力求把職責的要求與自己內心的需要、愿望融合在一起,依職業需要自覺進行人格塑造完善,確立教育與自我教育統一的意識。教師要在工作實踐中,依正確觀念指導調整行為,“創造性地對自己的勞動進行思考”,研究兒童,研究教育,不斷探索規律,注重在教育實踐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力,在以育人為職業的服務社會、為之盡責中實現人格的升華;進而教師又能以自身高尚精神境界和師德修養感染影響周圍環境,促進社會風尚的改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一位西方的哲學家曾說:“孩子的心靈是不可思議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收獲行為;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收獲習慣;播下品格的種子,就會收獲命運。”只有播種具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的種子,才能收獲幼兒的科學素質教育。
- 上一篇:從管理角度分析利率改革
- 下一篇:股權分置與我國上市企業多元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