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分置與我國上市企業多元化經營

時間:2022-04-18 02:46:00

導語:股權分置與我國上市企業多元化經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股權分置與我國上市企業多元化經營

摘要:本文剔除了上市公司中的相關多元化企業,以非多元化企業和不相關多元化企業為樣本,區分了上市公司是否選擇多元化經營戰略和多元化上市公司具體選擇多高的多元化程度兩種情況,分別運用Logit和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考察了股權分置對中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的影響。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在控制了企業所處的行業、企業規模、技術水平和負債水平等因素后,股權分置對上市公司是否選擇多元化經營以及多元化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的選擇均有顯著影響。

關鍵詞:股權分置多元化相關多元化不相關多元化

自20世紀20年代美國企業率先采用多元化經營策略以來,企業多元化經營成為一個非常普遍的經濟現象。西方有關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文獻可以大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從理論角度分析了企業多元化的動機,即企業為什么會選擇多元化經營(Edwards,1955;Penrose,1959;Muller,1969;Gribbin,1976;Montgomery和Wernerfelt,1988等);另一部分則從實證角度研究多元化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Gort,1962;Matsusaka,1993;Lang和Stulz,1994;Berger和Ofek,1995;Campa和Kedia,2002等)。

9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上市公司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多元化經營現象開始受到理論界的注意。但部分由于可獲取數據的限制,截止目前,對采用比較規范的研究方法對中國上市公司的多元化問題進行分析的文章屈指可數。并且這些文獻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國外企業多元化理論的研究范式,側重于對“多元化和企業價值之間關系”的實證檢驗(劉力,1997;李玲、趙瑜綱,1998;朱江,1999;金曉斌等,2002;蘇冬蔚,2004等)。

研究企業多元化首先要分析企業多元化的影響因素,也就是哪些因素影響了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決策。在轉軌經濟這個大的背景下,由于客觀條件的不同,雖然都是多元化經營,但影響中國企業多元化的因素必定和影響西方企業多元化的因素有所差異。與西方企業不同,中國上市公司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占上市公司總股份很大比例的非流通股和國有股的存在,即股權分置問題。那么股權分置是否影響了中國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經營決策?這是本文將要討論的問題。

一、股權分置與中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比較分析

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分置具體表現為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之間和國有股與非國有股之間的分置。根據我們的統計,截止2003年底中國全部1248家上市公司(不包括2003年底以后退市的企業)中去掉5家全流通股企業后,剩余的1243家企業平均的非流通股比例為60.61%,最高的達到91.32%。而且,在非流通股中國有股所占的比例同樣非常高。在這1284家上市公司中,去掉5家全流通企業和259家國有股比例為零的民營企業后,所有國有參股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國有股占未流通股的比例平均達到74.70%。同時,由于我國的資本市場才剛剛起步,缺乏必要的中小股東保護機制,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尤其是非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比較大企業基本上沒有獨立性,企業的經營決策受到非流通股大股東的直接控制。因此,對中國上市公司來說,總體股東和經理人之間的委托問題相對而言并不明顯,而非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例和國有股占非流通股的比例對企業行為應該有著重要影響。

那么,不同國有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經營狀況是否隨著差異?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將企業的多元化經營狀況和企業的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例及國有股占總股本的比例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在下面的分析中我們不考慮相關多元化企業,只考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所涉及的一位數行業數(簡稱FDC)為1的非多元化企業和不相關多元化企業的多元化程度和企業的國有股、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之間的關系。在可以獲得2003年分行業主營業務信息的1193家企業中,剔除掉241家相關多元化企業、33家無法判斷其經營是否相關的多元化企業以及2家無法獲得其準確非流通股信息的企業后,我們將剩余的917家企業作為考察對象,分析結果見表1和表2。

表1:2003年中國上市公司分國有股比例FDC統計描述

企業

類別國有股狀況企業

個數MEANMEDVAR

1RAS=01932.70

(-0.294)

(-1.336)

(-4.591)**2.003.222

230%>RAS>01732.90

(-0.294)

(-1.534)

(-4.524)**2.004.815

350%>RAS>=30%1922.55

(-1.336)

(-1.534)

(-2.862)**2.003.485

4RAS>=50%3592.20

(-4.591)**

(-4.524)**

(-2.862)**1.004.004

注:RAS表示上市公司國有股股本占總股本的百分比。Mean均值一欄括號內的數字為按數字順序排列的不同國有股類別企業一位數行業數Mann-Whitney檢驗的Z值,**表示可以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表示可以在0.10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

表2:2003年中國上市公司分流通股比例FDC統計描述

企業

類別流通股狀況企業

個數MEANMEDVAR

130%>RAC>01792.07

(-2.694)**

(-3.238)**

(-4.659)**1.003.248

240%>RAC>=30%3322.42

(-2.694)**

(-1.003)

(-2.814)**2.003.484

350%>RAC>=40%2342.61

(-3.238)**

(-1.003)

(-1.728)*2.003.485

4RAC>=50%1722.99

(-4.659)**

(-2.814)**

(-1.728)*2.005.199

注:RAC表示上市公司流通股股本占總股本的百分比。Mean均值一欄括號內的數字為按數字順序排列的不同流通股類別企業一位數行業數Mann-Whitney檢驗的Z值,**表示可以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表示可以在0.10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

從表1和表2,我們可以看出,國有股比例大于等于50%的國有控股企業的平均多元化程度明顯低于非國有企業和國有參股企業,并且隨著企業流通股比例的上升企業平均的多元化程度在提高。相對而言,非流通股所占比例低(流通股比例高)的企業和國有股所占比例低的企業所面對的競爭通常更激烈,更有追求高經營業績、高投資回報的激勵,而進入盈利前景比較好的行業、實現多元化經營是改善企業經營業績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股權分置是影響中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的重要因素。

二、基本模型

我們首先運用Logit模型來考察企業的股權分置對企業多元化經營決策的影響。我們以企業流通股占企業總股本的比例(即該企業的流通化程度)以及國有股占企業全部非流通股股本的比例(即該企業的國有化程度)作為企業的股權分置狀況的度量指標。同時,為了排除其它因素對企業多元化經營決策可能產生的影響,在回歸中我們將企業的負債能力、原有主營業務收入盈利狀況、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經理層持股狀況、市盈率、企業規模以及企業所屬的行業類別等因素作為控制變量。Logit模型屬于二元選擇模型。假定一個企業選擇多元化經營的概率為P,那么該企業選擇非多元化經營的概率為(1-P),則有式(1.1):

(1.1)

其中,RAC、RAL、RSNC、PRMB-2、FSH、RSD、PE、FA、CI分別表示企業的流通化程度、負債能力、國有化程度、盈利狀況、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經理層持股狀況、市盈率、企業規模以及企業所屬的行業類別。通過式(1.1),我們將在控制企業的負債能力、原有主營業務收入盈利狀況、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經理層持股狀況、市盈率、企業規模以及企業所屬的行業類別等因素后,在一般意義上考察股權分置,即企業的流通化程度、國有化程度,對企業多元化經營決策的影響。

另外,我們同時還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來考察股權分置對多元化企業多元化經營程度的影響,基本的回歸模型見式(1.2):

(1.2)

其中,DIV表示多元化企業的多元化程度。

盡管要考察的都是股權分置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影響,但和(1.2)式有不同的側重。(1.1)式考察的是企業的流通化程度、國有化程度對企業是否進行多元化經營的影響,而(1.2)式考察的是這些因素對多元化企業選擇多高的多元化程度的影響。

三、樣本和指標的選取

(一)樣本選取

截止2003年底滬深兩市共有1285家上市公司。根據我們的統計,在這1285家上市公司中剔除掉金融類企業、石化類企業、機場類企業、退市企業、出現嚴重經營困難的企業以及無法從其年度報表中獲得有效分行業主營業務信息的企業后,在2003年年報中比較明確地披露了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所涉及的一位數行業數信息的企業有1193家。在這1193家上市公司中,一位數行業數為1的非多元化企業有434家,一位數行業數大于1的多元化企業共有759家。在這759家多元化企業中,相關多元化企業有241家,不相關多元化企業有485家,還有33家企業的多元化經營狀況無法判斷。在很大程度上,相關多元化企業和非相關多元化企業之間有顯著的區別,因此導致企業進行相關多元化經營的因素和導致企業進行不相關多元化經營的因素應該也有很大差異。而我們關注的問題是一般意義上股權分置對中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決策的影響。為了避免相關多元化企業對分析結果可能產生的偏差,在本文的分析中不包括相關多元化企業和無法判斷多元化經營狀況的企業。在上述1193家上市公司中剔除掉這些企業后剩余的919家非多元化企業和不相關多元化企業是式(1.1)的基本分析對象。

除了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所涉及的一位數行業數外,我們還使用了另外一個企業多元化程度度量指標——主要產品集中度PPSR的單調變換(1-PPSR2)來度量企業的多元化程度。主要產品集中度指企業所有一位數行業中帶來收入最高的那個一位數行業產品的收入占全部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因此(1-PPSR2)度量的是那些擁有兩個或兩個一位數行業數以上的多元化企業的多元化程度。在上述1285家上市公司中剔除掉金融類企業、石化類企業、機場類企業、退市企業、出現嚴重經營困難的企業以及無法從其年度報表中獲得有效分行業主營業務信息的企業后,可以在2003年年報中獲得準確的主要產品集中度信息的企業共有522家。在這522家多元化企業中,去掉相關多元化企業和多元化經營狀況無法判斷的企業后剩余的410家不相關多元化企業式(1.2)的基本分析對象。

(二)指標選擇

我們采用企業2003年年底的流通股股本占企業總股本的比例作為企業流通化程度的指標。由于中國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和國有股比例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為了避免在回歸中出現多重共線性,我們選取企業2003年底國有股比例占企業全部非流通股的比例作為企業國有化程度的指標。與式(1.1)和(1.2)中各變量相對應的指標的具體計算方法見表3。

表3:指標計算方法

變量變量所代表的含義指標計算方法

DIV多元化程度1-PPSR2

PPSR主要產品集中度所有一位數行業中收入最高的行業的產品收入占全部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

RAC流通化程度流通股占企業總股本的比例

RAL負債能力資產負債率

RTE技術水平技術人員占員工總人數的比例

RSNC國有化程度國有股占全部非流通股股本的比例

PRMB-2盈利狀況滯后兩期的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率

FSH最大股東持股比例最大股東持股數占企業總股本的比例

RDS管理層持股狀況董事長持股比例啞變量(0表示董事長沒有持有本企業股份,1表示董事長持有本企業股份)

PE市盈率2003年12月31日的流通股平均價格除以企業該年度的每股盈利

FA企業規模固定資產凈額的常用對數(以10為底)

CI行業類別行業類別啞變量

從表3中可以看出,我們根據各企業在2003年年報中披露的員工情況計算出了技術人員人數占企業員工總人數的比例作為企業技術水平的度量指標。其實,以技術人員所占比例對企業技術水平的度量是比較勉強的。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年報中所披露的技術人員人數包括研發人員和質量控制人員兩部分,大部分企業都沒有單獨披露研發人員的狀況。而且在年報中企業對技術人員的披露比較隨意,缺乏統一的標準。這些問題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不同企業之間技術人員比例的可比性。其實,對企業技術水平更好的度量標準應該是一定時期內企業的研發支出占企業營業收入的比例或研發人員占全部員工的比例。但是,證監會頒布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第二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并沒有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企業的研發狀況。因此,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企業的技術人員比例代表企業的技術水平。企業技術控制人員的人數和企業所在的行業有很強的相關性。那么,在控制了行業因素和企業規模后,企業技術人員的比例應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不同企業之間技術水平的差異。

最后,我們對各上市公司行業的劃分以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為依據。根據《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的規定,“當公司某類業務的營業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則將其劃入該業務相對應的類別……當公司沒有一類業務的營業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時,如果某類業務營業收入比重比其他業務收入比重均高出30%,則將該公司劃入此類業務相對應的行業類別;否則,將其劃為綜合類……”。為了便于分析,在《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劃分的行業分類結構與代碼的基礎上,我們將上市公司劃為12個大的行業類別,具體劃分見表4。

表4:中國上市公司行業類別劃分依據

行業類別

CI名稱行業門類和次類樣本企業個數

0綜合類42

1農林牧漁業A8

2采掘業B8

3食品飲料業、紡織服裝皮毛業、木材家具、造紙印刷業C0,C1,C2,C3,42104

4石油化學塑膠塑料業C4108

5金屬非金屬業、機械設備儀表業C6,C7242

6醫藥生物制品業C843

7電力、燃氣生產和供應業D(不包括D05)37

8建筑業E15

9交通運輸倉儲業F33

10信息技術業G,C5,C762091

11批發零售業、社會服務業H,I,J,K,L,D05187

總計918

注:42為《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兩位數代碼,代表工藝品及制造。

在上述918家作為式(1.1)基本分析對象的非多元化和不相關多元化企業中,可以從2003年年報中獲得技術人員比例的企業有805家。這805家企業就是Logit模型的樣本企業。同樣,在上述410家作為式(1.2)基本分析對象的不相關多元化企業中,可以從2003年年報中獲得技術人員比例的企業有358家。為了避免異常值對分析結果的干擾,在這358家企業中,我們剔除了流通股比例等于1、技術人員比例大于等于50%、資產負債率大于1或市盈率大于等于800的企業共24家,剩余的334家企業作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樣本企業。

四、回歸結果分析

下面我們分別運用式(1.1)和(1.2)所提出的基本回歸模型分析股權分置對中國上市公司多元化決策的影響和股權分置對上市公司中不相關多元化企業多元化程度的影響。由于本文的重點是考察股權分置對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決策的影響,因此在回歸結果中我們沒有報告各行業類別的回歸系數和顯著性檢驗結果,只是報告了行業總體的顯著性水平。

(一)股權分置對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決策影響的回歸分析

表5報告了企業的流通化程度、國有化程度對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決策影響的Logit模型回歸結果。根據包含不同變量的各方程的Hosmer-Lemeshow擬合優度檢驗和預測準確率可以推斷模型的回歸效果,根據表5報告的結果,我們可以認為,總體而言企業流通化程度、國有化程度等變量的引入對企業是否多元化經營有比較強的解釋力。

表5:股權分置對中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決策影響的Logit模型回歸結果

123456

RAC2.192

(9.783)***a2.162

(9.481)***2.179

(9.623)***4.013

(9.160)***2.067

(6.314)

**2.179

(6.607)***

RSNC-0.966

(23.696)***-0.971

(23.842)***-0.958

(22.991)***0.401

(0.278)

-0.925

(15.574)***-0.900

(14.596)***

RAL0.594

(3.764)*0.563

(3.431)*-0.615

(3.754)*0.599

(3.277)*0.605

(3.633)*0.615

(3.597)*

RTE-1.176

(3.189)*-1.235

(3.460)*-1.482

(4.701)**-1.241

(3.489)*-1.399

(4.236)**

PRMB-20.478

(0.676)0.525

(0.815)0.477

(0.674)0.484

(0.692)

FSH-0.172

(0.068)-0.033

(0.002)

RDS0.109

(0.420)

PE0.000

(0.002)

FA-0.206

(1.614)

RAC*RSNC-3.212

(3.227)*

CI******************

常數項0.3370.5880.4291.5510.5282.122

Hosmer-Lemeshow擬合優度檢驗5.820

(0.667)b9.267

(0.320)6.175

(0.628)4.994

(0.758)4.597

(0.800)

5.689

(0.682)

預測準確率67.2%c67.2%67.5%67.7%67.4%68.0%

注:a除倒數第一行和倒數第二行外,表中各行中為不同回歸方程下的各個變量的回歸系數,括號內為檢驗各回歸系數顯著性的Wald統計量,括號外的*號表示該回歸系數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表示該回歸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表示該回歸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

b倒數第二行中為各回歸方程的Hosmer-Lemeshow擬合優度統計量,括號內為Hosmer-Lemeshow擬合優度檢驗的P值。

c在只包含常數項的情況下Logit回歸模型預測的準確率為52.6%。

從表5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在控制了行業類別和企業規模等因素對上市公司多元化決策的影響后,企業的流通化程度和國有化程度對企業的多元化決策有顯著影響。在一般意義上,流通化程度高的企業更傾向于多元化經營,國有化程度低的企業更傾向于多元化經營。

2.在控制了行業類別和企業規模等因素對上市公司多元化決策的影響后,技術水平對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決策有顯著的解釋力,技術水平低的企業更傾向于多元化經營。

3.一般意義上,一個企業是否選擇多元化經營戰略與該企業所處的行業有強的聯系。

4.一般意義上,企業原有主營業務的盈利狀況、企業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經理人是否持有企業股份對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決策沒有影響。

(二)股權分置對多元化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影響的回歸分析

表6報告了企業的流通化程度、國有化程度多元化企業多元化經營程度決策影響的多元線性模型回歸結果。對各回歸方程系數總體顯著性F檢驗的結果表明各方程的系數在總體上都是非常顯著的。而且各回歸方程調整后的R2均達到了26%以上,意味著多元化企業超過26%的多元化程度的變化都可以通過企業流通化程度、國有化程度、行業類別等變量的變化來解釋。

表6:股權分置對中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決策影響的多元線性模型回歸結果

1234567

RAC0.372

(3.304)***a0.364

(3.243)***0.410

(3.570)***0.365

(3.222)***0.345

(3.056)***0.349

(3.098)***0.280

(2.127)

**

PRMB-20.201

(2.146)**0.180

(1.909)*0.191

(2.036)**0.229

(2.161)**0.190

(2.035)**0.169

(1.786)*0.177

(1.861)*

FA-0.070

(-2.405)**-0.066(-2.259)**-0.061

(-2.041)**-0.066

(-2.161)**-0.053

(-1.724)

*-0.058

(-1.935)

*-0.063

(-2.060)**

RTE0.214

(1.476)0.340

(2.028)**0.224

(1.539)

RAL0.052

(0.685)

PE-2.864E-05

(-0.260)

RDS0.020

(0.756)

FSH-0.106

(-1.134)

RAC*RSNC-0.119

(-1.562)

PRMB-2*

RSNC-0.063

(-0.568)

FA*RSNC-0.007

(-1.837)*

RTE*RSNC-0.295

(-1.493)***

CI*********************

常數項1.2331.1731.1661.1981.1311.1141.192

F統計量9.526

(0.000)b9.069

(0.000)9.094

(0.000)8.894

(0.000)9.182

(0.000)8.674

(0.000)7.259

(0.000)

調整后的R20.2640.2670.2670.2620.2690.2690.263

注:a除倒數第一行和倒數第二行外,表中各行中為不同回歸方程下的各個變量的偏回歸系數,括號內為檢驗各回歸系數顯著性的t統計量,括號外的*號表示該回歸系數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表示該回歸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表示該回歸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

b倒數第二行中為各回歸方程總體系數顯著性檢驗的F統計量,括號內為F檢驗的P值。

從表6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在控制了行業類別和企業規模等因素后,流通化程度在影響企業多元化決策的同時,還對多元化的企業的多元化程度有比較重要的影響。在一般意義上,流通化程度高的企業更傾向于多元化經營。而國有化程度對多元化企業的多元化程度選擇沒有明顯影響。

2.在控制了行業類別和企業規模等因素后,企業的盈利狀況對多元化企業的多元化程度有顯著影響,盈利狀況好的企業的多元化程度更高。這一結論與蘇冬蔚(2004)的分析相一致。他通過對上市公司多元化溢價的分析指出,經營績效好的企業更傾向于采取多元化經營戰略。同時,方程三中多元化企業的盈利狀況和國有化程度的交互項系數雖然不顯著,但符號為負,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國有化程度高的企業的盈利狀況越好多元化程度越低。這一結論意味著國有化程度低的企業更有激勵追求高業績和高投資回報。

3.行業因素不僅對上市公司是否進行多元化經營的決策有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影響了多元化企業的多元化程度。

4.根據方程二和方程六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雖然在一般意義上,技術水平對多元化企業的多元化程度沒有顯著影響,但是國有化程度高的企業的技術水平越高多元化程度越底。我們也可以認為,對民營企業來說,企業的技術水平越高多元化程度也越高。

5.在一般意義上,企業規模對多元化企業的多元化程度有顯著影響,規模大的企業的多元化程度低。

6.在一般意義上,企業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經理人是否持有企業股份對多元化企業的多元化程度沒有影響。

五、結論

本文對中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實證研究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首先,本文區分了相關多元化和不相關多元化,并在分析股權分置對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決策的影響時剔除了研究樣本中的相關多元化企業,從而增強了研究結論的可信性;其次,在研究股權分置對中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的影響時,我們區分了上市公司是否選擇多元化經營戰略和多元化上市公司具體選擇多高的多元化程度兩種情況。

通過實證分析,我們得出如下主要結論:

第一,在控制了行業類別、企業規模和負債水平等因素后,股權分置對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經營有顯著影響。具體地說,流通化程度高的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多元化經營,并且對多元化經營企業來說,企業的流通化程度越高多元化程度也越高。而企業的國有化程度僅對企業是否進行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決策有顯著影響,國有化程度低的企業更傾向于多元化經營。

第二,行業因素對中國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經營狀況有顯著影響,它不僅影響企業是否進行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決策,同時也影響多元化企業的多元化程度。

第三,一般意義上,企業的技術水平對企業是否進行多元化經營戰略決策有顯著影響,技術水平低的企業更傾向于多元化經營。

第四,一般意義上,企業原有主營業務的盈利狀況對多元化企業的多元化程度有顯著影響,原有主營業務的盈利狀況好的企業的多元化程度更高。

由于可獲得數據的限制,本文僅采用上市公司2003年的截面數據考察了股權分置對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的研究可以考慮采用面板數據來分析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金曉斌、陳代云、路穎等(2002):《公司特質、市場激勵和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經濟研究》第9期

李德林(2004):《德隆內幕——挑戰金融和實業的均衡極限》,當代中國出版社

李玲、趙瑜剛(1998):《中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的實證研究》,《證券市場導報》第5期

劉力(1997):《多元化經營及其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經濟科學》第3期

蘇冬蔚(2004):《多元化經營與企業價值:我國上市公司多元化溢價的實證分析》,第四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入選論文

朱江(1999):《我國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戰略和經營業績》,《經濟研究》第11期

Berger,P.G.andOfek,E.“Diversification’seffectonfirmvalue.”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5,37,pp.39-65.

Campa,J.M.andKedia,S.“Explainingthediversificationdiscount.”JournalofFinance,2002,57,pp.1731-1762.

Edwards,C.D.“Conglomeratebignessasasourceofpower.”1955,InNationalBureauCommitteeforEconomicResearch,Businessconcentrationandpricepolic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inceton.

Fan,J.P.H.andLang,L.H.P.“ThemeasurementofRelatedness:anapplicationtocorporatediversification.”JournalofBusiness,1999,73,pp.629-660.

Gort,M.“DiversificationandIntegrationinAmericanIndustry.”1962,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inceton,NJ.

Gribbin,J.D.“theConglomeratemerger.”AppliedEconomics,1976,8,pp.19-35.

Lang,L.H.P.andStulz,R.M.“Tobin’sq,corporatediversification,andfirmperformanc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4.102,pp.1248-1280.

Matsusaka,J.G.“Takeovermotivesduringtheconglomeratemergerwave.”RandJournalofEconomics,1993,24,pp.357-379.

Montgomery,C.A.andWernerfelt,B.“Diversification,Ricardianrents,andTobin’sq.”RandJournalofEconomics,1988,19,pp.623-632.

Muller,D.C.“Atheoryofconglomeratemergers.”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69,83,pp.643-659.

Penrose,E.T.“Thegrowthofthefirm”1959,BasilBlackwell,Ox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