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生命教育進入家庭
時間:2022-05-07 08:50:00
導語:淺談生命教育進入家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生命教育逐漸由專家倡導的教育理念轉變為一線教師的實際行動,許多省份和學校進行了生命教育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有效探索。然而,在家庭教育中,生命教育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是相當缺乏,這種狀況直接或間接導致孩子出現了種種生命問題。
一、孩子的生命問題
生命是父母賜予孩子的最珍貴的禮物,是孩子夢想、智慧、快樂和幸福的載體,一個人擁有生命,就擁有一切可能。然而,并不是每位父母和孩子都懂得珍惜和守護這精彩的“禮物”,在當前這個紛雜的社會里,孩子的生命面臨或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問題。
1.生命安全面臨諸多威脅
安全是生命最基本的需要,擁有安全,生命才會健全而長久。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福禍,每個生命的身邊都存在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不安全的因素,這些因素會對每個人的生命尤其是孩子的生命構成嚴重的威脅。據教育部、公安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等單位對北京、天津、上海等10個省市的調查顯示,全國每年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約有40多名學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這其中排除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約80%的非正常死亡本能通過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理避免。
2.生命健康經受諸多戕害
身體是生命的寓所,是生命實現其獨特價值的基本工具,擁有健康的身體,人才有安身立命之根本,才有光明燦爛之未來。然而,讓我們驚訝得是,每個人都必須依賴的最根本的“工具”:自我、身體和腦袋,得到的關注竟是那么少。在學習壓力、生活習慣、社會環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孩子的身體健康正在經受或已經經受諸多戕害。據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公布的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的結果顯示,我國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發育指標提高的同時,各項身體素質指標持續下降,耐力、速度、爆發力、力量素質等指標令人憂心,肥胖和近視更是中國孩子兩個致命弱點,高中生的近視率竟達76.02%。
3.生命內心遭遇諸多迷惘
生命的內心世界是謎一樣的花園,它能開出樂觀、仁愛、自信、感恩的花朵,也會長出煩悶、消沉、怨恨、冷漠的毒草。數據顯示,在我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主要表現為自備、嫉妒、孤獨、逆反、焦慮、惶惑等。當這些心靈毒草和情緒障礙長期得不到關注和解決時,就可能導致傷害自己、傷害他人、傷害異類生命等極端行為。據北京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調查分析:中國每年因自殺死亡者達28.7萬,自殺是中國第五位死因,15~34歲人群的第一位死因!另據最高法院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04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判決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數平均每年上升14.18%。無論是自殺還是犯罪,都反映了青少年對生命的無知和漠視。
4.生命成長伴隨諸多羈絆
成長是生命的主題,只有成長,生命才會不斷超越過去和現在,不斷展現出新的內容和姿態。然而,成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羈絆甚至是磨難,如追星、厭學、早戀、網絡成癮、失足犯罪等。根據2005年《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目前,我國網癮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網民總數的13.2%,而13-17歲的中學生群體成為“網癮重災區”。與此同時,日益嚴重的早戀、厭學等問題不僅讓家長感到憂心忡忡,更阻礙和制約了青少年的生命成長。只有沖破這些羈絆,孩子生命的潛能才會得到不斷的開發,生命的內涵才會得到不斷的豐富,生命的價值才會得到不斷的提升;相反,如果被羈絆所束縛,被磨難所擊倒,生命的潛能就會被遮蔽、生命的內涵就會被壓縮,生命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二、生命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
孩子出現形形色色的生命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中缺少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家庭教育本應該是為了人的生命、直面人的生命、珍視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命的活動。然而,現實中的一些家庭教育不但沒有關照和提升生命,甚至遺忘、忽視、摧殘和壓抑生命,與生命背道而馳。
1.對生命珍貴性的遺忘
如果請家長把生命、事業、金錢、面子、學習、娛樂等詞語按珍貴性來排個序,家長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把生命排在第一位。因為生命是其他一切事物的載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生命就沒有其他一切;而且生命具有不可重復性,如同價值連城的古董,失去了就永遠失去,不可能再擁有,再多財富也無法買回逝去的生命。可是,在現實中,我們許多家長常常將生命的上述屬性遺忘,有些家長耗盡畢生精力追逐金錢、權力、名聲、地位,卻不懂得珍愛和守護自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有些家長總是關注孩子的考試、分數、特長、技能、證書,卻不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生命的真正成長。筆者曾向家長做過一個調查:“你認為孩子最珍貴的是什么?”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聰明、懂事、孝順、能干、多才多藝,等等,而回答出“生命”的少之又少。由此可見,當生命珍貴性不經意間被遺忘時,外在事物就很容易僭越生命本身。
2.對生命脆弱性的忽視
生命不僅珍貴,而且非常脆弱。生與死只有一紙之隔、一捅即破。一起事故、一場疾病、一個意外、一閃念間的沖動,一次偶爾的身體或心靈傷害,都可能使孩子的生命之花轉眼間凋謝,更不要說地震、海嘯、臺風、空難、礦難、海難等天災人禍了。正因為生命如此脆弱,我們應該加倍呵護,應該居安思危,應該教孩子保護自己的生命。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當家長被日常事物纏身時,很容易忽視生命的脆弱性。2005年遼寧省營口市兩名四年級的孩子溺水身亡,而此前,兩位孩子的母親得知孩子失蹤后,卻堅持打完最后一圈麻將才去尋找。是兩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嗎?顯然不是,她們只是沒想到生命會如此脆弱,一次小小的疏忽就會釀成終生的苦果。
3.對生命完整性的摧殘
生命的完整性具有兩層意思。一方面,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的統一體。生命是一個完整的存在,舍棄或偏廢任何一方,都會造成生命的殘缺;另一方面,人的生命是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階段組成的。生命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忽視或犧牲任何一個階段,都會造成生命的遺憾。生命的完整性突顯了生命的豐富、充盈和精彩。然而,現實中家長摧殘孩子生命完整性的事情隨處可見。比如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道德、價值觀、膽識、人際交往不夠重視或忽略不計,導致孩子的精神和社會生命相對萎縮;還有些家長,孩子讀低年級時讓他做高年級的事,孩子讀小學讓他做初中的事,孩子讀初中讓他做高中的事,這些做法可能讓孩子提早學到一些東西,但是代價卻是孩子總是在犧牲現在去準備將來,孩子在特定階段該做的事情沒機會做,該享受的樂趣沒有享受,而且一旦錯過就永遠錯過了,造成許多生命的遺憾。
4.對生命獨特性的壓抑
生命是獨特的。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即使是雙胞胎,也會因為先天的遺傳和后天的影響而成為兩個不一樣的生命體。每個孩子都會有不同的自然構造、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潛能和天賦,不同的個性和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發展潛力,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只要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教育,每個孩子都能成才。因此,教育的真諦就在于尊重生命的獨特性,因材施教,發現孩子獨特的潛能和價值,讓孩子成為不同類型的人才,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真正自我。然而,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成為優等生,希望所有的優等生都成為大學生。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生命的多樣潛能得不到開發,生命的獨特價值得不到實現。
三、讓生命教育走進家庭
孩子生命問題凸顯與家庭生命教育缺失的矛盾不斷提醒家長:必須填補家庭生命教育的空白,讓生命教育走進家庭,引導孩子從小樹立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識,學會珍惜和保護自己的生命,懂得善待和關愛其他的生命。筆者認為,家庭里的生命教育可以主要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1.生存教育
學會生存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響亮口號,它與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并列成為教育的四大支柱。道理很簡單,如果“生命”都不“存在”了,就不用說什么生命的素質、生命的成長和生命的價值了。因此,生存教育應該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內容。家長應該從生存的常識、生存的技能、生存的工具等方面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生存教育。包括獲得生存資源的知識和技能,使用生存工具的知識和技能,應急自救的知識和技能等等,如果平時學習和掌握了生存的知識和技能,那么,當出現突發事件時,孩子所掌握的這些知識和技能,很可能成為保全生命的關鍵。如2004年印度洋海嘯災難中,一位10歲的英國小姑娘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不僅挽救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還讓他人脫離了險境;同年,一位7歲的深圳小姑娘利用自己平時所學的知識挽救了煤氣中毒的父母,小姑娘也因此被評為2004年感動中國杰出人物。
2.生活教育
生活是“生命”“活著”的體現,是“生命”所有“活動”的總和,“生命”存在的不同,會造成“生活”的不同,“活動”方式的不同,也會造成“生活”的不同,因此,人的“生活”豐富多彩,日新月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人總是趨向追求“幸福”的生活,而“幸福”的生活很大程度上與接受“生活教育”的程度與方式有關。因此,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那么,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生活教育呢?筆者認為主要要把握態度、情感和習慣三個緯度。對孩子進行生活態度和情感的教育是家庭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從小培養孩子積極樂觀、自強自立、永不放棄、懂得感恩等生活態度和情感會改善孩子的生活品質,也會為孩子創造幸福生活奠定基礎。與此同時,生活習慣的養成更是重中之重,培根指出:“形成于少年時期的習慣最為良好,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教育。”孩子從小養成了健康、文明、現代的生活習慣,他的生活才會健康、文明和幸福。
3.生死教育
生死教育有兩個方面,一是生命教育,家長要引導孩子認識生命的現象與規律,幫助孩子發現和挖掘生命的潛能與力量,啟發孩子思考和實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從而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懂得珍愛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和成全生命,只有這樣,孩子的生命才會不斷成長,才會創造出生命的奇跡。另一方面,家長也應該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死亡教育。一直以來,受中國傳統的忌諱“死亡”觀念的影響,我們的家長、老師甚至整個社會,都不想與孩子談論死亡,也不知如何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死亡教育。教育對“死亡”的回避,加上玄幻作品和網絡游戲等對“死亡”的誤導,會讓青少年對“死亡”產生錯誤的概念,對“死亡”的“無知”,往往會造成對“生命”的“傷害”。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一些看似“可怕”的死亡教育,讓孩子認識到死亡是生命的一個部分,一個階段,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會死,所以我們每個人更應該珍惜生命,實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4.生態教育
生態教育也是家庭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人的生命不可能單獨存在,它與萬事萬物共同存在于世界中,人必須學會與其他生命共存。施韋澤指出:“有思想的人體驗到必須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樣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他在自己的生命中體驗到其他生命。對他來說,善是保存生命,促進生命,使可發展的生命實現其最高的價值;惡則是毀滅生命,傷害生命,壓制生命的發展。這是必然的、普遍的、絕對的倫理原理。”因此,家長應該教育孩子關愛動物、保護環境,共同維護自然生態的和諧。與此同時,“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不僅存在于自然生態中,也存在于社會生態中,因此,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尊重和關愛弱勢群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趨向個人、社會和整個生態的和諧。
綜上所述,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不能只有應試教育和成才教育,更應該有生命教育。家庭應該成為守護孩子生命的樂園,家長應該成為培植孩子生命意識的導師,家庭教育應該充滿生命智慧和生命情懷,只有這樣,孩子的生命才會更加安全、更加健康、更加精彩、更加幸福。
- 上一篇:透析英語-ly副詞與其同源副詞的用法比較
- 下一篇:三生教育與意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