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集中制造健康的心理氣氛
時間:2022-05-07 11:57:00
導語:在班集中制造健康的心理氣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學校教育,不僅僅是為年輕一代“傳道、授業(yè)、解惑”,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不僅僅是讓他們擁有今后工作和繼續(xù)學習的必要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國家教育部總督學柳斌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建功立業(yè)的重要條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養(yǎng)和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作為更加重要的任務。”現實和未來對學校教育歸納為一點,就是如何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心理健全發(fā)展的人。
如何讓學生在心理健康的燦爛陽光下健康成長?我認為要營造班集體健康的心理氛圍。鑒于此,本文從班主任的角度,談談如何營造班級健康的心理氛圍。
一、協調同學之間的關系,營造友愛互助的氛圍
中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和生理急劇變化的重要時期,也是一個人健康、健全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周圍的事情特別敏感,也易產生沖動。班集體是他們生活的主要場所,班級氣氛如何,將直接影響他們的思想情緒。班主任要善于調查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借助班集體的力量及時解開學生心中的郁結。比如某同學遇到挫折,情緒低落時,可暗中指派幾位同學親近他、幫助他,用同窗之情溫暖他的心,使其享受到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同時,我還利用多渠道,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主題班會,充分利用墻報、專欄等宣傳陣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知、自愛、自強、自信、自治、自尊、自律的良好心理品質,幫助學生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和融洽的合作氣氛。同時,我還幫助學生建立各種互助小組,如學習上的“勤學小組”,生活上的“手拉手”小組,引導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發(fā)揚團結協作、互助互學的精神,從而創(chuàng)設了相互促進、相互幫助的環(huán)境,使班級中友愛互助的氣氛濃厚。
二、協調好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樂學的氛圍
傳統的教育工作者遵從的是師道尊嚴的教育理念,很少去顧及兒童的心理和興趣,孩子稍有越軌的行為,就會高高揚起那把象征威嚴的戒尺,重重地落在孩子那稚嫩的小手上,嚴重摧殘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當今教育界,那“權威”的戒尺雖已消失,但日常交往中,我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議論:“我們的班主任很兇”、“某同學今天被罰站了半天”。話語是明顯流露出心靈的隔膜,昭示著巨大的心理差距。這樣的師生關系,能獲得教育的預期效果嗎?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一種充滿心理安全感的課堂氣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造班級健康心理氛圍的基礎。師生心相通,感情相融,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反之,師生關系不融洽,班級氣氛單調、沉悶,會讓學生感到拘束,產生抑制。因此,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tài)度、熱情的贊語來縮短師生間的心理差距,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情誼,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
要縮短心理差距,教師還應該經常地全方位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獲得學生情緒、性格、興趣、能力、意志等多方面的心理特征。而這些情況,了解得最全面、最及時、最深刻的要屬班主任。班主任應不失時機地與課任教師溝通,使課任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學生與教師之間架建一座心靈的橋梁,師生心心相印,學生就會“學其理”,從而營造了和諧的樂于學習的最佳的班級氛圍。
三、加強抗挫教育,營造蓬勃向上的氛圍
實際上,自信與自尊是所有兒童教育和發(fā)展中的重要問題,是人之人格與自我發(fā)展的核心部分,是營造班級健康氛圍的前提條件。
當今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輩厚愛,環(huán)境優(yōu)裕,生活一帆風順,他們的心靈往往是脆弱的,經不起小小的風浪。有的學生只能表揚,不能批評;有的學生在學習中碰到困難,在考試中失利,就會失去信心,喪失斗志,采取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是不能適應時代要求的,所以我們要開展抗挫教育,讓學生在挫折中懂得萬事并非都如意,前進的道路不一定都是鋪滿鮮花的,隨時可能有各種挫折和失敗阻礙著你前進,必須要有信心和心理準備去應付一切突如其來的打擊和挫折。
教育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景,讓學生經受挫折和失敗,如學生在困難的情況下去完成一個任務,組織一些帶有困難的活動等,從中培養(yǎng)學生堅強勇敢、不畏艱難、堅持到底的良好品質。我還經常利用晨會課、班會課等對學生進行抗挫知識教育,講一些名人奮斗的故事,如、、孫中山等偉人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憑著自身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在事業(yè)上走向成功。讓他們對挫折有思想準備,有正確的認識。遇到挫折就不會驚慌失措,或者消極對待,而是運用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經驗,逐步克服挫折,迎接新生活。古人云:“人生逆境十之八九”、“自古雄才多磨難”,如果每個學生面對困難和挫折都有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那么我們的集體就會擰成一股勁,就會洋溢著蓬勃向上氛圍。
四、引導“優(yōu)等生”走出心理誤區(qū)
個體在學習群體中,表現出思想品德、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等方面的差異,而被人為地區(qū)分為優(yōu)、良、中、差幾個等第。而“優(yōu)等生”往往被人們誤解為考試分數高、文化成績好的學生。部分優(yōu)等生自己也不知山外有山、樓外有樓,滿足于自己考試的分數高于其他同學,滿足于家長的一次次夸獎和老師的一次次好評;而有的“優(yōu)等生”認為自己天生聰明、學習上無需過多的努力而在學習上表現出依賴性和惰性;還有的認為自己是個“全才”,高人一等,表現出傲慢、驕橫等特征,不易接受他人的批評和指點,缺乏協作動機和互幫互助的實際行動。“優(yōu)等生”的這種不健康心理嚴重阻礙著班級健康心理氛圍的形成,因此,絕不能因優(yōu)等生考試分數高成績好而置他們平時的學習行為于不顧,甚至給予庇護、解釋和盲目表揚。在教育教學中,我經常通過講故事、樹榜樣、主題班隊會等形式。
首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其次,創(chuàng)設情境,給優(yōu)生以適當的磨煉,來培養(yǎng)其健全的心理素質。第三,堅持一視同仁,將優(yōu)生作為普通學生,正視他們的優(yōu)點和缺點,堅持不掩蓋、不偏袒,平等對待。第四,注意培養(yǎng)優(yōu)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其任合作小組的組長,引導他多為集體的榮譽作貢獻,培養(yǎng)他們“集體以我為榮、我以集體為榮”的心理品質。這樣他們都能以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不斷產生新的學習需要,不斷融洽班集體。
總之,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首先必須營造班級健康的心理氛圍。作為班主任,要努力通過各種方式,不失時機地為所教班級營造健康的心理氛圍。
- 上一篇:小議中小學管理改革的幾個疑問
- 下一篇:關于教育質量管理幾個難題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