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是校園建立的永恒主題
時間:2022-05-08 09:50:00
導語:和諧是校園建立的永恒主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第一次鮮明提出并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科學命題,并把它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五項任務之一提到全黨面前。2005年2月19日,主席在中央黨校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若干重大問題,重申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原則。勿庸置疑,學校是構成社會的若干單位之一,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因此構建和諧校園是人才培養的需要,是學校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如何構建和諧校園?
一、提高校長的綜合素質和工作水平,構建和諧校園。校長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靈魂人物。常言道一名好校長就意味著一所好學校,一位具有和諧意識的校長,就能構建一所和諧學校。首先,校長的辦學追求應是和諧的,一名優秀的校長應具有“科學發展觀”和“全人教育觀”。他能用眼睛觀察世界,用頭腦思考問題,拋棄急功近利,驅除患得患失的思想,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要構建和諧學校,校長還必須不斷增強協調意識,提高協調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講,學校管理的水平就是協調的水平,領導的藝術就是協調的藝術。領導的協調能力與領導者自身品德修養、知識水平、業務素質、作風方法等密切相關,要提高協調能力,校長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在實踐中鍛煉提高。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民主與集中相結合。在工作中,校長與教職工的關系是平等的同志關系,民主協商是校長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和工作關系的基本方式。要注意兩點:一是校長要正確處理職、權、責的關系,決不能獨斷專行,一人說了算。要協調好與教師關系,增強民主意識,實行民主管理。二是要充分尊重和吸納班子其他成員的意見和建議。校長在思考和決策事情時畢竟有它的局限性,必須發揮集體智慧,形成領導和決策核心,以此增加班子成員間的和諧性,提高行政執行力。
(二)分工要力求合理。要注意三點:一是只有合理的分工才便于協調,家長制的領導和不合理分工是不能提高學校管理效率的。學校工作要進行合理分工,明確崗位,實行崗位責任制,做到各就各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當然,分工基礎上還要有效合作,在統一領導下的相互配合、和諧運轉。校長應當做到:“放權意識不能淡,專權的意識不能有,把關定向的意識不能降。”二是分工要科學,要按照系統論原理,使每一個具體目標都要成為學校總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形成完整的體系。三是要用人適當,要根據人的業務能力、愛好特長、經驗水平,從工作需要出發合理安排,做到量才授職,用人要用其長、避其短。四是要合理授權,現在是改革開放的時代,創新成為時代的主題,工作中一定要授予部門和下屬創造性開展工作的基本權力。
(三)樹立一盤棋意識。所謂的一盤棋意識是統一策劃、顧全大局的意思。這是協調的基本原則。要注意:一是不論什么時候、面對什么樣復雜的具體工作都要心中有全局,全面安排,不能以偏概全、顧此失彼。二是在全面安排、統籌兼顧的同時,要突出重點,善于解決主要矛盾。三是要兼顧集體和教職工個人利益。要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但同時也不能忽視教職工個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一個校長對教職工個人成長、家庭生活以及工資福利、評職稱等都積極地給予關心的話,他在工作中的協調一定比較容易實現。
二、建構校園和諧人際關系,構建和諧校園。人際關系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土壤。營造一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彼此溝通的人際環境,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性工程,尊重是交往的前提,理解是交往的基礎、信任是交往的保證,溝通是交往的橋梁。教師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工作中只能是被動服從,難以發揮主人翁的作用,也不可能真正發揮出創造性。“士為知己者死”就充分強調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巨大的。對教師的尊重與信任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重要因素,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人與人之間感情融洽,心情舒暢,相互發生積極的影響。其次,學校領導要主動與教師交往,做教師的知心朋友;同時,也讓教師了解領導的內心世界,彼此溝通理解,從而成為知音。再次,學校領導應給予教師充分的信任,不必事必躬親,重要的是給學校的教師創造了一個和諧、寬松環境,學校中的教師就能快樂的工作,從上而下的成員都做到自己管好自己,實現學校的自我管理。處理好學校幾種基本人際關系,有利于和諧校園的構建。
(一)、領導和教師。學校領導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是上級與下級、領導和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但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學生面前都是教育者,都需要以自己的師表形象影響教育學生。要優化領導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作為學校領導首先要始終確立領導和教師是平等共事,互相尊重這樣一種意識,而不同于企業組織那樣一種純粹行政上的關系,其次要尊重教師業務上的專長,做到人盡其才,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業務才干,為他們創造表現自我,實現自我,成長自我的機會,并且充分利用教師中的典型來影響大家,發揮優秀教師的榜樣作用,示范作用。再次相互溝通,增強了解,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好政治學習,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執行好師德規范,注意經常性地了解教師的想法,聽取廣大教師的意見,改進工作方法,盡可能解決工作、生活上的實際困難。最后領導要以身作則,做表率。學校的各項工作,開展的各種活動領導能親自參加,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良好的形象來影響教師、學生。
(二)、教師與教師。教育工作中,教師之間雖有一定的分工,但這種分工與其它工作中的分工有區別,所有分工都統一在育人這個總目標中,在教育、管理學生的過程中,特別需要相互配合、協調。因此,領導要善于引導,自覺地調節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做到彼此適應、互相幫助、分工不分家。其次要引導教師正確地看待自己,看待別人,尊重他人的勞動,不要自命清高,孤芳自賞,更不能“文人相輕”。要求教師要注意心理角色的互換,對自己要嚴格,待人要寬容、諒解,正確地處理好人際矛盾的沖突,防止矛盾激化。要經常地開展一些教育、教學的經驗交流活動,在交流中融合教師之間的關系,把身邊的經驗利用起來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總之有良好教師群體關系、教育、教學的整體功能強,育人的效果就好。
(三)、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學校關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教師對學生施加影響的重要手段,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渠道。形成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和諧教育的前提。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諧為基本特征的新型師生關系,積極創建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和精神氛圍。師生之間應該是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教師和學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這就意味著教師與學生角色的雙重轉變: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還意味著師生關系向著師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學方面發展。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要是能注意做到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寬容、平等地對待學生,就能建立一種互相信任、和諧共處的良好師生關系,教師是這種關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通過教師自身的努力才能得以實現,因此要加強師德建設,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教師日常行為規范》為依據,以集中學習師德先進人物典型事跡、階段開展師德自我反思、定期組織師德專題研討、公開進行師德承諾、學期評選師德標兵等環節,抓好師德教育。教師要優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勵學生,與學生平等、友好地相處,化解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矛盾與磨擦,創建安全穩定、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改變重智輕德,單一追求智育的現狀,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在學生中開展尊師活動。要求學生尊重教師的辛勤勞動,使學生懂得刻苦學習,認真鉆研是尊重教師最經常、最具體的表現,盡可能為老師分憂解難,積極配合。
三、樹立使每個學生全面協調發展長遠目標,構建和諧校園。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學校主人,是教育者培養對象。和諧校園的最終目標,應該是使每個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和諧校園培養目標應定位在: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個性特長,使每個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從而成為品德高尚、學業精良、情趣高雅、體魄強健、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良好態度的學生,學校應積極營造了一個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內學習、生活,不僅使他們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和諧發展,而且使他們初步學會做人,學會辦事、學會學習、學會審美、學會健身、學會勞動,為每個學生終生學習甚至以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影響力是深刻而又持久的。具體做法:
(一)第二課堂。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由專業老師定期開展活動,要求每個輔導教師要做到“四有”,有活動計劃,有考勤紀錄,有工作總結,有評比表彰,每學期末課外活動小組都要評選出本組活動的積極分子。
(二)興趣小組課程化。旨在激發學生課外活動興趣,拓展學生知識技術層面,陶冶高雅情操。要求課外小組的活動要做到“五落實”,即:輔導教師落實,保證每個小組有1—2名輔導教師,并且開發相關教材;參加人員落實,每名同學基本固定參加一個課外小組的活動,人員相對穩定;活動時間落實,全校課外活動統一安排保證活動的時間;活動地點落實,每個課外小組保證有固定的活動地點;活動過程有監控與評價,確保活動效果。
(三)持之以恒落實“體藝2+1工程”。此工程對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個性特長,使每個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大有好處,只要落實好,它是一項硬工程。真正落實此工程,要有長遠規劃,有條件的最好從幼兒園娃娃抓起,學生對藝術體育的興趣早期開發。此工作要有領導小組,有實施方案,有過程監控,有效果評估,有質量測試。
構建和諧校園是一件長期復雜的工程,它伴隨著學生的成才、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校的發展的全過程,相信只要大家精誠所至,一條和諧發展之路就在我們腳下。
- 上一篇:林業系統爭先創優工作小結
- 下一篇:校園文化建立的認知與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