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護理教學模式與策略
時間:2022-06-26 05:26:00
導語:小議護理教學模式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更新,護理人員的在職培訓顯得日益重要[1]。我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護生走向臨床工作崗位。
如何在短時間內對大量護生進行在職培訓使其成為合格護士,并向一名專科護士順利過渡是護理管理者極其關注的問題。而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培訓方法和訓練與臨床實際工作脫節,培訓效果多不盡人意,自2005年起,我們針對不同階段的護理人員采用不同的培訓方式方法,取得較好地效果,現報道如下.
1培訓模式
1.1護生—床旁教學的模式
Janicik等[2]將床旁教學定義為在患者面前進行的所有教學活動,不管地點是在門診、病房還是會議室。床旁教學被公認為是提高學生臨床技能和溝通交流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3]。許多優秀臨床教育家均描述過床旁教學的優點[4-6]。床旁教學在醫學教育中應用廣泛,形成了一些相對比較成熟的模式和程序,較為經典地有:Ramani的床旁教學三部曲、Cox的床旁教學周期、Janicik和Fletcher的床旁教學模式、B-E-D-S-I-D-E法等等。雖然床旁教學模式形式各異,但都自成體系,我們根據護生入職的實際情況,建立了床旁教學教師團隊,以有多年帶教經驗的高年資護士組成教師團隊,用他們的熟悉臨床環境,能為護生提供前沿的臨床知識和豐富的案例的優勢。但是這些臨床老師同時擔任繁重的臨床工作,他們的精力有限,于是我們就不定期邀請護校的老師協助參與床旁教學,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學質量。在細節上注意關注以下三點①準備工作②關注學生③尊重患者。通過細致地床旁教學,潛移默化地提升護生的職業素養。
1.2低年資護士-情景模擬訓練
對于低年資護士,往往在工作中不知所措,很多技術性操作不到位,這也是護患矛盾、護患糾紛最容易發生的階段。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組織開展了情景模擬訓練,由科室護士長根據科室的專業特點,選擇典型病例,模擬現實場景,設計訓練步驟,編寫訓練劇本。要求病情演變一定要符合邏輯,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有充分估計,設置預案,并由護士長指導,參訓護士輪流扮演患者、家屬、醫生、護士。隨機組合練習,定期考核。然后由護士長根據考核結果作出評價,查缺補漏。這樣設置一種逼真的工作場景,讓訓練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一系列任務,從中鍛煉了工作能力,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的同時她們經歷了復雜的病情觀察,見識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掌握了處理問題的不同方法,也鍛煉了心理素質,迅速提高低年資護士的綜合能力。
1.3專科護士-經驗學習圈
專科護士、護理管理者的水平直接關系到醫院護理總體水平和護理工作的總體目標與任務的實現,也關系到護理專業的學科發展,正是鑒于這種情況,我們引進了經驗學習圈理論。什么是經驗學習圈呢?經驗學習圈也就是大衛?庫伯(Davidkdb)在總結了約翰?杜威(JohnDewey)、庫爾特?勒溫(KurtLewin)和皮亞杰經驗學習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經驗學習模式[7-8]。他認為經驗學習過程是由4個學習階段構成的環形結構,包括具體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念、積極實踐4個循環過程。其特點有以下3點即①任何學習過程都遵循學習圈理論,這樣就可以使她們的知識在不斷學習中增長。②重視學員間學習風格的差異性。③集體學習比個體學習效率高。證實基于這一理論我們組織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和專科護士通過頭腦風暴法確定培訓方案。具體包括培訓的時間、地點、內容、培訓流程、授課人等等方面。根據制定的方案通過諸如:案例分析、資料研究、查閱文獻、個人經驗分享等等形式逐步將護理學科建設引向深入。
2討論
2.1循序漸進打造完整學習培訓過程
事實證明,遵循了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培訓理念,護理人員學習變得更為有效,學習成果保留的時間更長,有利于培養更有效的行為技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兼顧到護理人員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達到培訓收益的最大化。
2.2遵循成人學習規律,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
傳統的培訓多為“生產導向”培訓模式,基本屬于填鴨式教學,很不適合成年人的思維和學習規律。不能很好地調動護理人員自身的學習動力。我們針對不同階段的護理人員的需求不同的實際情況,因勢利導建立循序漸進的培訓模式,使之更符合成人學習規律,讓護理人員在培訓中實現建立正向思維和動力。整個過程是護理人員不斷的經驗領導和改造的過程。
綜上所述,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因勢利導加強護理人員的在職業務培訓,對于護理人員的職業成長是很有好處的,對護理專業的學科發展也是很必要的,值得更多地護理管理者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