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新途徑

時間:2022-04-15 04:16:00

導語: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新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新途徑

機械設計基礎》是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和設計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使用與設計機械的能力.同時也為今后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現在活躍在生產第一線的從事非機械制造類技術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正是在接受過專業基礎課的教育而培養出來的一批人對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不僅涉及到某行業、某學校的某一個專業,還關系到眾多工科非機械類各個專業。因此,該學科的研究對眾多非機械類專業均有適應性和普遍的指導意義目前’這門課程的開設與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

1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在專業教學計劃中,有的仍保留著傳統機械類課程的學科,《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講解需要有《高等數學》、《工程制圖》、《金屬工藝學》、《幾何量公差與檢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等先修課程的知識作為基礎,但各門課程的教學時數較少,采用傳統單一內容的學科型體系教材,上述先修課程安排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之前開設,為學習《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作好充分的知識準備。

1.2在專業教學計劃中.有的雖將傳統的機械類課程進行了綜合.內容多.涉及面廣.但實際教學中,很多教材在內容上追求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授學時存在隨意壓縮.教學內容隨意增減教學內容取舍不當。《機械設計基礎》包含《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兩部分的內容.教材配套不到位.未達到課程綜合的真正目的。

1.3工程性和實踐性不夠突出。《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有很強的工程性和實踐性.講解時以工程應用為背景.通過理論講解與工程實踐相結合.使學生靈活運用各章節所學的知識.消除由于章節多而帶來的“繁雜”感:保證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自覺運用所學知識指導機械設計.提高設計能力.培養創造精神。目前在理論教學與工程性和實踐性方面有嚴重脫節現象。

1.4課程未能弓I入“現代機械學”的教學內容及設計思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機械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目前,大多數《機械設計基礎》教材沒有“現代機械學”這方面的內容,若適當增加這方面的相關內容,可以加深學生對機械的發展及整個機械大系統的理解。

1.5教學方法不夠多樣.教學手段比較單一。由于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或者受到教學設施的限制,目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主要是依靠教師的課堂講解.缺乏實踐訓練教材.盡管大部分學校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但效果卻不明顯。

1.6教學手段落后。總之這門課程的教學''''由于無明確的課程開設目的定位、導致了教材無一套與所給教學時數相適應的系列教材,也無與教育培養目標相一致的課程內容。從而達不到教學目的:由于無開設這門課程的統一教學要求.導致了各學校、各專業開設該課程的差異性、隨意性很大從而其重要性也受到了嚴重忽視。因此,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迫切性和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2問題產生的原因與解決辦法

2.1先修課程不足的問題,為保證《機械設計基礎》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和知識的連續性對學好該課程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要經過充分的討論如果實在沒辦法開足先修課程.也要留一定的學時供任課教師在講解時補上先修課欠缺的內容.確保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和知識的連續性。

2.2將傳統的機械設計基礎’按高校教育的要求進行綜合,制定出新的、與高校教育的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課程標準,編寫出具有特色的新系列教材。

2.3工程性和實踐性不夠突出的問題主要是教師受到實際條件的限制或者教師未能深刻認識到實踐教學對本課程的重要性。學校要為本課程的工程實踐和實驗創造必要的條件.保證實踐和實驗的順利進行。通過增加實踐性教學內容和習題,增加應用性的設計方法、經驗數據和公式、圖表,增加零、部件結構設計方面的方案比較與優化等內容.將學生引向實際設計.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新精神。

2.4機械設計基礎授課的幾點想法:(a)在開設課程的目的上,從傳統的認為專業課的開設奠定基礎的單一教學目標,改為以機械工程素質教育為主、為專業課的開設奠定基礎為輔的雙層教學目標。(b)在教學實施上.將從傳統的以教學大綱為主的、單一標準的指導性文件,改變為以具有高校教育特色的課程標準為主的、雙標準的指導性文件。(c)主要做法:首先確定設計課題并布置到人,提供課題指導;然后進行設計計算,草圖擬定等指導:最后繪圖、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總結等指導(d)將傳統的上課講授為主的單一形式,改變為上課講授、實踐和電子教案并舉的立體化講授形式,體現出高校教育的技術性。

《機械設計基礎》的教學改革已經開始逐步實施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在的學生興趣廣泛,探求新知識的好奇心強,思維活躍,擁有創新潛力.我們要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創新環境,要將課堂教學創新理論和實踐訓練合理結合起來,學生才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成為實用型、技能型專業技術人才,更好地服務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