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深思中增強政治教學功效

時間:2022-06-04 10:44:00

導語:激情深思中增強政治教學功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激情深思中增強政治教學功效

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強化政治教材、教學活動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將政治教學建立在豐富生動的社會生活上,創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拓展教學空間,從教學實際出發,精心創設貼近生活實際,符合學生心理特點、思維方式和認知水平的教學情境,緊扣學生思想發展的脈搏,引發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由學過的知識進入新識的領域,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情感,促進教學水平提升、教學成效提高。

一、把握學生心態,激發學生熱情,在樂學情境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

教師要圍繞素質教育教學的需求,把握學生的內心動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催生學生的學習情感,在樂學的情境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思維方向和思維路徑。

(一)把握學生心理動態。家庭的狀況、父母的教育觀念、家長的自身素養、學生的成長環境的不同,一方面造成學生性格特征、情感愛好、能力水平、學習態度、生活經驗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另一方面初中學生更加渴望獨立、希望自主、走進社會,這不僅給政治教學帶來挑戰,而且給政治教學帶來機遇。教師要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了解掌握學生的政治基礎、認知能力和生活感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政治學識出發,運用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激發學習自信心和求知欲,讓政治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充滿活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明辨是非。并要用政治的內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二)催生學生學習情感。教師要善于抓住社會上新近發生的熱點問題、熱點現象對學生進行教育,激發學生的興趣,催生學生的情感。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也在侵蝕學生的心靈,學生對一些貧富分化、貪污腐敗等現象非常關心,但又不能理解透徹,教師如不加以有效引導,學生就容易形成片面的觀念,不利于學生成長。教師要緊扣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通過正面的引導,幫助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形成正確的思維觀念。在教學《科教興國》之后,我利用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辦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輝煌成就展覽的機會,組織學生參觀學習,讓學生撰寫專題征文。學生通過參觀學習,增強了直觀感知,撰寫的論文具有一定的理論性、思想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效。

(三)提高學生思維層次。教師在政治教學中要針對學生思想狀態開展教育。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法制意識淡薄現狀,我在教學《不以規矩難成方圓》等內容時,讓學生通過作圖明白生活中無論做什么事,都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在規則的約束下,才能維護良好的社會公共秩序。在此基礎上,我還組織學生開展專題討論,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再梳理、篩選正反兩個方面的典型觀點進行討論,通過思維的碰撞,增強學生對權利與義務關系的理解,樹立主動尊重他人權利,關愛他人,關心集體,遵守社會公德,維護良好社會秩序的良好品質和對他人、對社會負責任的積極情感。要讓學生了解法律法規與社會公共生活的密不可分的關系和社會公共秩序的內涵,理解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意義,解決思想上存在的困惑,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二、改進教學方法,引入電教媒介,在優化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

政治學科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學科之一,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從學生身理發展特點和道德認知出發,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質。

(一)改進政治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學成效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選用適合學生成長進步的教學方法。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取相應的教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政治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從而取得較佳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將學生的身心發展、成長進步、心理健康與人文素養、道德法律、基本國情等內容有機整合起來,用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有爭議的社會現象引導學生學習、探究、思考、感悟,不斷提高政治教學的人文性、實踐性、思想性、綜合性。如我在教學《生命只有一次》內容時,根據教材要求,選取了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安全防火”、“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識,引導學生樹立自我防范意識,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知,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二)引入電教媒介施教。隨著教改的深入,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方法已廣泛應用于初中政治教學之中,多媒體集文字、圖形、影像、動畫、聲音等于一體,可以把大量生動形象的畫面、動感有趣的故事錄像、優美迷人的音樂展示在學生面前,增強政治教學的吸引力和教學內容的說服力。教師可以從教學網站下載一些教學軟件,結合教學實際,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蘊含較深哲理的內容,以信息化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加政治教學的信息量。如在教學《燦爛的中華文化》內容時,我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五千年燦爛文明》專題片,通過形象地介紹與大量的圖像展示,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直觀感知,提高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提升教學成效。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網絡理解、分析、運用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在網上瀏覽,尋求答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

(三)提高學生思辯能力。初中政治中許多內容對學生的思想發展具有指導功能,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資源優勢,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運用恰當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實現政治教學過程最優化,促使教學效率最大化,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最佳化,讓政治教學成為學生思想發展成熟的重要載體,不斷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如在教學《人格不可辱》內容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自尊自信的思想,培養學生形成獨立自尊的人格與人生信念;在教學《讓人三尺又何妨》內容時,教師要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正確與人相處的藝術,培養與人為善、克己讓人等傳統美德,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三、發揮主導作用,凸顯主體地位,在師生互動中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自身的政治學識、思維能力、文化底蘊、教學方法影響和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政治學習的各種活動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教師要注重轉變自身的角色定位,主動承擔起組織者、引領者、協調者的責任,與學生溝通、交流,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師生互動的情境中學習政治知識。要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關鍵環節或疑難地方,給予必要的點撥引導,使學生產生撥云見日的感覺。要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一些不夠科學的觀點進行糾正,確保學習活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將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轉變為師生共同探究、引導啟發的過程。我在教學中,將教學內容以一組討論探究題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通過分組討論、探究的方式開展活動,挖掘學生自身的學習潛力,借助群體的力量解決問題,在組間開展巡視、點撥,在學生充分討論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產生思維的碰撞,梳理整合出正確的觀點,在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同時,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二)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在政治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兼顧學生的身心發展、成長進步,也應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目標,這不但符合“全面發展”的新課程改革的精髓所在,而且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空間和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和“學”就會變得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選擇生動的、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深入思考,根據思想道德品質的現狀、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效果,及時反饋信息,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教會學生學習,促進學生進步,引領學生成長。

(三)提高學生思想素質。政治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引領學生成長,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一些教學內容進行辯論,引導學生通過課前上網搜集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進行精心準備。在教學《做守法公民》內容時,我讓學生對“法律與道德哪個更重要”進行辯論,讓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思辨,由于事先準備充分,許多同學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有的聯系已學的法律與道德的關系,通過唇槍舌劍進一步揭示道理,感受我國實施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提高學生的守法意識,學會用法律規范自己的言行,爭做守法公民。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體會到了自主的樂趣。在經過一定的時間學習后,教師要發揮激勵評價作用,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學習態度、努力程度等都要及時地給予表揚、肯定,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更加努力地參與學習探究活動。

四、拓寬教學渠道,放大教學效用,在銜接生活中提高政治教學質效。

在政治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整合教學資源,拓寬教學渠道,拓展教學空間,改進教學手法,讓政治教學充分彰顯現代教育特征。教師要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提升政治教學活力。

(一)拓寬教學渠道施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緊扣素質教育教學的脈搏,注重拓寬教學渠道,放大政治教學空間,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學習政治知識,用政治知識引領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如,我在教學《好習慣受用一生》內容時,在教學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就地取材,在班級學生中間進行調查,選擇一些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學生作為教材的生動補充素材,讓優秀學生對學習方法、行為習慣進行現身說法,通過學生親歷親為推動教學。同時,我還講解自己收集的一些典型人物事例,作為教學的呼應,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而且強化了對學生的思想引導。

(二)鏈接現實生活施教。教師要將學生帶進社會生活,讓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接受教育,在大課堂中檢驗所學的理論知識,將學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學活動中來,產生情感與認識上的共鳴,提高政治教育教學成效。初中政治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相關,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師要營造類似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直觀感知。如在教學《人不能選擇父母》內容時,我布置學生收集一些父母無私關愛自己的典型事例,在課堂上進行匯報交流,通過生動的講述,在全體學生之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整個教學課堂充滿了親情,為教學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又如在教學《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內容后,我組織學生走進社區,聽取老干部講述改革開放以來的顯著變化,增強了學生對改革成就的感知。

(三)運用典型事例施教。在現實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著許多事情,其中一些典型事件與政治教學內容密切相關。教師要注意收集這些典型事例作為教學素材,增強政治教學效果。如在教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時,我發掘學生在生活中感興趣的事情作為補充素材,將“劣質化肥坑農案件”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引導學生針對這一事件開展討論活動,重點針對“如何有效維護消費者權益”、“消費者的權利有哪些”等話題開展辨析,激發了學生對這一熱點事件的探究欲望,提高了教學的生動程度,不但幫助學生掌握了教學內容,而且讓學生明白了政治學習在生活中的功能效用。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從學生的身心發展、成長進步出發,在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策略,優化教學過程,放大教學效用,全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教學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