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強化藝術設計教學策略
時間:2022-07-02 05:10:21
導語:談論強化藝術設計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于高等教育的擴招政策使得大部分地方高校也開設了藝術專業,又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和企業的迫切需求等一系列因素使藝術設計成了炙手可熱的專業。純粹的藝術專業注重對學生個性創造和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而藝術設計專業則注重學生設計思維能力、技術能力、市場及行業經驗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地方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起步相對較晚,大多是在以前的純藝術專業的基礎上開辦起來,辦學條件不足,信息較為落后,師生實踐機會較少,所以導致畢業生質量明顯不高,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弱于專業院校的畢業生。近幾年來,市場發展迅速,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需求量增大,擁有較高的實踐水平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是市場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普遍要求。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迫切需要轉變教育思想與觀念,樹立正確的質量觀,立足于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突出職業教育特點,以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為目標,為培養高技能人才進一步加強教學改革。
一、以就業為導向,加強設計實踐教學
高等職業藝術設計的教學與人才培養要立足于:緊密跟蹤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與變化,加強市場調查與需求預測,了解用人單位需求,培養“適銷對路”的、富有實踐經驗的藝術設計人才。這種教育理念的實施,必然要對以往的藝術設計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加大實習實踐課程的比重,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以往,專業教師在授課時只是依照教材“傳授”理論和技法,并大多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意圖去完成“作品”,責任心較強的教師也就是每學期組織一下這種“作品”的展覽而已。沒有真正著眼于學生的未來,沒有考慮到學生走出校門后能否適應社會和市場,這種因襲已久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實際上就是“紙上談兵”。理論與實踐缺乏聯系,“產”與“銷”嚴重脫節,既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導致學生沒有個性、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創造力,又使學生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對高素質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現象與此有很大的關系。在藝術設計教育的諸多問題中,實踐性課程內容的建立對于高職藝術設計教育應當引起相當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相互促進、“學以致用”是藝術設計學習的根本目的。任何不能指導和作用于客觀生活的知識都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知識。藝術設計的實踐教學就是要找到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有機切入點。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印證理論,使理論與實踐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相互促進。在市場調查與需求預測的前提下,從當代社會需求出發設置設計實踐主題,學校和專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條件,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積極尋求與設計專業相應的廣告公司、設計公司等合作伙伴,開拓服務空間,將學生的設計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直接有效地為企業服務,推進校企合作,實現學校、企業的“雙贏”,這十分重要且具有現實意義。有利于增強學校辦學活力,也有利于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很好地了解社會需求和市場動態,并能明確自己的專業努力方向,制定出合理的學習規劃,為自己將來融入社會建立良好的心理預期。
二、以就業為導向,加強畢業設計教學
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畢業設計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畢業設計安排在專業基礎、專業理論、專業實踐等課程環節之后,也是學生在校期間的最后課程。畢業設計教學的完成效果,不僅能夠檢驗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成果,而且在結合社會需求,全面發揮學生創造能力的同時,也把專業教學推向了一個更高的階段,使學生的設計能力、專業水平和社會實踐能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在畢業設計教學中,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把滿足勞動力就業市場的需求作為本課程的原動力,把提高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作為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方向,這也適應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任何事物的運行和發展都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把握事物的特點和本質,工作才能有的放矢。高等藝術設計職業教育針對的學生,一般不具有某種生產知識、操作技能、工作經驗和專業能力,正是根據這一點,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的畢業設計應有其自身特點。
(一)結合市場需求,確定畢業設計選題在畢業設計教學中要始終貫穿高職教育的功能作用,要結合社會任務,結合市場需求,結合學生各自的實際能力,確定畢業設計選題。選題盡可能寬泛、多樣,這樣可以使學生不受形式的束縛和影響,在廣闊的功能空間中尋找自己最佳的合理設計。這種做法既適合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的特點,又可以有效地深化和加強專業基礎、專業理論與專業實踐的結合,創造性與可行性的結合,審美設計與功能的結合。還應該嘗試在社會任務需要和市場需求的前提下,讓學生參與進來確定畢業設計選題。以創新和富有個性為原則,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特長、喜好來參與畢業設計選題的過程,在一個畢業班中設置多種的截然不同的畢業設計選題,更能體現教學方式的開放性,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可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更有效的進行畢業設計教學。
(二)以學生為主體,注重過程因材施教在畢業設計教學中,應把學生放在教學主體位置上,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長,因材施教。教師傳授給學生必要的理論、經驗及技巧等知識,為不同特點的學生推薦各自適宜的畢業設計方式和方法、提供畢業設計條件和環境以及相應的設計指導。啟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與教師必要而且有效的指導相結合,完成畢業設計教學的全過程。要注重畢業設計的整體訓練過程,而不僅僅只看重最后的設計成果,因為過程才是監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設計觀念的核心行為,只有在設計過程中才會出現問題、研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要改變過去以最終設計成果確定最終學分的情況,把過程的評判當成學生畢業設計水平和畢業設計成績高低的重要指標。通過全面多樣、自主的畢業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畢業設計中學習專業的實施技能和思維方法。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使學生在一種開放而不失規范,自由而又有約束,自主而又有指導的教學環境下獲取知識,形成技能,接受畢業設計教育。使學生諸多方面素質在畢業設計教學過程中得到綜合發展。
(三)畢業設計與畢業實習有效結合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至少要具有兩個功能:一是直接功能,即教書育人,培養人才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從而增強勞動者的社會適應性和競爭能力。二是延伸功能,就是通過培養人才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將藝術設計理論與專業技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從而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直接有效地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畢業實習是極為重要的實踐性學習環節,通過階段性的實習,為學生走向社會,接觸本專業工作,拓寬知識面,增強感性認識,培養、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專業知識與實際應用接軌,逐步認識、體會和感悟,為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將畢業設計與畢業實習有效結合,需要與學生實習的單位達成共識,將企業經營需求與畢業設計主題聯系在一起。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研究畢業設計諸方案中哪些是企業急需的,哪些是企業不需要的,來調整、確定畢業設計和實習方案。根據在實習過程中所參與的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學生可以進行多方位的設計。置于這樣特定的環境中,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檢測自己掌握與運用知識的能力與程度,查找差距。促使學生把畢業設計當作一次真正的工作來完成,并能促使學生在充分地挖掘自己潛能的同時充分感受和體驗工作狀態。畢業設計與畢業實習有效結合所產生的成果也正是設計知識的實際運用與創造性思想完美的“物化”。以社會需求為出發點,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熱情,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使畢業設計教學和畢業實習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使學生、學校和企業三者之間的關系得到和諧發展,互利共惠。培養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職高專院校的根本任務。面對社會多元化、市場多樣化等復雜多變的社會現象,以就業為導向,加強高職藝術設計教學,加快改革與發展的步伐,是我們藝術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去做的。
- 上一篇:老年教育五種關系調研報告
- 下一篇:以藝術教育為本質談繪畫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