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教學質量提升探析

時間:2022-04-23 04:23:50

導語:職校教學質量提升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校教學質量提升探析

一、全力把工作重點放在強化教學質量提升上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

1.明確職責。

院校的主要領導應從征地、蓋大樓、跑經費、爭招生指標等事務性瑣事中解放出來,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加強對學校教學工作的領導和精力投入,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育思想,深入教學第一線,了解教學工作,研究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切實落實教學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使全校的一切工作都服務于、服從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加強管理。

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重在各部門各環節全方位管理,建立一支具有較強質量意識、較強科學管理能力、較強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管理隊伍,對于學校全面質量管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能僅靠教學,要靠學校的整體工作,學校的各部門各環節的工作都應圍繞教育質量提升來進行。加強管理隊伍的建設,使之與師資隊伍建設同步發展甚至超前發展是辦好一所高校、提高教育質量的緊迫任務。

3.健全體系。

建立健全人才培養質量監控保障體系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要的手段。建立教育教學過程管理制度、教學質量檢查制度和教育信息反饋制度是質量管理的前提。人才培養是院校綜合管理的系統工程,教育質量是在這個系統工程的每個環節中逐步修煉的一個綜合過程,是全面素質的積累。只有抓實每個環節的質量,才能保證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因此,在整個人才培養工作中,既要有目標管理,更要有過程管理。過程管理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持續提高必需的步驟,只有高度重視每一個環節的過程管理,才能促進高等院校又快又好地發展。

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1.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要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

教師是學校最重要的資本,是辦學的主體。為適應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的需要,必須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師資隊伍,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第一保證。高學歷的畢業生只是高職院校教師來源渠道之一,高職院校教師隊伍更廣闊的空間在于積極引進具有“雙師”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有實踐經驗的技術骨干來充實教師隊伍。同時,積極聘請兼職教師,把兼職教師作為整個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建設和管理;兼職教師不但能夠很好地解決學校專業教師不足的問題,而且,能夠解決學校專職教師難以處理的一些實踐教學內容。來自行業企業的校外兼職教師成為實踐教學的重要力量,是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

2.建立符合學校長遠發展的師資隊伍建設長效機制。

學校應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和師資隊伍的現狀,科學合理定位,制定出符合學校長遠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在體制和機制上不斷改革,建立長效機制,為吸引和穩定人才提供制度保障,為廣大教師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例如,建立定期對在職教師有計劃進行強化培訓的機制,安排他們到一線行業企業參加實踐鍛煉、參與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培訓等工作,全面提高“雙師素質”尤為必要。應從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雙重需求出發,設立師資培養專項基金,積極為教師創造良好的進修條件,穩定教師隊伍。

三、實現專業的動態發展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專業是高等職業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專業建設是高等職業學校提高質量的核心內容,也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立足點。專業建設應符合學校的辦學目標和辦學定位,突出針對性和應用性。專業不能以是否齊全為目標,因為永遠全不了。隨著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實現專業的動態發展,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專業(專業方向)設置、調整的前提是立足于國情和地方經濟建設,適應產業發展的需求,突出自己的辦學特色,保證有力的師資支撐和質量優勢。依據社會需求調研和預測,與畢業生就業出路結合起來的基礎上科學論證、統籌規劃,實際上就是圍繞社會需求和滿足學生擇業的需要以及學校的辦學效益來進行的。專業不隨著社會需求動態發展,進而謀劃更長遠的發展路徑,學校就沒有生命力,也不可能有好的教育質量。

四、實現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動態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

高等職業教育永遠不能脫離市場需求這個導向,必須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實行動態管理,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不僅決定教學質量和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且決定人才培養質量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按照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個目標。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加強學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充分發揮、行業企業資源優勢,以真實工作任務及過程為調整依據、序化教學內容。要樹立與高職教育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學質量觀,構建新的課程體系不能只是修補或填充,要敢于舍棄那些陳舊的、重復的、實用性不強的、理論過深的東西。要大力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多少年不變或變化不大,不僅不利于發展,實際上就是原地踏步走,甚至就是倒退。要堅持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相結合、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文化素質與實踐能力相結合,國家職業資格證標準的要求與相關專業課相結合的原則,合理排序,建立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課程集合,融教、學、做為一體,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五、校內外實踐教學相互補充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選擇實踐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特點。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必須有一流的實訓基地作支撐,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零距離貼近。如果高等職業院校不與行業企業相結合,單憑學校的實訓教學條件,培養不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所以學校必須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加強合作的制度建設,規范合作運行的質量,創造合作發展的空間,讓行業企業看到實現合作后雙贏的前景。加強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實現實踐教學的互相補充,為學生走向社會做好充分的鋪墊,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選擇。逐步完善的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發展能力、更加有效地服務區域經濟和人的發展,是高等職業教育今后一個時期的核心任務。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和提升是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王建平常從淼王洪林工作單位: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