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初中政治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28 09:35:52
導語:新時期初中政治教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全新的時代,由于社會的快速發展,政治學科的教學越來越重要,在初中階段,政治屬于具有人文精神以及創新思維的科目之一,而且全新的課程準則給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總體改造確立了全新的方向。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的缺乏嚴重阻礙了課堂教學目標的總體完成。因此,高效的政治教學已為成教師們關注的焦點。
時代在不斷發展,社會也在逐步進步,因此思想政治課只要跟進時代的腳步,就可以富含生命力。由于新課程革新的全面進行,給從事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教師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其要求教師對過往基本的教育問題進行全面革新,同時要求教師不但要做課程的實行者,還必須做課程的探究者以及研發者。由于初中思想政治具有獨特的性質與特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理論和實際操作聯系起來,將知識和德育教育聯系起來。那么,怎樣展開思想政治教學,提升初中政治教學效果就變成了初中政治教師的主要任務。基于此,本文針對新時期初中政治教學展開進一步研究分析。
一、準確利用多媒體,構建愉快的課堂
由于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教學課堂生動、有效,教學模式不斷得到豐富。全新時期的教師必須擴大課堂教學的投入,合理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進而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電腦、投影儀以及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與措施引入課堂教學當中,利用視頻、聲音以及圖像等展現教學內容,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難題,增強課堂趣味性。由于多媒體的廣泛利用,各種方面的阻礙豐富了教學內容,降低了教學難度,縮短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教師的教學,優化教學步驟,如必須書寫的資料也被多媒體替代,就像板書設計和習題等。這樣不但可以降低師生的壓力,也可以提升效率,使得教師有較多的精力放在關注學生學習和研究教學方法上,從而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科學利用分層教學方式,重視因材施教
所有學生都是特殊的、多元化的、獨特的,學生有自己的特征以及興趣愛好,所以不能利用標準化的方法去培育學生,而是要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培育學生,也就是因材施教。初中階段學生的知識學習欲望以及接受水平相對較強,但也有一部分學生水平相對一般,所以教師就必須依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設計合理的分層教學計劃,以便讓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獲得全面的發展。在分層教學中,教師必須進一步掌握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并且依據其差異性設定階梯式的課堂提問,從而兼顧不同教育層次的學生。在教學評定過程中,依舊利用分層評定的方法,對層次不一樣的學生采用不一樣的評定方式。另外,教師還必須重視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以便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
三、向往友好的課堂活動,在師生溝通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標明確指出,想要給學生的綜合發展以及終生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的發展作為根本目的。因此,在探究式的教學過程中不但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這樣才能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同時要明白學生不僅是接受教育者,也是研究活動的主要人群,在教師為主要指導下,經過學習和研究獲得知識,促進智力發展。另外,在課堂教學中全面表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平等友好的課堂教學是必不可少的,故教師第一步必須轉換角色,明白自己全新的教學身份。有課程學家覺得,在目前的課程中,教師屬于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更加需要擔負起組織者、指導者以及參加者的職責,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全面調動教和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
四、在多元化的活動中,表現學生的核心作用
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必須在民主和平等的氣氛中實現,在合理與友好的教學活動中展開。在近年來的政治教學中,教師依舊是將自己作為主體,即便讓學生進行講說,也不可以出現和自己意見相反的內容。這樣的教學形式,在課堂中時刻充滿嚴肅的氣氛,因此要想緩解此類嚴肅的氛圍,就要給學生提供協作溝通的空間,以便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獨特看法。
五、結語
在全新的時代,就初中階段的政治教學而言,教師必須要重視在課堂教學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換句話說,想要初中思想政治課生動,高效,教師就要立足實際教學,不斷創新,創造出更多的課堂教學方式,并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實現高效的初中政治教學。
作者:王友文 單位:貴州省盤縣大山鎮大山中學
參考文獻
[1]何杰.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學[J].新課程(教研),2013,08(12):159-161.
[2]李淑敏.淺談初中政治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J].魅力中國,2014,11(21):139-140.
[3]馬以芳.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政治教學策略[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3,03(14):1102-1103.
- 上一篇:新課標下高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
- 下一篇:初中教育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