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2-08-28 03:19:02

導語:國際經濟學教學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經濟學教學反思

摘要:本文闡述了本科院校《國際經濟學》的主要課程內容與教學定位,從教師綜合素質偏弱、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等方面,指出了當前《國際經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廣東科技學院為例,從提高教師雙語教學能力、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深化運用案例式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學》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為廣東科技學院分析課程教學存在問題,針對性開展教學改革,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學;教學反思;廣東科技學院

當前,伴隨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劇,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更加密切,國際經濟形勢總體趨于好轉。作為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等專業的必修課程,《國際經濟學》主要以國際經濟活動、國際經濟關系等為教學內容,學習掌握本門課程,不僅能夠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提高專業素養,還能深化學生對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及發展趨勢的理解與認知[1]。從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角度,探討《國際經濟學》教學存在不足,研究針對性改進措施,對于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經濟學》課程內容與教學定位

(一)課程內容。《國際經濟學》最早起源于19世紀40年代,根植于傳統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學理論,是一般經濟學理論在國際經濟活動范圍內的應用于延伸,主要研究對象涉及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收支理論、匯率理論、要素的國際流動、國際投資理論、開放的宏觀經濟均衡等。不同教材的章節設置存在較大差異性,但基本都包括新李嘉圖主義貿易理論、克魯格曼貿易理論、新貿易政策理論、貿易內生性增長理論、不完全市場競爭理論、國際金融理論等內容[2]。(二)教學定位。《國際經濟學》課程內容涉及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宏觀經濟學等多個綜合性學科,既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經濟、金融等專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也是其他相關專業學生的主要選修課程,在學生本科階段學習過程中,擔負著從公共基礎到專業知識、從理論學習到實踐應用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作用。扎實掌握《國際經濟學》相關內容,能夠使學生建立基本的國際經濟關系分析框架,并能夠用課程所講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剖析當前國際社會的重大經濟事件及其背后的深層次誘因[3]。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國際經濟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綜合素質偏弱。《國際經濟學》不同于其他課程,由于理論的產生和發展主要在國外,相關的經典著作、教材、論文都是以外語的方式進行體現,即便是許多本土化的教材,也是在翻譯國外教材的基礎上整合而來。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人數和實力都比較雄厚,但具體針對《國際經濟學》教學則略顯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國際視野不夠,從海外歸來或有機會到海外進行考察見學的教師數量較少,導致教師對國際經濟的直觀感性認識不足;二是教師外語能力亟待提高,教師對于英語、德語、法語等第二語言的學習運用能力普遍欠缺,即便是常用的英語,也難以達到熟練閱讀外文專業資料、使用英語進行教學的程度[4]。(二)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國際經濟學》產生至今已有數十年,主要的內容都是經典的國際經濟理論、定理等,課程內容不僅抽象、理論性強,而且涉及領域廣、交叉學科多,學生普遍反映課程學習難度較大。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按照教材內容進行章節授課,甚至僅僅針對內容而講內容,不做引申、釋義與應用分析。由于課程內容本就十分宏觀抽象,教師不與當前發生的國際經濟事件進行聯系剖析,會導致學生理解困難,對課程學習失去興趣,影響今后的專業基礎能力。(三)教學方法相對單一。與其他課程類似,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由教師全堂進行理論灌輸,學生只能被動聽講,學生是否理解、是否有新的見解、是否真正掌握了國際經濟學原理等,無法在課堂上直接反饋給教師,不利于教學質量提高。同時,教學方法仍然主要依靠傳統的黑板板書和多媒體幻燈片,對最新的翻轉課堂、案例式教學、研討式教學等方法運用不足,難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創新學習的積極性[5]。

三、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學》教學質量的措施

廣東科技學院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管理學、經濟學、文學、藝術學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主要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包括機電工程系、計算機系、管理系、財經系、英語系、藝術系等多個院系。(一)提高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當前,采用雙學教學是國內其他高校《國際經濟學》教學的主要發展方向,廣東科技學院要瞄準趨勢,從以下兩個方面提高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一是增強教師的外語,尤其是英語讀、寫、教能力,可以利用本院已有的英語教學力量,開設專門的師資培訓班,也可將優秀、有發展潛力的教師送至國外相關大學進行專門培訓。二是優選《國際經濟學》教材,從國內外主流教材中,選擇難度適中、易于理解的英文原版教材,為教學開展創造有利條件[6]。(二)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國際經濟學》是國內外世界貿易、國際經濟、金融學等專業的主修課程,有許多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供引進。除了授課教材外,還包括優秀教師、課程教學視頻等。在優秀教師方面,廣東科技學院可以利用與國際、國內大學所建立的合作關系,邀請對方《國際經濟學》授課教師定期到本院開展交流,也可將本院優秀學生以聯合培養方式,到對方院校學習[7]。在課程教學視頻方面,學院可以積極加入國際、國內的著名慕課平臺,將其中的《國際經濟學》授課視頻作為本院相關專業的補充學習資料,進行輔助教學。(三)深化運用案例式教學方法。廣東科技學院是典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與研究型院校不同的是,所培養人才主要強調運用能力,對《國際經濟學》課程也是同樣,教材內的理論、原理、方法等內容,都需要體現在具體的實際應用中。案例式教學是將理論與實際運用相結合的橋梁,能夠體現出理論的具體應用場景和效果,有助于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以往廣東科技學院在教學中已經運用了案例式教學,但在存在案例過于簡單、分析不夠透徹、與當前國際熱點結合不緊密等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在后續的課程教學中,要著力解決上述問題,尤其是要突出案例與當前時事的結合性,借助案例式教學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8]。

四、結語

《國際經濟學》課程不僅是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同時也是其他專業學生理解認識國際經濟發展新形勢的媒介課程,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財經系是廣東科技學院的重要部系,所開設的財務管理、會計學、金融工程、投資學等,都需要學習《國際經濟學》課程,要不斷推進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并以該課程改革為抓手,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董巖輝.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高教學刊,2015(20):95-97.

[2]郭麗.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雞西大學學報,2014,14(9):17-19.

[3]趙秀娟,曹耘心.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6):119-120.

[4]代中強.《國際經濟學》課程本土案例教學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6,19(2):59-63.

[5]王威,朱廣華.《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實踐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與管理,2011,13(3):134-137.

[6]郭惠君,李思霖.關于國際經濟學教學方法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21):173+110.

[7]陳亞芹.淺析高校國際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8):263-264.

[8]武斐婕.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國際經濟學教學改革[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8(S1):151-153.

作者:陳環 單位:廣東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