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設計專業教育教學中反思

時間:2022-11-19 03:42:36

導語:職業院校設計專業教育教學中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院校設計專業教育教學中反思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大力扶持,高等職業院校的藍圖持續擴大,其中設計專業近些年較為熱門,在各高等職業院校中成為新增專業的首選。然而,由于設計專業的獨特性和豐富性,學生即使經過學校系統培訓學習,依舊不能滿足實際就業的需求。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市場為導向,使學生自身素質在人才競爭中更具優勢,成為職業院校教學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設計專業;獨特性和豐富性;實際就業需求;教學理念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國家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市場中各行各業對設計要求不斷更新,使得設計人才需求旺盛。職業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不僅肩負著向社會輸送專業人才和為國家培育后備力量的使命,還具有讓學生完成人生理想和職業抱負的責任。設計職業教育有其特殊性: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具備美術基礎的同時,還要掌握設計理論、設計軟件以及制作工藝;職業教育的培養時間不同于一般高校的學制時間,需要在設計專業教學中樹立屬于自己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本文結合當前教育發展和市場發展趨勢,以及設計專業的學生特點,對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狀以及職業院校設計專業教學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議。

一、職業院校設計專業學生特點

1.學生生源特點

職業院校的學生來源上不同于普通藝術院校和普通高校。普通藝術院校和普通高校是本科層次,藝術院校專業性更強,學生在入學前已經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專業上訓練和練習,都有著深厚的繪畫技能和創新能力,并且專業理論扎實。普通高校在專業性上比藝術院校稍弱,但是綜合能力更勝一籌。依靠高校自身的平臺和學科實力,可以吸引高素質的學生生源,進行強化培養。職業院校的學生生源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學校錄取時分數設置較低,但是對學生專業要求有一定的美術基礎。第二類是普通高招,對學生沒有設置專業要求,往往這類學生沒有專業基礎,但是對設計專業的喜愛和對就業的考慮,選擇報考就讀。

2.學生學習特點

職業院校以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為主,實際操作能力是培養重點,基于學制為三年,比一般高校少一年,所以在培養過程中提高了實操動手的比重,減少了理論知識學習的比重。喜愛并選擇設計專業的學生,苦于沒有基礎,起步階段稍顯吃力,學校和老師要多提供資源,加強基礎教育,減少學生畏難情緒。有部分學生出于學校分數的考慮而報考設計專業,需要在入讀后引導他們對設計專業有所了解,做好預熱工作,這樣有利于后續的專業學習,從思想上解除厭學情緒。針對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興趣、藝術素養、思維方式以及表達能力特點,學校和老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方法來引導學生,逐漸提高學習興趣,減少層次差異,取得教學效果是個值得不斷學習和探索的過程。

二、職業院校設計藝術專業教學現狀

1.教學滯后性

剛接觸全新的專業時,首先會對專業理論知識進行梳理,從整體上來對自己所學的專業進行了解,也為了后續學習奠定基礎。學校在設定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時沿用的一般文理科目專業的內容,而沒有針對設計專業的獨特性和豐富性進行一定的改動。一般高校的培養要求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科研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不符合職業院校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手段也不利于設計專業教學的開放性和自由性。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和制版工藝等,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缺少學習主動性和實踐性,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和束縛,違背了職業院校的教學特色和培養目標。

2.課程針對性

藝術設計專業中有細分的專業,不同的專業方向有自己的專業特性,那么在教學過程中也有自己的側重點,不能以偏概全,統一教學。比如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平面設計專業注重設計軟件的學習和運用,那么開展軟件學習的課程不宜過晚。動畫專業要求學生對造型能力較強,那么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情況,基礎素描、色彩、速寫的課時比重就要加大。室內設計是當下市場熱門專業,用人需求也比較旺盛。在培養學生時,空間感、創新思維都比較重要,同時社會實踐不可缺少,就要開展相應的實習實踐。一般職業院校在學生一年級會安排大量基礎課程,不論什么專業方向的基礎課程,素描、色彩都是統一練習繪畫靜物,過于單調這樣占據了學生大量學習時間,也消磨了學生學習興趣,給后續專業訓練帶來一定難度。

3.設計素質培養

職業院校的學生不同于藝術院校和普通高校學生,以就業為目標。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以自身能力來取得企業雇主的青睞。因此職業院校在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職業院校的學生,眼界和知識面都比較狹窄,相比一般高校學生,專業技能需要加強學習,設計素養也要迎頭趕上。作為一個設計專業的學生,設計能力來源于你的繪畫基礎技能,這種技能是表達設計師創意思維和設計思想的手段,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思維訓練、想象力訓練、創新訓練等進行相關課程培訓。針對性地根據高職學生特點安排基礎課程,課程門類眾多,根據專業大方向,結合小專業特性,有側重的設置專業基礎課程,課時量也相應改變。同時想要獲得扎實的美術基礎需要一定的時間培訓和練習才能獲得。教師的重要性不可忽視,這要求我們的教學隊伍有專業性人才,要有對教學不斷研究,實際與理論結合。

三、職業院校設計專業教學建議

1.教學內容設置符合設計專業特性

高職院校的設計專業課程應結合職業院校特點,增加實踐課程。基礎理論課程是設計專業學生能力的基石,專業技能課程解決職院學生的專業能力,這個部分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讓學生有扎實的設計能力,又有美術知識底蘊和美學素養。實踐課程是構建學生從學校面向社會的橋梁,讓學生學以致用三大課程之間相互聯系又相互交融,從而逐漸形成理論、專業、實操合一的人才。從開始設置足夠的基礎繪畫課程,讓學生具備基礎美術能力,教學手段靈活,根據學生情況改變目標,教學和就業結合,增強實踐能力。

2.產學結合

學校始終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場所,學校要向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平臺。作為職業院校,要為學生提供課堂實踐、社會實踐以及實習資源。符合職校培養應用型人才要求,課堂實踐作為一種真實社會就業的模擬,讓學生對就業有所準備。社會實踐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設計專業人員需要不斷在校外實踐中獲取經驗和教訓,將學校學到的轉化為現實。學校與企業、公司合作,建立就業實習基地,一方面學生設計專業對口、另一方面對企業、公司的資質進行了考察,學校利用自己的資源為學生搭建了發揮自己能力的平臺,促進學生更好的就業和實現自我價值。

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除了老師的引導,創新思維的訓練還有設計素養課程的安排學習,還有不同專業學生交叉學習,跨專業跨學科的方式讓學生開拓眼界、豐富知識面。工作室的建立,以老師帶隊,接觸社會服務設計項目。驅使學生主動去探索知識,老師作為輔導者的教學模式為主。有利于學生主動、積極地面對學習的未知面。

4.學生美學教育

設計專業教學不只是設計手法和技巧的訓練教育,而是站在設計師的角度去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問題,運用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融入自己的表達思想和設計理念,這要求學生不是設計“工人”,而是設計“創造師”。藝術設計中的設計部分學校通過專業課程的開設培養學生設計能力,而藝術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思想,是一種審美。美學在設計中尤為重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美學知識、審美素養,會自身設計表達產生積極的作用。當前社會各行各業對設計專業復合型應用人才需求不斷,職業院校根據自身學生特點,并結合社會的實際需求確定教學方法和方針,在教學上提供多角度視角,才能讓學生既有扎實的設計專業理論和技能,也有豐富的設計實踐能力。只有這樣,職業院校設計專業才能培養更多受到社會歡迎的人才,以便為國家更好地服務。

【參考文獻】

[1]湯燁鑫,湯瑾.職業導向下的高職院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研究略談[J].才智,2016

[2]胡萍.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院校藝術設計教學改革與探索[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6,18(6):15-18.

[3]司薇薇.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產學結合模式分析[J].職業,2018(7).

[4]付凌云,于紅梅.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機制研究[J].包裝世界,2012(4):76-78.

作者:唐藝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