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為本教育理念在中職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03-27 11:45:55
導語:自然為本教育理念在中職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自然為本”是源于設計思想的一種理念,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關系逐步明朗,“以自然為本”也是崇尚自然、順應自然、追求和諧統一的道家思想具體體現。[1]郭思樂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中包含“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以生動為本”“以生長為本”四要素,是課堂教學方法變革指導思想。當前,中職生有其一定獨特性,往往存在學習主動性、能動性方面不足,若采用生本教育理念中“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做法,會達不到預期成果,筆者認為,在中職生物理課堂教學中更應采取“以自然為本”的理念,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采用多樣方法相結合,關注學生、關注自然和關注現實,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自然為本”教學變革是“00”后中職生學習的必然選擇
“00”后中職生由于受社會環境與家庭環境影響,部分學生成為電腦、網絡等媒體作用下,團隊精神缺失、責任感缺失自我為中心“新人類”。[2]中職物理是一門初中到中職轉段過程的一門課程,加上課程本身特點,致使學生成為學困生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學習基礎差產生的影響
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往往在初中時學習基礎相對較差,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加上中考失利,家長對其期望的落差,導致在在學業和心理上存在雙重消極影響,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1)學習自信度不高,導致課程學習興趣度下降;(2)目標意識不強,得過且過,責任心相對薄弱;(3)違紀違規現象時有發生,部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二)學習功利意識產生的影響
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往往存在功利意識,其自身的學習品質與學習能力不足。由于中職學校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許多學生認為,來學校就是為了學技術,對物理這門專業基礎課不重視,認為太難也沒有必要學。正是對學科認識錯位和畏難情緒,導致學習困難,成為學困生的直接原因。
(三)學習準備不足產生的影響
任何學習都有學習準備的要求,包括一些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儲備。這些儲備的高低水平,將會對學生學習產生正向關聯,包括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動機等主要因素,而這方面恰恰是中職生最為薄弱的方面。
(四)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影響
中職學校的物理教學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中心,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其教學往往是為了完成主觀設計好的教學計劃,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實現“自然為本”教育理念三抓手
自然為本要求遵循教育的自然規律,以人本關懷為前提,根據學生特點,采用針對性的方式方法。
(一)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1.強化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如講授“運動和力”中質點的相關知識時,就在課堂教學中將撐桿跳高引入課堂,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之中,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2.教學內容與生活相結合。例如,在講到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同學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自行車,來讓學生更好的熟悉摩擦力的產生以及摩擦力的作用。自行車為什么能前進呢?[3]3.多種手段豐富課堂教學信息。例如,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可以適當的講解一些趣味的物理小故事,做一些趣味的物理演示實驗或者運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的展示課堂教學內容。通過一題多問式、一題多解式和一題多變式等形式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倡導“做中學、做中教”
1.設立問題,注重學生討論。物理是一門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如在講牛頓第三定律時,可以分析拔河比賽取勝的原因和物體為什么總是往下落等。通過與學生一同分析討論,在課堂交流中,將物理知識逐步融入,最后由學生共同總結出物理知識。2.取舍內容,化抽象為具體。物理中的公式、符號和概念等內容,往往是中職生學習比較困難的部分,學生在學習后覺得不懂或記不住,直接導致其不再繼續學習。老師需要將抽象的內容通過情景創設等方法,逐步將抽象轉為形象,充分利用物理實驗降低理解難度,激勵學生學習。如電阻串并聯、光的色散等。[4]3.設置故障,讓學生進行挑戰。課堂教學中教師若單純追求科學性和嚴密性,以“標準”答案講解的方式展開教學,對中職生而言,往往會事倍功半。教師需主動地把握課堂,在學生學習疲勞或分心時,適時將一些簡單的、學生易判斷的知識故意講錯,在學生適時提醒或教師主動提示下,進行錯誤解析,效果會增強,也易接近與學生距離。4.設立獎勵,注重理論教育。中職生在學習方面是一個相對不成熟的群體,易受打擊并失去自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吝嗇贊揚,隨時隨地進行適當夸獎,也是提高中職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洫劦男问娇梢允强陬^稱贊,也可以安排學生一些簡單任務(如小助講)等,會達到意料之外的收獲。
(三)分組學習創設合作學習氛圍
1.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進行觀察、實驗、交流、討論和思考,通過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究,彰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教師在探究中的“自我發展”和學生在探究中的“自主學習”。2.引導學生成立小組。遵循“同組異質”和“異組同質”的分組原則,保證各個學習小組的起點基本一樣,保證組內旺盛的合作和組際間積極的競爭。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學習見解,以包容之心對待學生,允許并激勵學生自主探索、闡明自己的觀點,實現師生關系的民主化。3.注重激發學習興趣。教師以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為基礎,創設物理問題情境,盡量從學生熟知的物理現象入手,拉近物理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距離。例如,現在的冬季一般都會有這樣一種現象:下雪后,路面上會有一層厚厚的雪,為了行車方便,會噴灑鹽水讓雪盡快融化,這是為什么,反映了哪種物理現象?4.信息技術融入課堂,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從而,刺激中職學生的感官,促使其對物理學習與探究產生興趣。例如:在講述光的傳播等相關知識時,如果只是以傳統口述的形式來講解,那么學生不會感興趣,甚至會出現厭煩情緒。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日食、月食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對“光沿直線傳播”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學生在看完視頻后,提出的問題也會明顯增多。
三、評價方式變革推動“自然為本”教學理念實現
經過多年實踐,針對目前中職生現狀,采用多元的過程性評價效果更好。
(一)多元評價形成學生課程成績
中職生理論學習能力相對較差,但對于形象思維及動手能力相對較強。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通過日常記載、適時激勵等方式加以評價。最終成績分成考試成績及評價兩部分,各占50%,實現掌握知識與過程學習狀態綜合的課程成績,以此激勵學生日常學習。
(二)實施日常激勵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采用加分為主、扣分為輔的激勵性辦法。在教學過程中將日常評價信息公開化,學生可以自主查尋,了解情況,通過適時個別指導達到學業指導目標。
(三)實施面對面評價
在每學期末,邀請學生家長到校,組成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學生面對面評價,將學生在學校、課堂、家中的具體情況做相應交流,通過交流,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水平,推進學生下階段學習動力。
作者:黃志杰 單位: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1]熊潔.淺談“以自然為本”理念在基礎美術中的重要性[J].藝術教育,2015(9):213.
[2]阿米娜•阿比提.對中職院校物理課堂教學的新探索[J].青年與社會,2013(11):295-296.
[3]夏蘭英.我是誰:班主任的角色界定——當8O后班主任遭遇00后學生[J].心事•教育策劃與管理,2014(13):13-14.
[4]郭志勇.“做中學,做中教”——芻議中職物理教學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J].技術物理教學,2013(1):31-32.
- 上一篇:三生教育理念下跆拳道教學理論研究
- 下一篇:幼兒數學蒙氏教育理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