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下學校游泳教學改革
時間:2022-09-22 11:12:16
導語: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下學校游泳教學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深刻理解“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思想的基礎上,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興趣及游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旨在為提高學校游泳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也為真正實現素質化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以人為本;游泳教學;教育理念
我國明確提出了現代教育應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這種轉變在很大程度上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把教育的重心轉向了學生素質全面培養、發展的軌道上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行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學校體育課程中融入以人為本的理念也是大勢所趨。游泳是學生較為喜歡的運動項目之一,很多原有的游泳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方法很難滿足當下學生的需求,因此,當前學校游泳教學應做出相應改變,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游泳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要為社會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才,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
1“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內涵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中所強調的以人為本,不僅適合于國家經濟建設的各個方面,而且對于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同樣具有戰略上的指導意義。以人為本指在教學中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潛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作為思考和行動的出發點及落腳點,在社會發展中以滿足學生的需要、提升學生的素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以人為本的教學是學生與教師之間互動、交往、合作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游泳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可以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更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及新時代人才的培養。針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和不同需求,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采取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提升游泳教學效果.
2“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游泳教學中的重要性
21世紀是人才激烈競爭、高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面對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挑戰,學校體育面向全體學生,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堅持以人為本教學思想,強調學生主動參與,著重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素質和能力,以實現學生終身的身心健康為根本目標,為全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游泳教學中的具體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以人為本體育教學思想強調游泳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使其自我發展的需求得到有效的滿足,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強化。其次,以人為本體育教學思想要對學生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具有規范與導向作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使游泳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具實效性。再次,以人為本體育教學思想實現了師生雙方在教學活動中地位的互換與角色的轉變,在游泳教學活動開展的進程中,逐漸培養學生游泳學習的自信心,有效激發與保持學生學習游泳的興趣,將游泳變成一種習慣,使其在游泳課學習后依然保持游泳健身的好習慣,使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意識。最后,以人為本教學理念要求游泳課的設計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使學生能夠有效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其社會實用價值。以人為本教學理念要求在游泳教學中老師除了把游泳的相關知識教授給學生外,還應該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掌握游泳運動技能、增強體質、提高自我生存綜合素質能力的同時,又能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學知識,正確搶救溺水者生命。只有培養出既會游泳技術和相關知識,又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質的學生,才算是高質量的游泳教學課。
3在游泳教學中實施“以人為本”教學理念
3.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特別強調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核心地位與主體作用,并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教授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應進行多方面的指導,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所有學生。在游泳教學過程中提倡學生參與確定目標、把握學習進度和目標達成的評價體系,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使課堂真正活躍起來。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充分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教師在游泳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其扎實的游泳基本功。為了實現以人為本教學思想在游泳教學中的有機滲透,體育教師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充分的尊重,要求在游泳教學中必須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彼此協調的活動,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使其自我發展需求得到有效的滿足。
3.2培養學生對游泳運動的興趣
游泳課教學任務要從單純的身體鍛煉和體能達標轉變成把游泳運動當作學生個體發展的延伸性學習活動。運動興趣是和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互聯系的意向活動,是個性的最直接的體現。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態度,用更有效地教學方法使學生愉快、扎實地學好,練好游泳技術,并讓學生喜歡上游泳課。游泳教學應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應與學生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以及相互支撐的新型關系,教師真誠、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游泳課上關心學生的情感體驗,盡量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和愛好,有助于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游泳運動的樂趣。
3.3制定游泳教學目標
以人為本的游泳教學目標是確定游泳教學的根本方向,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對學校體育教學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以學生的興趣、需要為出發點,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要求,同時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鍛煉習慣,不僅重視學生在校期間應達成的教學目標,還應考慮終身體育鍛煉的長遠目標,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游泳教學還要以社會為價值主體,滿足社會需要,以便因材施教、激發潛能,確保每一位學生受益。以人為本的游泳教學理念從傳統的育體轉變為育人,加強了學生情意目標的培育,更加符合當前的教育形勢。
3.4制定游泳教學內容
游泳教學內容以游泳運動的基本動作技術為基礎,以學生的興趣、體驗樂趣、發展自我為出發點,以完成教學目的和任務為主要依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游泳教學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學內容的設置在滿足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及社會需求等,科學合理地修訂游泳教學過程和難度要求,使其更加適合學生的身體條件和接受能力。同時,教學內容要注重娛樂性和健身功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游泳運動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游泳興趣,把游泳鍛煉當成習慣,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教學內容還要注重學生游泳運動安全及發生意外時的應對措施等知識的傳授,保障學生在學習游泳過程中及日后游泳鍛煉時的安全問題。
3.5制定游泳教學方法
以人為本的游泳教學方法,要求擯棄以教代學或以學代教的片面性,其最大特點就是充分體現學生在游泳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參與的作用,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增加游泳教學方法的新穎性和娛樂性,在教師指導、啟發下,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由過去的學生跟著練轉向為學生自主練為主,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育人效果。在游泳教學中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動作技術難點和學生難以理解感知的動作形象生動的展現在他們的面前,使學生能夠更直觀的體會到動作技術,進而更快、更準確地掌握游泳技術。同時在教學方法上要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特點實施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對最佳的游泳學習效果。另外游泳教學還要營造輕松、活潑、歡樂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掌握了游泳知識,提高了游泳技能的同時,還能體會到游泳帶來的樂趣。
3.6制定游泳教學評價體系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游泳教學評價最主要的功能是改進、反饋、調控、改進評價工作努力的方向,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游泳教學的評價是促進游泳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依據。如果評價過分強調量化,不但偏離了學生學習游泳的初衷,而且也不能準確反應學生游泳學習的整個動態過程,從而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以人為本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評價應特別強調個體差異,把考核評價作為激勵、鼓舞和喚醒學生積極參加游泳課鍛煉的動力,在成績評價中重視努力程度、學習態度、進步幅度等因素。對游泳教學的評價應該合理地采用綜合評價法,如學生自評、互評,師生結合評價方式,對學生掌握的游泳知識、技能及課堂表現等講行綜合評價。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既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又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4小結
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已成為21世紀教育的基本理念。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與踐行是促進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學生自我價值與人文價值的有效理論載體。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做教學活動的主體。學校游泳教學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在因材施教的前提條件下,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去把握游泳教學的目標,適當調整和豐富游泳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游泳教學的方法,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努力及進步幅度,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另外,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而不是流于形式。學校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確立終身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健康第一的意識,并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從而獲得終身的效益。
參考文獻:
[1]李培,田建強,賈珍榮.“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實踐探析[J].學理論,2010(6):130-131.
[2]楊叔子,余東升.堅持“以人為本”走素質教育之路[J].中國高等教育,2010(7):4-6.
[3]楊耀光.基于“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3,26(3):61.
[4]鄭鳴.堅持科學的教育發展觀樹立以人為本教育思想[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1):1-4.
[5]劉仁健,李培文.實施“以人為本”的現代體育教學途徑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1(3):123-124.
[6]曹桂祥,黃欣加.“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啟示[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7(3):7-7.
作者:趙治國 單位:上海市敬業中學體育部
- 上一篇:通識教育下中醫藥院校入學教育探索
- 下一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探析
精品范文
3以人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