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理念在素質教育的作用
時間:2022-12-04 10:58:18
導語:音樂教育理念在素質教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理念在高校素質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音樂學院的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各大院校越來越重視音樂教育理念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開展,因此,音樂教育成為當今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熱門話題之一。本文通過對音樂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進行分析,介紹音樂教育理念在音樂院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理念;素質教育;音樂學院
在音樂學院素質教育中,我們重點研究對象是學生的心里素質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音樂教育理念對培養音樂學院學生心里素質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理解和接受音樂教育理念在音樂高校教育的開展對如何擺脫目前素質教育所遇到的問題,處于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所說的音樂教育理念是指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奧爾夫教育理念認為音樂的原本性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不斷的提高學生的表現欲和原創力,因此,在高校學院素質教育中音樂教育理念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音樂教育理念的內涵
本文所講的音樂教育理念是指奧爾夫教育理念,奧爾夫教育理念是卡爾•奧爾夫經過長期的不斷總結和創新中形成的一種教育理念,這種理念重視音樂的原本性教育,同時也具有綜合性和創造性的特點。音樂的原本性并不僅僅指音樂本身,這種原本性是以節奏為紐帶,將音樂的動作、舞蹈和語言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是指每個人都是音樂的參與者,即:參與音樂活動的人不僅僅作為聽眾的角色,而且也要成為音樂演唱的主體,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音樂的原本性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的一種讓每一個人都能學會和體驗音樂的樂趣,從而使音樂更加的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在學習音樂中創造性和表現欲望,實現音樂教育的目的。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具有“人本性”“參與性”“即興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通過藝人為本的音樂教學理念,從人的本質出發探討音樂的真諦(人本性),不斷的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演奏的時間活動中(參與性),培養學生的即興表演能力(即興性),進而達到讓學生不僅能夠在音樂教育中獲得對音樂的欣賞。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對音樂教育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音樂教育中不斷的了解音樂的內涵,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
二、音樂院校素質教育的內涵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總要組成部分是藝術教育的主體,能夠幫助音樂院校的學生獲得個性的發展,不斷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情操,提高音樂學院學生自我素養,開發音樂學院學生的智力,促進音樂學院的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因此在音樂院校中開展素質教育是勢在必行的發展趨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新時代賦予了音樂院校素質教育新的內涵,在素質教育新的內涵的指引下,我國音樂學院的學生知識結構和學習領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一)素質教育的定義。素質教育是指以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目的的,遵從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不斷滿足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的開發人的潛能,不斷的健全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音樂院校素質教育的本質就是以提高音樂院校學生的素質為目標的教育。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音樂院校的素質教育也發生著根本的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有把握住其本質,在不斷的變化中仍然圍繞一個主題進行,不斷的提高音樂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能夠勝任未來的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二)素質教育對音樂院校學生的深遠影響。隨著素質教育在音樂院校重視程度的提高,素質教育對音樂院校的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素質教育改善了音樂院校的學習環境,擴大了音樂學院學生的學習范圍,從而改善了音樂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音樂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其次,素質教育在音樂學院的開展,不斷的促進學生的交流范圍,有助于學生交往過程中的理性認識,促進學生們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增強大學生的團隊精神,提升集體意識。最后,通過素質教育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心里健康的全面發展,健全和完善音樂院校學生的性格,規范學生的行為準則,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音樂教育理念在音樂學院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音樂是通過旋律和節奏的手段向人們塑造聽覺形象,不斷的通過聽覺訓練去影響學生,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幫助學生在不斷的提高知識的同時領悟生活的嘗試,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主性,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使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更加的符合人民群眾的需求,滿足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的提高音樂院校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開闊學生的視線,讓學生創作音樂作品時更加有靈感,提升學生掌握音樂素材的能力。(一)音樂教育理念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音樂院校素質教育中音樂教學理念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心理是音樂教育理念中的基本內涵,要求音樂教育通過實踐教學達到審美教學的目的。審美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過后天的不斷培養,在音樂院校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更多的實踐教學方式,利用音樂教學理念中的原本性的特征,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斷優化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創造性能力。審美能力的提高,是音樂學院學生對音樂專業領域認識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礎,只有不斷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不斷的讓學生在對作品進行審美的過程中掌握作品中刻畫的人物內心世界,感悟創作者創作音樂時候的思維情感,領悟創作者在音樂創作過程的時代背景,利用審美能力,抓取創作素材。因此,音樂教育理念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具有深遠的意義。(二)音樂教育理念的原本性教育讓學生感悟音樂的原始美。音樂教育理念的“原本性”在音樂院校素質教育中讓學生感悟到音樂的原始美,將學生的認知通過感覺去協調,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從根本上感悟音樂的本質特征,跟隨音樂的節奏和動作,感悟音樂的魅力和靈感,不斷提升音樂人的基本素養,激發音樂學院的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音樂學院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徹底的融入音樂,親自參與,回歸人本。通過不斷的感悟音樂的原始美,在欣賞音樂作品時,能夠親身體驗到所欣賞作品的創作者真是的情感,體驗音樂創作時的時代背景,了解音樂的真是內涵,讓學生更好的感受音樂的原始美,提升音樂院校學生的感情色彩,激發學生的創作出更好的音樂作品。(三)音樂教育理念可以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音樂的創作中去。音樂教育理念的原本性要求人人參與,既要成為音樂的欣賞者,也要成為音樂的演出者,更要成為音樂的創作者,而這種步驟是循序漸進的。一個好的創作者需要從音樂的欣賞開始,通過對音樂不斷的欣賞,不斷的在音樂的欣賞中獲取音樂的內涵,通過獲得的音樂內涵總結音樂的規律,參與到音樂的演唱過程中,在不斷的參與演唱中體會音樂所表達的基本訴求,領悟音樂的本質,在領悟到音樂的本質的基礎上積極的去創作音樂。這一系列的步驟是音樂學院學院系統的學習方法,是音樂教育理念融入到音樂院校素質教育中作用的結果。
四、結語
音樂教育理念的“人本性”“參與性”“即興性”和“綜合性”特點決定了音樂教育理念在音樂學院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在音樂學院素質教育中,音樂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的各項心里素質,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參與性和即興創作型,為學生應對工作中的環境提出了契機。因此,音樂院校素質教育中音樂教學理念的研究是任重而道遠的過程,通過不斷的研究音樂教學理念與音樂院校素質教育的關系,才能不斷的獲得更加優秀的教學方法,不斷的提高音樂學院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錦康,張馳.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高校音樂教學分析[J].好家長,2017,(16):251.
[2]李愛國.音樂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及對策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3]譚秀麗.音樂教育理念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錦州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112-113+118.
[4]王芳芝.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下的幼兒音樂教育[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5]王薪舒.音樂教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西部科技,2011,10(11):95-96.
作者:譚璟 單位:貴州大學音樂學院
- 上一篇:生物教學教育理念研究
- 下一篇:幼兒音樂欣賞教學理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