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學位教育研究現在與內容分析

時間:2022-06-12 03:09:26

導語:雙學位教育研究現在與內容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雙學位教育研究現在與內容分析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間交流與合作愈發頻繁,學科之間滲透、交叉的趨勢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的發展不能盲目,教育必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目前,隨著多元社會的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雙學位教育作為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改革嘗試,成為相關學者研究的熱點。

一、我國雙學位教育的研究現狀

(一)雙學位教育文獻數量

筆者以“雙學位”為“篇名”在清華同方數據庫對1980年1月至2013年12月間全部文獻進行搜索,剔除非學術性論文,共搜索到文獻158篇,以年份劃分,1983年1篇,1985年2篇,1986年2篇,1990年2篇,1991年2篇,1993年1篇,1995年1篇,1996年1篇,2000年1篇,2003年5篇,2004年5篇,2005年4篇,2006年5篇,2007年7篇,2008年9篇,2009年13篇,2010年21篇,2011年19篇,2012年32篇,2013年25篇。由于雙學位教育對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及提高就業能力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因此以雙學位教育為研究主題的文獻數量自2003年開始逐步穩定和提升,并在相關學科專業開始了改革實踐。

(二)關于雙學位教育的研究方法

從文獻的研究方法來看,屬于實證研究論文的有53篇,約占文獻總數的33%,主要是對高校雙學位教育的實踐進行總結以及圍繞雙學位教育實踐工作所做的調查。2003年以前此類的研究文獻很少,2003年逐步增多,說明我國學者在開展雙學位教育實踐研究后,日益注重歸納總結實踐中的經驗,并嘗試建立相關的理論。非實證研究論文105篇,主要內容涉及對雙學位教育模式、理念研究,對雙學位教育的回顧與思考,對某一學科專業試行雙學位的探討等。但是,對雙學位教育理論的研究仍較零散、不成體系。

二、對雙學位教育研究內容的分析

(一)我國雙學位教育理論的研究

1.雙學位教育概念的研究。關于雙學位教育的概念,多數高校教育工作者包括1998年以前從事雙學位教育研究的學者容易將之與第二學位的概念混淆。雙學位是指在校本科生在修讀所學專業獲取學士學位的同時,又修讀其它學科門類的專業而獲取的學位。主修的專業與輔修的專業必須屬于不同的學科門類。雙學位教育由學校自主開辦。第二學位專業的設立需經國家教育部門批準,學生要經過必要的資格審查與入學考試、考核,依據一定的規則錄取。值得一提的是,造成概念混淆的原因之一是雙學位教育的定位問題。王峰等在《雙學位本科教育定位研究》中分析了雙學位教育定位中的誤區,指出在定位雙學位教育時應正確處理雙學位教育與第一專業本科教育、就業取向、資金積累等的關系。認為雙學位教育是綜合考慮人才培養、學科交叉融合等的一種新型的本科教育模式。2.雙學位教育發展階段的研究。筆者整理了對我國雙學位教育發展階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兩種提法。李莉將我國雙學位教育發展階段分為20世紀80年代的試行階段和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改革發展階段。并總結出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雙學位教育制度由重點院校向普通院校擴展,從綜合院校向單科院校延伸,以校際合作、多樣管理為特點的制度改革彰顯了人性化管理的時代精神,淡化了過濃的專業色彩,逐漸打破了學科和專業壁壘,為現代人才的培養創造了現實條件。葉雙等將雙學位教育模式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試行時期(1978—1986年)、推廣時期(1986—1999年)、創新時期(1999—現在)。其劃分界限為: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和全國教育工作大會的召開以及教育部倡導部分高校學習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重新探索學分制、選課制、主輔修制等教學管理模式,并進行小范圍試點;1986年,學分制和輔修、雙學位模式等教學管理制度在全國高校鋪開;1999年,部分高校的輔修、雙學位模式進行大膽嘗試,比如區域聯合辦學、國際交流等。3.雙學位教育實施模式的研究。關于雙學位教育實施模式的理論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劉秀娥等提出雙學位教育可以從本校、區域高校和國際合作三個層面來開設。以學科專業為依托,實施校內雙學位教育;高校間開展合作,實施區域雙學位教育;發展對外合作辦學,實施國際雙學位教育。陳學敏等認為應從構建以學分制為核心的教學管理體系、統一雙學位本科教育質量管理標準、加強雙學位本科教育的理論研究等三方面進一步發展雙學位教育。李莉則認為需要在專業設置、質量保障和學習指導三方面繼續向前推進雙學位教育。4.雙學位教育必要性的研究。目前,雙學位教育必要性的研究主要有四個層面:一是在社會需求層面,雙學位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個有益嘗試,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單一的專門型人才培養的缺陷。二是在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層面,雙學位教育適應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適應社會能力、就業能力等,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是在高校自身發展層面,雙學位教育可以充分利用高校或者高校群的教育資源,無需投入過多的資源,即可取得良好的人才培養效果。四是在學生發展層面,雙學位教育有利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支持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進一步學習的機會。

(二)我國雙學位教育的實證研究

1.高校開展雙學位教育的措施。有些高校已經采取一些措施,使雙學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清華大學本科教育改革研究試驗組及孫哲對清華大學實施雙學位的目的、培養要求、培養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進行了論述;葉雙等對華南理工大學、上海區域高校聯合辦學、武漢地區七校聯合辦學以及部分高校與國外高校聯合開展雙學位教育情況進行了案例分析。2.對雙學位教育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我國學者對高校雙學位教育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大學生雙學位學習需求與滿意度,雙學位教育制度執行狀況,教師對雙學位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手段、教材、考核方式以及雙學位畢業生就業情況等。如梁麗等對武漢地區聯合辦學修讀英語專業第二學位的1080名工學、理學、醫學以及人文學科下屬的幾十個專業的學生就英語雙學位辦學模式的滿意度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得出結論:該校英語雙學位辦學模式及教學效果得到學生和社會的認可;英語雙學位模式是一條有效的辦學途徑。李雄鷹等以蘭州大學應用心理學雙學位班為例,分析了雙學位學習與本專業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比較雙學位學生和非雙學位學生是否存在差異,以此分析雙學位與專業學習間的關系。

三、總體特點與未來的方向

(一)總體特點

目前,關于高校雙學位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文獻不多,總體而言研究仍不夠系統,體制上、管理上的研究未有觸及,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有學者在該領域努力開拓。同時,在我們搜集到的文獻中,雙學位教育適用性研究主要是在不同專業特點情況下,結合雙學位教育的理論提出對策和建議,實踐研究方面以“專業+英語”的模式居多。

(二)未來的方向

1.雙學位教育的研究對象將逐漸從高校走向社會。雙學位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高校領導及有關職能部門、教師、學生、用人單位等多方面的配合。所以,研究對象將逐漸從高校延伸到社會,研究領域從教育拓展到經濟、文化等領域。2.雙學位教育的研究視闕將進一步擴大。目前關于雙學位教育的研究都集中在教育學領域,學科視角不平衡,領域研究不夠全面。因為對雙學位教育的深入研究是在近幾年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才逐步開始的,可以說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從其它視角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分析。從教育學角度研究的文獻看,大部分文章理論不夠深刻,實踐性研究少,觀點新穎、有創意的文獻少。文獻數量雖逐年遞增,但文獻質量進步不大。學科視角的局限性,在客觀上限制了研究本身的進一步深入和對實踐的指導功效。此外,探索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學科專業的特性是對雙學位教育更加細致的研究,以后應涉及更多專業研究。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將會從更多的學科視角如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進行理論和實踐性研究。3.國外雙學位教育研究將進一步加強。文獻中介紹國外雙學位教育現狀的僅有4篇,主要是介紹美國、日本等國家雙學位教育情況。說明我國學者對國外雙學位教育的研究極少,且停留在簡單的介紹階段。文獻的寫作模式一般是先介紹國外雙學位教育現狀,然后提出我國高校開展雙學位教育的建議,并未進行深入的辨析與研究。如何將國外雙學位教育成功的經驗及其實施過程中的教訓更多更全面的應用于指導我國高校雙學位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中來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4.雙學位教育政策層面的研究將進一步顯現。目前,國家對高校開展雙學位教育工作沒有明確的政策導向和具體的制度規范。雙學位教育的概念、標準、管理等諸多問題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操作上都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在就業及人事相關政策上,并沒有將接受雙學位教育的學生與普通畢業生區別對待。因此,如何更好的在國家政策層面出臺相應的制度并有效實施,規范對雙學位教育的宏觀管理,從而鼓勵更多的學生主動地進行跨學科的學習和研究活動,將是未來學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5.多渠道共享雙學位教育資源將進一步發展。國內部分高校之間、國內高校與國外高校聯合開辦雙學位教育的成功案例,已充分說明了高校之間特別是單科類與綜合性高校、單科類高校之間教育資源共享對雙學位教育發展的重要性。這種教育資源共享的根本目的就是搭建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平臺,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更多的學習機會,這正是與現代高等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因此多渠道共享教育資源是雙學位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結語

我國學者對雙學位教育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領域需要拓寬,理論研究要深刻,要與實踐相適合,實證研究要加強。為了突破已有研究的局限,我們應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已有的先進管理思想和改革研究成果,并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以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學科作為理論支撐,對高校雙學位教育做系統的理論研究,以期探索出適合國內高校特點的一套科學、系統、規范的雙學位教育理論模式與相關實踐策略。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雙學位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出高層次的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容敏華 單位:廣西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