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學徒制中職汽車維修專業教學探索
時間:2022-06-04 05:10:16
導語:現代學徒制中職汽車維修專業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代學徒制的提出是技能教育發展的必然過程,現代學徒制融合了企業、學校、學生三方,那么需要一個信息化的管理,也是一個必然的手段。本文主要從中職學校汽修專業教學現狀調研、中職汽修專業“現代學徒制”的運用、學校汽修專業現代學徒制實施方案的有效路徑,探討“現代學徒制”如何運用到汽車維修與應用專業教學中。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中職學校汽修專業教學現狀調研
1.1教師師資隊伍水平不充足通過調研發現,中職學校汽修專業教師中,一部分的老師是從其它專業轉行而來,雖然實踐技能較強,但沒有受過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培訓,更無相關企業實踐經歷,缺乏對汽修行業的整體認識。我校汽修專業在校生近300人,共7名專業課老師,其中有2名老師是本科專業畢業,其他5名教師是從其他專業改行過來,無相關汽修企業實踐經驗,導致專業教師選擇在黑板上“教學汽車”,很難實現理實相一體,課堂講解抽象空洞,枯燥無味。
1.2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不合理調研來看縣域中職學校的汽修專業和企業合作較少,在專業建設過程中,難以把握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方向,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企業參與度較少,發生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嚴重脫節,導致培養專業畢業生跟不上汽修企業的步伐,不能滿足汽修行業最新發展動向。因此專業學生畢業后,專業能力得不到企業的認可,出現企業對畢業生進行二次培訓的尷尬局面。
1.3專業教學理念發展相對滯后在汽車維修專業教學中,專業教師教學理念得不到進一步更新。1)專業教師偏向于課本知識的教學,且教材內容更新速度較慢,與行業技術發展的腳步不一致,出現學校教學以課本知識為主,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理論學習與專業技能培訓。2)在專業教學中,教師不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擔心實操教學存在安全隱患,不愿采用理實一體化開展專業教學,不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
1.4專業教學缺乏職業素養養成教育中職學校因辦學經費投入、師資力量缺乏等原因,把大部分資源和精力集中在專業技能教育模塊,從某種意義上忽視了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和培養。特別是縣域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大多來自于接觸不到優質教育資源的偏遠農村,基礎知識不扎實,有厭學情緒,其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亟需改善。而教師缺乏對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意識,只顧上好自己的課本知識,導致學生職業素養得不到培養。
2中職汽修專業“現代學徒制”的運用探索
2.1學校為學生配備三名導師導師一:學校汽車維修與應用專業教師,選派專業骨干教師進入汽車維修企業,擔任企業工程師的助理講師,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技術改革、研發等。導師二:企業師傅由一線骨干技術擔任,積極開展“傳幫帶”培養專業學生,深入到課堂教學中,參與校本教材、教學資源開發。導師三:是職業導師,應該由學校職業生涯規劃師(德育課教師或心理輔導老師等人員擔任),對專業學生就業創業、職業發展、職業規劃等全程跟蹤。
2.2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展“雙元育人”學校和合作企業共同簽署“現代學徒制”緊密合作培養協議,構建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汽車產業需求調研,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產業需求、行業標準、專業課程教學及生產經營高度銜接,以培養汽車企業需求人才。同時學校與企業構建“雙元育人”人才培養體系,職業學校專業教師側重教授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企業師傅著重在實際崗位中教授操作技能知識,這樣將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技能實現完美融合。在此基礎上,推動企業與校方按照教學標準制定考核細則,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與技能培訓效果進行雙重考核,從而實現對學生雙身份、雙教學、雙考核的“雙元育人”模式。
2.3推動簽訂三方人才培養協議由職業學校、企業、學生簽訂三方人才培養方案。其中學校領導和合作企業高層組成決策層,主要協商關鍵性問題,合作方案簽定;學校和汽車企業中層組成執行層,負責各項管理工作有效的開展;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為學生教學。
3學校汽修專業“現代學徒制”實施的有效路徑
3.1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平臺2018年9月,學校與邁凱潤集團簽署合作辦學協議,有效開展深層次校企合作:校內外開設營業性標準汽車4S店作為學生專業實訓基地,對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美容與維修2個專業開展學徒制試點人才培養工程。在運行過程中,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構建現代學徒制培養體系,在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等方面有效對接。
3.2建立“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中職學校汽車維修與應用專業“現代學徒制”的開展,將以“學校本位”與“企業本位”為基礎構建“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將重點放在開發企業人才培養方案上,將學生培養分為學校教育與企業教育。在校企的共同合作下完成現代學徒制“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3.3建立“課崗通融、能力遞進”的課程目前學徒制的課程主要以工作過程和職業生涯發展為導向,理論課程要在實踐的基礎之上。校企在培養人才時要注重新的課程體系,這樣對學生以后的工作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實施課程考核與工作業績考核、師傅評價與學習成績互認和銜接,這樣使課程教學內容和汽車崗位實踐完全融通,解決單純學校培養與企業實踐不吻合現象。
3.4打造專兼相結合的“雙師”教學團隊,建立“雙標準”考核評價體系在實施現代學徒制過程中,企業的師傅與學校的老師要對學生同時承擔教學任務。所以要建立“學業標準”與“學徒標準”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根據汽車企業人才培養要求,在制定考核標準時,要根據學生在工作中的學習情況做出評價,要求學生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以便于創業和就業。
參考文獻
[1]劉春科,潘世華.汽車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探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6):127-129.
[2]朱小燕.汽車營銷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2):20.
作者:沈麗達 單位: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分析
- 下一篇:大學思政教育傳統文化有效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