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作曲課程改革初探

時間:2022-07-03 08:43:20

導語:音樂學作曲課程改革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學作曲課程改革初探

在高校音樂學作曲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講解傳統的作曲方法并不是主要的教學目標,而是引導學生跟隨音樂作曲技巧發展的趨勢,不斷拓展自身的音樂創新思維,在傳統音樂作曲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完善,推動我國音樂藝術的發展,進而培養出高素質、高能力的音樂作曲人才,滿足社會音樂人才的需求。本文將以高校音樂學作曲的理論課程改革初探為主題,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詳細分析和探討。

一、高校音樂作曲課程教學現狀

如今,在高校音樂作曲教學課程中,主要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教師們從本質上對其進行詳細掌握,進而進行創新和改善,促進高校音樂作曲理論課程的改革順利實現。第一,高校音樂作曲教學內容不合理。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西方音樂影響著我國音樂的發展,在高校音樂教學內容中呈現出以西方音樂為主,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我國傳統音樂的教學。同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學課程安排不合理,音樂成了選修課,與其他課程相比,教學時間大幅度縮短,使得高校對音樂教學不重視。第二,高校音樂教育思想落后,學生們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在音樂作曲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以講解為主,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形成枯燥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缺乏引導學生將已學到的音樂作曲知識運用于實踐中,降低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程度和運用能力。另外,學生們在音樂作曲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形成一種只是了解和玩樂的學習心態,整體性抑制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

二、高校音樂作曲課程優化方向

實現高校音樂作曲課程的改革,主要目的是促進我國音樂文化的發展,所以教師需要明確自身優化的目標,進而形成一個完善的課程優化體系,從整體上提高高校音樂作曲理論課程教學的質量。第一,借鑒西方的音樂教學模式。在西方音樂教學過程中,將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于學生們,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高效完成音樂作曲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而培養出高素質、高能力的音樂作曲人才,實現西方音樂文化的發展。但是,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別,教師不能夠將西方音樂教學體系運用于高校音樂教學中,而是理解和分析西方音樂教學體系的精髓,進而根據我國音樂教學情況創新出一種符合的教學體系,推動高校音樂作曲課程教學的改革。第二,重視我國傳統音樂作曲的教學。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創新,音樂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音樂作曲方面擁有自身的方法和技巧,并且符合人們的精神需求。所以,在高校音樂課程優化的過程中,重視傳統音樂作曲方法的教學,向學生講解音樂作曲主要發展歷程,引導他們掌握傳統音樂作曲的方法,為提高其音樂作曲能力打下夯實的基礎。讓學生結合如今音樂作曲發展的方向,創新自身音樂作曲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同時促進我國傳統音樂作曲文化的傳承。

三、高校音樂作曲課程改革方法

在高校音樂課程改革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是主要內容,確立學生在音樂教學課堂的主體地位,向學生提供作曲理論知識學習的方向,拓展學生的音樂作曲思維和理論知識,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認知程度,進而實現高校音樂作曲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比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根據音樂作曲理論教材進行詳細分析,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思路進行學習和探討。其次向學生提供相應的參考文獻,輔助學生對作曲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最后,教師們通過運用互聯網設備,向學生展示教材之外的作曲理論知識,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面,促進學生音樂作曲思想與時俱進,滿足社會音樂人才的需求。另外,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根據學生對音樂作曲理論知識的認知程度,精心設計出合理的音樂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思考和分析,同時在小組內積極發表自身見解,形成一個積極活躍的小組探討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高學生對音樂作曲理論知識的掌握和認知程度,實現高校音樂作曲教學改革。

總而言之,在高校音樂學作曲的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觀念,結合理論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明確自身課程改革的方向,進而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在音樂作曲方面跟隨時展的需要,不斷創新自身音樂作曲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和作曲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銳.對高校作曲基礎理論課程改革的思考[J].黃河之聲,2014,(6):25.

[2]徐寧.新時期下高校作曲教學的變革思考[J].音樂大觀,2014,(5):4-7.

作者:李嚴梅 單位:河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