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改革探討
時間:2022-08-09 10:31:43
導語: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促使高校近一段時期以來不斷的擴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人才需求,但高精尖人才依舊十分短缺,加快課程改革依舊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理論與實踐證明,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是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改革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改善環境設計相關課程教學,強化實踐教學效果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
工作室模式由包豪斯學院的“作坊制”發展演化而來,包豪斯學院認為藝術是教不會的,但工藝與技藝是可以教會的,由此誕生了作坊制。在作坊制中,學生們可以體驗到與實際生產非常接近的生產模式,并參與其中手腦并用的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對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對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創新研發能力培養具有非常明顯的正向作用,其以技術實踐為導向,以建構主義教育教學、教育評價機制等作為理論基礎,將藝術與技術有效結合,是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原型。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是一個開放的、實踐化的教學平臺,它將教室、實踐與課程教學有效的組織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完善的工作室教學體系。作為一個完整的、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體系,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包括:教學管理制度、教學形式、師資配備、教學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工作室教學模式管理制度體系的建設應由高校院系進行自主管理,以體現這一教學平臺相對的自由性[1]。在環境設計專業相關課程的設計上首先應制定專業教學大綱,確立專業發展目標,建立教學考評體系,成立專業學科組,由專業學科組負責組建工作室教學平臺,分別負責專業研究、專業發展方向研究,對外合作研究等等。師資配備以環境設計專業所涉及到的學科為主,包括技術、藝術、審美、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市場、材料等多個學科師資的配備。師資隊伍的組建既有高校對應學科教師,也有企業人力資源的高級技師,從而打造雙師教學團隊,為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運用提供強大支持。
二、環境設計專業現存問題
1.專業定位不夠準確、全面。環境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專業,涵蓋了生態學、建筑學、社會學、經濟學、室內設計、景觀、材料學等多門學科,是通過運用藝術設計手段對建筑室內外空間環境進行整體設計的一個專業。對于今天高校所開設的環境設計專業而言,其具有實用性、審美性、經濟性、生態性特征[2]。但從有關調查中卻反映出,由于文化背景、地理位置、歷史、經濟等的不同,師資配備、教學軟硬件設施等的差異,使得一些高校對環境設計專業定位不夠準確、全面,或將環境設計專業單純定位于室內設計,或將環境設計專業定位于室內裝修、陳設等方面。還有一部分高校雖然開設了較為全面的相關課程,但因師資儲備不足,師資配備不合理等原因導致課程無法正常開展與實施。2.師資力量不足,實踐教學環節薄弱。有關調查顯示,大多數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設施配備不完善,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高學歷、高水平、經驗豐富的教師稀少,難以滿足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學需求。另外,受師資力量不足及其他因素影響,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缺少有效的實踐教學手段,教學實踐性不強,既影響了專業課程的正常改革,也制約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正常培養。
三、基于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改革對策
1.準確定位環境設計專業。較之傳統環境設計專業,當代環境設計專業內涵更加豐富,所涉及的學科更加廣泛,這意味著對環境設計專業進行準確的定位是該專業課程改革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也是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改革必要的前提基礎。結合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根據對一些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不準確的定位表現分析,學校要想對環境設計專業進行準確的定位,首先應對環境設計內涵進行準確透徹的理解,并將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改革與市場環境設計行業緊密聯系起來,根據環境設計行業和市場發展狀態、趨勢,開展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改革工作,確保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始終與市場整體發展趨勢和相關專業人才需求相一致[3]。在深刻理解環境設計專業內涵基礎上,從專業與行業雙重角度將環境設計專業定位于建筑學、園林景觀、室內設計、藝術學等各相關方面的均衡協調發展之上。為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在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改革中的順利有效實施奠定良好基礎。2.充分利用工作室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以實踐教學模式為主,通過為學生提供一個工作室,讓學生在工作室內可以邊動手操作邊動腦思考,從而提高課程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探索能力全面發展。高校應充分利用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優勢優點,在實施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改革工作中,加強工作室教學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如室內設計工作室、住宅建筑園林景觀設計工作室、建筑空間設計工作室等等[4]。在這些工作室內,是對接近實際工作環境的一個逼真模擬,可以營造出一種工作的氛圍,可以對學生工作能力進行很好的鍛煉。所以,教師應增加實踐教學比例,多開展一些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深入各個工作室內進行實踐操作,體驗接近真實的建筑室內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在強化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同時,增強學生理論知識實踐運用能力。2.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師資儲備。師資作為高校課程教學與改革的重要力量支撐,師資配置作為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構成要素之一,師資隊伍在工作室教學模式功能作用的正常發揮與利用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在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改革過程中,高校應高度重視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對優秀師資的儲備。根據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指導和要求,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應由兩部分共同構成,一部分師資來源于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全體教師,一部分來源于社會企業內部技師、藝術師[5]。高校教師應深入企業內部進行學習,了解與掌握企業環境設計專業人才需求方向與需求量,同時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專題講座、教育活動、培訓活動,到其他學校交流經驗與體會,不斷提升自身知識含量,增長自身見識。企業技師應走進校園內部對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改革及課程教學進行指導,并與學校相關專業教師進行交流,增強專業教學與企業人才需求聯系的緊密性。從上文對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介紹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其不僅本身一種非常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手段,而且是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改革中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因而在課程改革進程不斷推進的情況下,高校應根據工作室教學模式構成要素,結合高校自身特點構建適合的環境設計專業工作室,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成為推動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工具。
參考文獻:
[1]米永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
[2]曹大勇,陳鳴.實踐先導依托“項目工作室制”重塑專業課程教學模式——高職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微[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60-62.
[3]曾發茂.環境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研究[D].寧夏大學,2015.
[4]李晴.高職電腦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初探[D].南京藝術學院,2008.
[5]劉娉.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實踐探索[D].西南大學,2013.
作者:袁杰 單位:湖南城市學院藝術學院
- 上一篇:母嬰行業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培養建議
- 下一篇:市場營銷學課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