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語言學課程改革優化思路
時間:2022-04-09 10:27:17
導語:英語語言學課程改革優化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英語語言學課程的教學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支持,更為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為此,本文基于互聯網+背景,先對英語語言學課程進行了概述,然后對英語語言學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優化英語語言學課程改革的思路,即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方式,開發精品課程,期望能有效提升英語語言學課程的整體質量及效率,推動其全面改革。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合理運用互聯網教學技術,能為英語語言學課程的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學生的實際學習興趣及質量。為此,作為英語語言學課程的老師,必須要加強對互聯網+背景下英語語言學課程改革優化思路的深入與全面分析與研究。
1英語語言學課程內涵
英語語言學課程的開設對象為英語專業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必修課程之一,占據著非常重要的教學位置,對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及素質的提升有極大的幫助。通常學生系統性的掌握了英語基礎性知識之后,還需要對英語語言學課程進行全面性的探究,這樣才能夠全面認知語言。對于英語語言學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而言,一般分為三大教學模塊,即啟蒙理論、基礎理論及研究手段,老師需要按照此模塊有順序的來教學。啟蒙理論包括的內容比較基本,如英語語音、轉換體、修辭手法、詞匯量等,基礎理論包括英語語言的基礎屬性、語言形態、文化之間的關系等,研究手段能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英語語言學的有效方法。鑒于此,英語語言學課程能涵蓋關于英語語言研究范疇的各知識,對于此門課程改革的優化思路進行探討是極為重要的。
2目前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2.1缺乏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通過對目前各高校英語語言學課程的教學調查發現,較多老師依然延續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并沒有將創新的網絡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應用到教學之中,使得學生仍處于被動式的學習狀態中,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無法達成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及其他能力的教學目的。另外,針對英語語言學課程的學生進行了教學方法的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有55%的學生都認為如果老師能在教學中列舉適當的實際例子,進行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便能夠更快速的理解具體知識點,更持久的記憶單詞和具體語法。有33%的學生認為如果老師教學中能夠靈活運用課程視頻,那么就更能保持此課程學習興趣。有12%的學生認為如果老師在課堂中能夠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那么就更能自主的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顯著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鑒于此,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學生的調查結果都表明,目前的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方法十分的單一,缺乏多元化、創新的教學方法。2.2課程內容過于抽象。根據英語語言學課程的特點可知,此課程的學習內容難度較大較深,使得較多學生都沒有學好此課程的把握。并且針對課程內容這一方面,也對學生們進行了有效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有46%的學生都認為英語語言學課程的學習非常的無趣,沒有學習興趣,自然無法對較多知識點進行有效且深入的理解;有34%的學生認為英語語言學課程所用的教材涉及到的范圍過于廣泛,并且分支極其的多,非常不利于學習與記憶,自然無法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有16%的學生認為次課程中的專業術語及生僻詞較多,使得知識理解難度大幅度提升,很難保持積極的學習情緒;只有剩下的4%的學生認為此門課程的內容非常有趣,學習及探究興趣極高。鑒于此,根據英語語言學課程的特點和對學生課程內容方面的調查能夠發現,目前高校英語語言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十分寬泛、無趣、抽象,需要予以高度性的重視。2.3學生的認知有限。針對高校的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而言,學生課前能否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課后能否進行有效的復習,直接會對最終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并且會影響教學的進展。如果課堂教學之中師生能夠做好充分的配合,那么學生不僅學習熱情高漲,還會主動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工作,那么勢必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通過對英語語言學課程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我們能夠發現,85%的學生都沒有養成預習和復習的學習習慣,所以學生的英語語言學課程學習興趣不高,學生無法主動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不能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前及課后任務。有10%的學生雖然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意識,但由于沒有掌握有效的方法,所以學習興趣也不高。只有剩下的5%的學生有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學習興趣相對較高。在此種學習背景下,學生的英語語言學課程學習漏洞會越來越大,學習成績及能力會不斷下降,會局限教與學的可持續發展。鑒于此,對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能夠發現,學生之所以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由于認知有限導致的。
3互聯網+背景下英語語言學課程改革的優化思路
通過對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調查能夠發現,目前各院校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的現狀都非常令人堪憂,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們需要加強對英語語言學課程改革優化思路的分析與探討,以此來為學生提供滿足他們需求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認知,得以更為全面性、綜合性的發展。3.1更新教學理念,采取創新的教學方法。互聯網+背景下英語語言學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老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及時更新教學觀念,與學生構建全新的師生關系,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發揮好自身的教學引導者、組織者作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傳授給學生豐富的知識外,更應該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促使學生養成主動發現、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習慣,定期優化自身的內部知識結構,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個性化發展的機會,實現對英語語言學課程改革的教學目的。相信在此種全新教學觀念的引導下,英語語言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會越來越有活力與魅力,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教學實力,更好的幫助學生解決各學習難題。其次,互聯網+背景下英語語言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充分利用各種便利的教學條件,如多媒體、電腦機房、各種網絡互動形式,以此來有效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更好的解決傳統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實際教學之中,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探索更為豐富的教學方法,比如:以班級為單位,建立QQ群、微信群,為師生共同學習、討論、解決問題提供良好的平臺;還可以利用PPT演示傳統板書的內容,利用電子屏幕展示抽象的知識,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及掌握所學內容;或者可以運用微課教學方式,進行在線教學、網絡自主學習,充分尊重并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徹底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教學服務,提高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和學習的質量。3.2合理開發精品課程。互聯網+背景下英語語言學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必須要合理開發精品課程,可以從三方面來開發。首先,構建數字化圖書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對于圖書的需求越來越大,如果再借助傳統的圖書館來獲取閱讀內容,那么勢必會出現費時費力的情況,所以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紙質書籍掃描到網絡中,讓學生利用手機、移動設備軟件登陸后直接閱讀或者下載后閱讀,以此來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閱讀的機會。從目前我國各地區的高校而言,只有部分高校開發并構建了自己的網絡圖書館,學生可以直接利用校園無線網絡登錄數字圖書館或者周邊數據庫,進行有效閱讀,在此種良好的閱讀環境中,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量。在實際的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專屬二維碼,學生以掃描的方式獲得更為豐富的專業知識及推送消息,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利用好零碎的時間,更高效的開展教學活動。其次,現代社會發展背景下,部分出版社已經在紙質教材的基礎上,匹配出相應的電子課本,或者推出了官網下載資源的完善服務,能為學生提供更為便捷的學習平臺,拓展學生下載資料的渠道。這些資源的存在能為教學和學習提供更多的便利,如學生可以利用其進行課前預習、自主學習和課后復習,提高學習效果,老師可以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用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中,與學生進行更為充分的互動,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最后,除了做好外部環境的構建外,還需要注重內部環境的構建,如各高校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創建獨屬自身特色網絡的精品課程,讓學生的英語語言學課程的學習更為順暢,當然社會中其他的人群也可以對之進行使用與觀看,提高學生學習便利性的同時,加強學術界的溝通。此外,學生們通過對網絡課程相互資源的分享之后,能夠對語言學相關的分支有更為透徹性的理解,能夠極大程度上拓展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養成全面性思考與具體看待問題的習慣,豐富學生的解決問題思路,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及效率,為學生今后更靈活的交際奠定扎實基礎。
4總結
綜上所述,目前各院校的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中卻是存在較多問題,想要更好提高此課程的教學質量及效率,就需要把握好“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及挑戰,針對性的更新教學理念,采取創新的教學方法,合理開發精品課程,將互聯網技術的作用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實現英語語言學的全面改革,促使教與學得以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曉丹.新形勢下高校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的問題與改革設想[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6):65-66.
[2]韓麗娜,步京都.英語語言學課程改革實踐探討——評《現代英語語言學理論及發展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5(06)
作者:李娜 單位:西安外事學院人文藝術學院
- 上一篇:服裝材料學課程改革初探
- 下一篇: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