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汽車構造》課程的教學改革
時間:2022-05-24 10:45:42
導語:本科《汽車構造》課程的教學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結合在《汽車構造》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新的改革方法,并通過改革實踐取得一定的教學成果。
關鍵詞:汽車構造;教學;改革
《汽車構造》是我校車輛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主要以內燃機汽車為例,講述其構造和原理,包括發動機和底盤的組成,各組成部分的構造、基本工作原理及相互作用關系等,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可為后續專業課程如汽車理論,汽車設計,內燃機原理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校是應用型教學理念,主要以市場人才需求、職業定位分析為制定基礎,以提高學生就業質量為主要培養導向,培養應用型人才滿足社會對技術型的需求,尤其是車輛工程專業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學習到理論知識,更需培養學生具有主動思考和學習的意識以及實際操練的能力。因此傳統的以教為主,僅重視理論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培養定位,為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要從各方面進行改革,轉變教學觀念“以教為主”變為“以學為主”,提升“混合式教學”手段,“從做中學”增加學生主動思考和動手能力,“團隊協作”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通過此種方法來使學生更深入的掌握汽車構造的知識,提高工程意識。
1“以學為主”教學觀念的改革
傳統的“以教為主”是以教師為核心,通過課堂上灌輸式講解,將理論知識傳輸給學生?!镀嚇嬙臁贩譃樯舷聝蓛裕虒W內容較多,課時量大,一般安排80-90個理論課時,老師要花大量的時間備課,上課內容也十分緊湊,而對于剛接觸汽車的學生被持續性灌輸理論知識,毫無情景意識,就會導致厭學情緒,適得其反。這種教學觀念的改變首先要從教學大綱上改革,教學大綱上教學內容要充分考慮應用型理念,以見-學-練為原則,即設置10個課時認知實驗,60課時理論學習,20課時拆裝實驗。理論知識編排要符合少—精—新,教師授課盡量簡化理論分析,突出重點,結合時下新型汽車技術。汽車構造本身就是基礎專業課,學生之前很少接觸汽車知識,如果直接進入理論,如同紙上談兵,所以車輛實驗室可對本專業學生全天開放,并根據授課計劃安排講解課時,學生從中會增加學習興趣。通過理論知識的掌握后,進行拆裝訓練,增強動手能力。
2“混合式教學”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主要是課件教學、提問、答疑、作業,這種方法并不能激發學習的熱情和動力。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及積極性,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多媒體動畫教學結合。如在講解發動機曲柄連桿機構時,先播放教學動畫和教學視頻,播放前設置問題配氣機構的功用、組成,四沖程過程等啟發學生思考,帶著問題觀看視頻,視頻結束和學生共同探討答案。并通過詢問方式了解視頻中學生不易理解的地方,繼續引導思考,并在一步步課程將重難點知識指出,這樣學生就有茅塞頓開,恍然大悟,更加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同時結合線上平臺教學,教師將課件,視頻整合一起,附上參考視頻和文獻,布置作業,要求線上完成,作業包括復習作業和預習作業,引導學生提前預習的意識。
3“從做中學”實踐教學的改革
我校之前安排的拆裝實訓一般和理論課程分在兩個學期,這樣的時間會讓學生遺忘,所以將理論和時間整合一起,即發動機篇內容要發動機拆裝實訓緊密結合,底盤部分也要緊密結合,共20個學時。安排學生分組拆裝,分工合作,不僅可以拆裝,在拆裝后還能起動,起動中出現的問題,可以自行分析,或者查閱資料,和老師探討。
4“團隊協作”意識綜合教學的改革
學生除了學習,完成自己課程內任務,同時要注重團隊意識,有工程意識和產品意識。在拆裝實驗時團隊協作,分工明確,有領導意識,有合作意識,有服從意識,有共同面對問題和共同解決問題的意識。
5考核方法的改革
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傳統的以期末考試為主的形式并不能真實反應學生的學習水平,部分學生純粹為了應付考試,采用出現上課不學習,考試臨陣磨槍的策略。在考試環節要設置能反應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以及掌握程度的綜合方法,改變比例,提高平時成績和實踐課程成績,降低理論考試成績占比。平時成績增加到20%,實踐課程30%,期末考試50%。這種考核方式可讓學生意識到過程學習的重要性。將以上教學改革方法和傳統教學方法在16級2個教學班中實踐對比,通過學生調研和考試結果。通過以上教學改革前后2個班級的成績對比,各成績都有所提高,可見改革的有效性。
6結論
文中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等5個方面論述了汽車構造課程的教學改革,并通過學生成績和滿意度對比證明改革的有效性,這種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老師的授課信息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推廣。
參考文獻:
[1]羅超.本科《汽車構造》課程教學改革與探討[J].學術論壇,2013(上):216-218.
[2]胡群,肖生發等.“汽車構造”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重慶工學院(自然科學版),2007(03):125-126.
[3]李剛,衛紹元,田國紅.“汽車構造”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遼寧工學院學報,2007(05):102-104.
[4]周沛麗.《汽車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18-19.
[5]張為春,王樹鳳等.《汽車構造》課程的教學改革[J].科技信息&高校論壇,2010(29):195-196.
作者:常媛媛 , 彭閃閃 , 尹宗軍 , 田春雨 單位:安徽信息工程學院
- 上一篇:地鐵通信工程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策略
- 下一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