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芻議

時間:2022-03-22 08:38:02

導語: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芻議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在這個大環境下提高教學有效性成為教師們關心的主要問題之一。本文從這個角度出發,具體分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數學;策略;新課改

1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雖然新課程改革早就已經開始了,不過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教師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很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自己霸占著課堂的中心位置,堅持讓學生熟能生巧的原則,沒有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1]。在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的時候,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題海戰術,只是通過機械的重復提升學生的做題能力,沒有從內在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樣單調的教學模式非常不利于課堂活動的開展,也不利于學生建立起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教師只想快速完成知識點教學,學生也只能快速記筆記。長此以往,學生會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什么都等著教師講,不再主動地探索。這就大大影響了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導致教學的有效性也無法得到提升。最后,教師需要提高綜合素質。在傳統的課堂學習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溝通不多,對于學生出現的一些思維誤區,也沒有給予引導,一些教師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提升自己的能力,職業素養處于較低水平。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教師教學的內容只是課本上的,教學水平比較低[2]。另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比較片面,往往只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等,忽略了學生的發展性,讓學生認為自己學不好數學,從而不愿意再在數學學習中投入精力。

2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新要求

2.1教師角色的轉變。數學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師從傳統的知識講解者轉變為知識學習的組織人員、引導人員和合作人員,拋棄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去觀察、推理和實踐,并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溝通和合作,形成主動學習知識和理解知識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他們的個性、家庭情況和生活環境等不同的方面,使學生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提升,滿足他們不同的學習需求,并使用多樣化的手段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要更加尊重學生,特別是在他們表現不太好的時候,教師要更好地引導學生,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進步,并鼓勵他們不斷創新。教師要在上課之前制訂好相關的計劃,用心設計每一個課堂環節,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這樣學生才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數學,不斷豐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還要創造性地使用數學教材,找到更多教學資源,為學生呈現多樣化的知識,幫助學生運用數學知識。2.2教師能力的提升。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能力提升提出了很多要求,要求教師更好地收集信息,進行課程的開發和整合,并利用信息技術廣泛使用各種不同的課程資源,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只講解教材里的內容,而課程改革強調,教材只是一種文本,教師不僅要從文本出發進行教學,也要“編”書。這就增加了教師在教學中的支配權,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創造,構建更多的教學情境,進行資源整合,提高設計課程的能力。學生也可以在這樣豐富的體驗中獲得相應的技能,形成正向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2.3教學方法的要求。新課程改革提出,目標的全面實現需要依賴教師,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和同事配合,與優秀教師交流,從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要把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取得的成功經驗與其他教師分享,推動新課改的深入。新課改要求教師成為全面型的教師,長期以來,學校教學都是分學科進行,教師只負責自己那一門學科。很多教師一旦確定了自己的學科,就不再接觸其他學科,也不會主動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這樣狹窄的知識結構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吸取其他學科教師的優秀經驗,從而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活動,還應該走出課堂,充分利用課外資源。

3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3.1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構建良好的學習情境,讓知識點的學習更加生動有趣,引導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例如在學習“拋物線”時,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構建有趣味的情境。如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拋物線,像大橋和彩虹,也可以展示一些學生經常接觸的小游戲,像憤怒的小鳥、賽車游戲等,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構建知識。例如:已知拋物線y2=2py(p是正數),現在有一條直線穿過了這個拋物線,并且產生了兩個焦點,縱坐標是y1和y2,請證明y1y2=-p2。對于這種題目,教師可以使用問題來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學習。如果知道了這條拋物線的焦點兩個端點是A(x1,y1)和B(x2,y2),求解出來x1,y1的值應該怎么算呢?通過這樣的變式,可以大大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3.2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高中數學有很強的抽象性,對部分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學習效果也會有很大的不同。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普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差異出發,使用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如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整體提升。另外,教師還應對課堂的內容進行科學的設置,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在學習和函數相關的知識時,教師應先引導學生掌握與函數相關的知識,在剛開始上課時,對教學環節進行優化,從不同學生的特點出發,設計不同難度的練習題,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在練習中得到提升。對于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先理解函數解析式和定義域等基礎知識,再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展開練習,從而確保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對于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要引導他們使用函數圖像、性質和變化規律進行深層次的探索,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活動就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幫助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成績。3.3使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開始服務于教育行業。如何更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成為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關鍵因素之一,關系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更好地使用多媒體技術,組織探究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進行創新。在學習“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時,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使用多樣化的資源,讓學生更直觀地接受學習的內容,并進行細致的觀察。3.4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在進行高中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學生才可以向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深層次的學習,最終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另外,教師也應該更加注重自身素質和技能的提高,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探索,找到里面蘊含的數學思想,將之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在學習解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可以從正反兩方面來思考問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應該更好地滲透數學思想和理念,幫助學生獲得質的提升。在學習“雙曲線”時,教師可以圍繞雙曲線的美感來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感受它的美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3.5使用有效的課堂對話增強師生感情。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當一個引導者,讓學生自主地預習、學習和復習,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熱情。所以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和學生的互動,成為學生的朋友,多去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小事,把握他們的特點。在學習“三角函數”時,教師可以根據三角函數的特點和性質來組織教學游戲,讓學生通過抽卡片的方式學習。這樣的互動不僅可以拉近師生關系,也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3.6運用合理的評價機制。教學的藝術不在于讓學生學會多少知識點,而在于鼓勵、引導和喚醒學生。在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中,教師主要使用成績這樣單一的評價方式。數學課堂的教學評價不僅要體現結果,也要對過程進行評價。在結果方面,教師要考查學生是不是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可以遷移到其他題目中,以及元認知能力是不是增強了;在過程方面,教師要關注學生是不是主動學習和思考了,學習的狀態怎么樣,是不是能夠很好地自我監控和反饋,從而進行調節[3]。教師要使用多樣化的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還要注意其方式的多樣性,像口頭匯報、書面考查、學生互評等。大多時候,學生需要得到教師的及時反饋,再繼續學習活動,才能實現提升。有時教師需要延時評價,讓學生可以發現自己思維上的缺點,從而自主提升自己。

4結語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為了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數學教師應該把培養的重點放在學生能力提升這一方面,多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探索,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只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才可以更好地發展自己的能力,增強學習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孫賦美.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方略運用芻議[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1(2).

[2]熊勁.淺論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與研究[C]//2013年12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

[3]趙燕.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幾點感悟[J].神州,2013(34):222.

作者:隆占平 單位:甘肅省古浪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