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的課堂管理研究
時間:2022-07-23 08:42:50
導語:新課改下的課堂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適應度
實踐表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方式影響了學習結果,單純的行為參與方式并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包括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新課程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學習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了一個積極參與和思維的活動,經歷了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但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學生對這樣一些新的學習方式顯得不適應,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去探究、如何去討論、如何去活動。無論是何種教法和學法都有其內涵。如果教師和學生本身對教法或學法所知甚少的話,在課堂上為討論而討論,為探究而探究,為活動而活動,一哄而上,隨意采用,這常常導致課堂管理“放的開,收不起”,出現教師袖手旁觀,學生放任自流的現象。正確可行的做法是,教師要真正學好新課程理念,理解把握新教法和學法的內涵,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樹立新課程理念,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掌握和實踐新的學習方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新課程下學習的主人,也只有這樣有效的課堂管理才能水到渠成。
二、密切關注教學狀態,進行有效的動態管理
課堂教學是在特定的時空內,面對的是幾十個活生生的學生,新課程下教師在課堂上要能和學生平等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互動,這是一個多因素彼此影響和制約的復雜動態過程,甚至還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偶發情況。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及時分析把握教學目標與課堂管理現狀之間存在的偏差,密切關注學生學習的精神狀態和課堂的氣氛,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努力調控自己的情緒,運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和教學魅力,因勢利導確定課堂管理的各種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學生,在變化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尋求優化的管理對策來優化課堂教學。通過有效的動態管理,就會及時發現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就會減少或者避免課堂管理中出現的弊端,從而使課堂真正“動”起來和“活起來”。就基礎教育來說,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關鍵,而課堂教學又是師生實現其生命價值的主要陣地。于是,師生關系的好壞便至關重要了。眾多的學生、家長、教師對理想的師生關系的企盼表現出驚人的相似性。大家共同期望的師生間應該是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上是師生,課下是朋友”,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然而,有些教師在師生關系方面似乎悟出了一個道理:“時時擺出一副教師的架子”,像衛道士似的嚇唬學生,如果教師的權威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是不可能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的。如果教師的職業及其生命價值若以這樣的方式來實現、來擺闊,那肯定是“活得很累”、“干得無味”,也是難有成效的。在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有的教師愿意尊重自己心目中的優秀生,而不大樂意尊重所謂的差生,似乎優秀生才有尊嚴與自尊心,應當得到愛護與尊重,而那些所謂的差生則無尊嚴與自尊心可言。事實上,無論優秀生還是后進生,無論考試成績理想或不理想,無論沒過失還是有過失,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尊嚴和自尊心,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必須一律予以理解、愛護和尊重。網上不時爆出某地教師怎樣懲罰學生,造成對學生身心的傷害不說,還使自己臭名遠揚,也給社會帶給困惑:當今的教育怎么了?教師變成什么樣了?這個問題不能不令人沉思!
三、教師參與課程變革
教師與課程是學校教育過程中兩個根本性、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自從制度化的學校教育產生以來,人們對這兩個基本要素的研究就一直沒有間斷過,如今,分別作為兩個獨立的學術研究領域,教師教育研究和課程研究已經成為當代教育研究領域并行不悖的兩大主題。但是,對于這兩大領域中一直存在著的共同領域———教師的課程角色與課程功能問題,即教師在課程變革中“何為”的問題,卻一直沒有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視,系統研究也比較欠缺。從新的視角整合教師與課程研究、探討教師的課程參與已成為課程學者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因為我國當前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整體性課程改革,本次課程改革順應世界范圍課程改革的潮流,以全新的課程理念對傳統的課程與教學進行了徹底搖撼,成為新世紀我國學校教育“范式轉換”的發動機和起爆劑。如果說我國傳統的課程改革缺乏教師參與的土壤,那么本次課程改革在課程管理模式上發生了重要變化,如國家實行“三級”課程管理政策,允許教師和社會團體參與決策,倡導課程與教學的整合,倡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教與學方式的轉變等,這些都內在地要求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的過程,由課程變革的“局外人”變為“參與者”。但是,教師參與作為內在于新課程理念的生長點,必須要有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實踐論證。參與課程決策、校本課程開發及課程行動研究是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的三條基本途徑。各種參與途徑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如何?有什么樣的活動方式和步驟?我們可以從書中尋覓到指導實踐的靈感,但我們也應該在實踐反思中尋求新的理解。教師參與課程變革是否需要一些條件?答案是肯定的。教師專業發展是課程變革的重要內部支撐力量,有效的課程領導是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的一個重要外部支持系統,內外相結合,必然會推動教師參與課程變革的進程。但是,我們還必須認識到,并不是在擁有參與途徑和條件之后,教師就會主動參與課程變革。倡導教師參與課程變革作為一種理念或理想,在現實中客觀存在著教師抵制課程變革的現象,主要體現在文化層面、制度層面和技術層面,只有剖析這種現象,揭示導致教師抵制課程變革的基本因素并提出解決方略,才能推動教師的課程參與,實現課程變革的理想。
作者:鄒本軍工作單位:朝陽縣古山子鎮東五家子初級中學
- 上一篇:課堂教學管理完善策略
- 下一篇:實效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