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的發展計策
時間:2022-01-12 02:27:52
導語:小學科學教學的發展計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構建探究過程,組織學生活動,體驗研究過程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科學探究為核心,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完成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構建探究過程,協調“活動準備”“活動過程”“自由活動”“拓展活動”四大模塊的關系,組織學生課前帶著問題搜索和準備材料、課上圍繞主要問題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利用自由發揮空間交流表達、課后將活動拓展到生活中去。學生在這樣的探究學習過程中,真切體會到科學源于生活,回歸生活,真實有用。例如,四年級教材中“土壤與植物”一節,要求學生通過實驗研究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學習使用觀察、比較等基本研究方法,認識土壤對植物的意義等。探究實驗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需要師生合力突破。。1.教師以學生的興趣或喜愛的植物為切入點,指導學生按照探究實驗的六個步驟進行實驗,讓學生在實驗的樂趣中,獲取對科學實驗的初步體驗和認識。2.合理設計實驗是實驗成功的基礎。在實驗設計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控制實驗變量。實驗記錄表的準確填寫是得出結論的保證。教師指導學生確定實驗記錄表的填寫標準,統一描述用詞,規范記錄單位,倡導科學研究嚴謹性態度。3.本實驗的材料準備、實驗操作、實驗現象的觀察與記錄都不可能在教室里和一節課中同時完成。因此,課前準備和課后反饋不容忽視。首先,了解學校周邊環境,組織學生提前收集土壤、采集或種植植物。其次,根據學校條件,給學生開放更多的實驗空間和時間。如開放校園一角或教室陽臺作為植物園地,既有利于學生觀察記錄又美化環境。第三,鼓勵和提醒學生按時觀察實驗情況、堅持記錄實驗現象,及時組織學生交流成果,分享實驗中的樂趣。
二、倡導開放性學習,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豐富科學內涵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科學》學習要以科學探究為核心”。因此,教師必須在科學課上給學生開放探究的時空。這個時空主要指學生進行探究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但不局限于平時上課的40分鐘和學習的教室。倡導開放性學習,可以有效擴大學生科學探究的時間和空間。1.回歸自然,開拓學習空間。例如,青島版《科學》四年級教材第二單元是探索“巖石的科學”。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僅僅是將學生安排在教室里進行“閉門造車”式地學習,那么學生自然很難真正地進行實踐探究和觀察發現。教師可以根據地區特點,組織學生野外考察學習或參觀自然博物館。最大限度的讓學生接近巖石,觀察巖石,研究和發現巖石的奧秘。正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學生在開放性的學習中,不僅掌握了知識,更收獲了快樂。2.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豐富科學內涵。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資源極其豐富。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能極大地拓展學生視野,豐富科學知識。例如,青島版《科學》六年級教材第五單元“生物與環境”的第五節《珍惜的動植物》的學習。指導學生在網絡中搜索,可以迅速的查找到珍惜物種、瀕臨滅絕物種及滅絕物種的知識。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知識的豐富讓學生更快的成長。3.參加科技活動,體驗科學魅力。鼓勵學生參加上級組織舉辦的科技節、文化節、科普展等,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組織學生參加科技比賽,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四年級學生經過上百次的試驗與失敗,在第27屆青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比比誰高”和“拖重”比賽的一等獎。讓學生充分享受試驗、失敗、成功的喜悅,著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并繼續如火似荼地進行著。相信在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會有更多的人投身其中,開展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工作,參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踐,共同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未來的小學科學教育將一路走向輝煌。
作者:喬顯衛單位:山東省即墨市七級鎮呂戈莊小學
- 上一篇:科學教學的策略研究
- 下一篇:漫談科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