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輔助教學在外科學教學中的地位

時間:2022-01-12 02:45:38

導語:網絡輔助教學在外科學教學中的地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輔助教學在外科學教學中的地位

一、開展校園網輔助教學的條件和優勢

我院從2004年校園網建設以來,目前已建成了一個結構合理、運行穩定、系統應用良好的高速校園網絡環境。校園網出口帶寬達1400M,校區間網絡帶寬達萬兆,樓宇間光纖互聯,聯網計算機達2000多臺,信息點10000多個,聯網建筑物20多幢,千兆樓宇,百兆桌面全覆蓋;平均日流量5TB。學生在圖書館、教室或寢室,只要擁有電腦,都能夠進行網上學習。開展中醫外科學網絡輔助教學后顯現出的優勢:(1)網絡內容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情況靈活安排,反復觀看圖片、視頻等,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2)通過引入PBL教學、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等方法,指導學生小組學習、互相討論、交換信息等,鍛煉了其團結協作精神;(3)在建設網絡輔助教學系統時,通過教研室共同努力,匯聚各位任課教師的智慧,并學習先進院校好的做法及優點,優化、整合教師課件、教案、精選臨床圖片、診療視頻等,對教學起到引領、規范、示范作用;(4)通過資源共享,使年輕教師方便、快捷地獲得所需教學素材,有利于年輕教師盡快提高教學能力及水平。

二、開展校園網輔助教學的體會

首先,校園網輔助教學要與重點課程、精品課程建設相結合。重點課程、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首先是為教學服務,對教學要起到規范、示范、輻射、引領作用。所以不能“為建設而建設”,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根據教學需要,及時修改、調整及更新網絡建設內容,使其真正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其次,網絡教學要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各個學科網絡上都有豐富的學習內容,但從學生而言,他們是初次接觸學科內容,讓其漫無邊際地進行資料查閱、自主學習,目的性不強、費時費力,效果不好;且由于醫學教育課程多、時間緊,除正常上課時間外,能有效利用的課外自主學習時間少之又少。因此,既要充分利用網絡媒體技術開展自主學習,又要利用有限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必須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圍繞教學大綱及教學目的要求,開展有目的網絡學習才能取得預期成效。我們通過開發臨床案例圖片、診治視頻、典型案例討論等網絡學習模塊,密切結合課堂講授內容和進度,有目的、有步驟地指導學生進行網上學習,逐漸培養其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三,網絡輔助教學可引入PBL教學、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等方法。例如PBL教學是國外先進醫學教育廣泛開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近幾年來在我國的醫學院校中也逐步開展,但由于所需條件限制,難以大范圍推廣應用。結合網絡輔助教學,可將問題及討論放在網上,開展小組學習,教師通過網上指導,完成相關教學內容。

三、結語

教育要現代化,首先是教學方法和手段要科學化,要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最近頒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專題規劃”明確指出:“積極推進基于網絡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建設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要、能提供全方位學習支持和服務的內容豐富、科學合理、特色鮮明的網上教學平臺。鼓勵教師利用網上教學平臺進行輔助教學。”實踐證明,充分利用校園網資源,密切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開展網絡輔助教學,對中醫臨床課教學將產生重要影響,對提高教學質量及人才培養質量將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楊恩品廖承成王麗芬單位:云南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