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學校留守兒童學習與行為習慣研究

時間:2022-02-18 09:04:59

導語:城區學校留守兒童學習與行為習慣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區學校留守兒童學習與行為習慣研究

摘要:由于社會發展的需求,導致部分兒童的家長都在外打工,也就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兒童,而正是因此,學生缺乏父母的陪伴,學生不能在心靈上有很好的引導和安撫,使得學生不能養成很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所以,對于留守兒童的學習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就需要老師的激勵、引導和幫助。

關鍵詞:城區學校;留守兒童;學習行為習慣;培養

由于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的原因,放假在家都是由爺爺奶奶帶著,在爺爺奶奶的手中就是個寶,嬌生慣養,再加上缺乏父母的陪伴教育和沒有對孩子的心理正確的思想進行引導,導致學生的個性較強,心理承受能力差、敏感。因此學校應該注重留守兒童的學習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讓規范變成孩子心中的信念。在學校對兒童的習慣教育中,教師應該積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便需要教師在課堂的前、中、后幾個階段對學生進行培養;而行為習慣培養,需要學校和教師共同從學生的行為訓練、全員育人和積極評價等幾個方面來開展。

1留守兒童學習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必要性

針對學生習慣的培養關系著學生能否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人際交往、為人處事的能力。這一部分學生同樣是正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各方面的能力都在逐步成型,也是學生性格形成和良好的道德修養成的重要階段,因此此刻對留守兒童的學習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

2留守兒童相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出現的問題

現目前留守兒童在學習和生活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相對來說會更差一些,不會課前預習,不能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也不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作業,根本無心向學。(2)由于常年缺乏父母的陪伴,孩子在性格上都會異于正常家庭的孩子,比如會出現性格內向、孤僻、膽小怕事,遇到自己無法處理的事情或者受到委屈是不敢向老師和家長吐露反應等,由于長時間的積壓,就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壓力變大,進而形成心理障礙,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3)缺乏集體感,沒有集體榮譽感,不關心同學。自制能力差,經常違反紀律,我行我素等。

3留守兒童良好學習和行為習慣的養成策略研究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一直是現如今小學教育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在現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校、老師和家長最主要看的是孩子的學生成績,而對孩子良好的習慣養成卻是有所忽視。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是學校、老師和家長現在最應該關系的問題。3.1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缺乏的不是智商,而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正確學習、熱愛學習,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3.1.1培養孩子預習、復習的習慣。在現目前的教學中,課本的新改重點主要也體現在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所以,首先需要培養孩子預習和復習的良好習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課前預習就好比是先行部隊,是對課文有初步了解的基礎,聽課時才會有重點,才會發現疑問,解決疑問,才能讓學生跟上老師課程的進度。而課后的復習能讓學生更好地鞏固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才能讓學生對課堂上了解到的零散的知識點系統化,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因此,老師可以通過學習心得交流班會等課外活動讓學生明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重要性,然后有老師幫忙整理,學生自我篩選和適應自己能接受的預習和復習的方法,轉變留守兒童被動的學習態度。3.1.2培養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課堂中的教學階段是學生在學習時掌握知識的重要階段。學生的學習不能“身在曹營心在漢。”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在課堂,而心不在課堂,肯定會影響課堂中對知識的接收,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課堂中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因此老師在教學時應該注意的是課堂的趣味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建立一個記錄表,根據學生每節課上聽講的情況進行記錄,然后進行周選,評選每周的“課堂之星”“解答之星”等等,可以附加上一些學習工具作為獎品,以督促孩子們養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3.1.3培養學生課后獨立、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完成課后作業是學生對課堂上老師所講授的知識點進行鞏固的重要過程,而獨立、認真完成作業更是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獨立思考的重要手段。針對培養學生認真、獨立完成課后作業的習慣,老師可以采取樹立榜樣的方式,每次布置作業之前對上次作業完成的很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和嘉獎,以督促學生在自己的作業質量上有所提高;能夠更加的嚴格要求自己。3.2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由于學生大部分在的時間都是在學校,與老師和同學接觸的時間最長,所以老師和同學互相之間對行為習慣的影響尤為重要,只有通過老師有意識地訓練和引導,在事情的處理上做到公平公正,讓學生不會產生抵觸情緒。經常和學生溝通,只有好的溝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和改善留守兒童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而產生的性格和情緒,才能讓學生向老師吐露心里的事情,緩解學生心理的壓力。還有一點就是老師日常的行為習慣也是影響學生行為習慣的重要因素,只有老師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才能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結語

學校、家庭之間必須加強溝通,讓學校了解學生在家中的情況,也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情況,以便于學校和家長對學生能夠加以正對的教育和心理開導,老師和家長也必須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才能給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

參考文獻:

[1]汪瓊.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J].發展,2018(09):92.

[2]彩君.留守兒童的教育支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

[3]李發光,賴天蘭.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習慣養成之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7(7):18.

作者:張謙紅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深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