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探究
時間:2022-06-19 03:28:48
導語: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頒布,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與精準構建成為美術教育的新語境。文章涉及三個關鍵點:問題與情境、核心素養(yǎng)觀念、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其中,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核心素養(yǎng)是教學的重要目標。而“問題”與“情境”這兩個關鍵詞指在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要點:置入真實的問題情境。
一、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核心素養(yǎng)
在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側重點是“圖像識讀”“審美判斷”和“文化理解”。美術鑒賞課與“美術表現”和“創(chuàng)意實踐”的關系密切。1.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圖像識讀”部分如何引導學生運用美術思維分析圖像背后的寓意,認知、判斷圖像的信息,提高學生“圖像識讀”的能力是美術教師的教學任務。核心素養(yǎng)觀念下的鑒賞課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夠使用全面的、聯(lián)系的方法對比、觀賞鑒賞的對象,從鑒賞對象出發(fā),了解被鑒賞對象的形式特征和內涵,并與生活中的事物或藝術作品進行聯(lián)系和識讀。2.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審美判斷”部分“審美判斷”一詞可理解為主體對事物審美特性的鑒別和評價。核心素養(yǎng)觀念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要求學生通過美術鑒賞課形成對事物基本的審美判斷能力,通過自己對于美的感知,評價和美化生活中的事物。3.關于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文化理解”部分“文化理解”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代表的不僅是感知、描述、分析、評價和判斷鑒賞對象表象的部分,而且指從文化的角度觀察和理解鑒賞對象。這就要求學生對鑒賞對象所在的時代背景有基本的了解(國家、地區(qū)、時代、民俗等),由此使鑒賞不再停留于表面。
二、學科核心素養(yǎng)觀念下美術鑒賞課的今昔對比與探究
隨著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引入,美術鑒賞課程的學科知識觀也在不斷轉型,并由學科事實本位轉化為學科理解取向。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人們有必要將以“三維目標”為教學目標的高中美術鑒賞課堂與在核心素養(yǎng)觀念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進行對比探究,以此為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助力。1.“三維目標”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在教學目標上,“三維目標”指從三個維度制定教學目標。但是,在面對實際教學時,一些教師在教學目標上仍側重于“知識與技能”,未能有效重視另外兩個維度的教學目標的設置。原因有兩個:一是由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本身缺乏有效的評價方式和評定準則;二是由于在當前的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仍側重于強調學生技能的學習。在教學方法上,以往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方法有一定的適用性,但其局限性也較為明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容易將美術鑒賞課變成自己的“獨角戲”,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難以參與其中,部分學生難以獨立地解讀和欣賞鑒賞對象,難以理解作品背后的深意,不利于發(fā)展自身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評價上,以往的評價方式較為死板、單一,難以適用認知狀況、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各不相同的學生。2.核心素養(yǎng)觀念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核心素養(yǎng)觀念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需要立足于美術學科特有的學科特性,在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下,進一步整合“三維目標”,并重點發(fā)展“圖像識讀”“審美判斷”以及“文化理解”三大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學科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教學方法上看,以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為目標的高中美術鑒賞課可注意以下幾個基本點:第一,讓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基于學生真實的探究與感受;第二,讓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從過去注重“雙基”,轉變?yōu)樽⒅匕l(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第三,讓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既聯(lián)系學科知識,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從教學評價看,以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為目標的美術鑒賞課可以采用真實性評價。簡單來說,就是要求學生完成某項真實情境或模擬真實情境中的任務,通過讓學生完成任務,考察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這種考察方式既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又能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內化。同時,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更加綜合地判斷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區(qū)別于過去較為死板、單一的評價方式。
三、在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幾個要點
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課程結構將由過去的“學科事實覆蓋型”轉化為“學科觀念理解型”,并讓學科核心觀念植根于真實的問題情境,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只有將學生的學科學習的知識與技能應用的學科實踐相結合,才能發(fā)展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如何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本章節(jié)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分析。1.主題性單元化教學。主題性:指圍繞主題組織單元內容,其中,主題指構建學科教學框架的核心。主題性教學不是讓學生簡單地學習一門獨立的知識,而是以一個主題為中心進行知識的拓展,或進行系統(tǒng)的以某個主題為中心的綜合知識的學習。單元化:單元系列課時的美術鑒賞教學設計要根據主題,依據教材,將教學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整合成主題性單元化的教學設計。主題性單元化的教學設計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整合。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材內容豐富,單課時的教學容易造成知識碎片化。而以主題性單元化進行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圍繞教學主題整理教學內容,讓學生比較、判斷不同的美術現象、美術知識,學會整體運用知識,培養(yǎng)其研究性的學習能力。主題性單元化教學還可以美術作品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進行跨學科學習,學會以整體的眼光看待問題。2.立足學生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新的情境下,學生的感覺是相對敏銳的,對于藝術品的感知能力也會相對提升。具體而言,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由教師隨意創(chuàng)設。不同學生的認知能力、接受能力不同,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做到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第二,根據鑒賞主題,創(chuàng)設與主題相關、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學習情境,尋找主題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銜接點。3.合理設問,打開學生的思維。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美術鑒賞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拋出更多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以鑒賞馬蒂斯的《紅色的和諧》為例,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從簡單敘述自己的直觀感受入手,感受畫面的色調、筆觸、內容和繪畫風格等,幫助學生進行初步探索。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紅色的和諧》這幅作品的配色為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作品弱化了透視,以平涂裝飾為主,你喜歡這樣的表現手法嗎?為什么?在讓學生進行初步的感性理解和判斷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拋出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幫助學生建立對畫面的理性認識。如:“畫面右側作者畫了一個女性人物低頭端坐,大家思考一下,歷史上有多少以女性為主題的藝術品?為什么要以女性人物為題材或主題表達?在作者所在的時代,藝術家是以男性為主還是女性為主?為什么?”這樣的設問能讓學生將鑒賞課的內容與生活相聯(lián)系,以聯(lián)系整體的觀點看問題,促進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4.動手實踐:讓美術鑒賞課基于學生的真實探究與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或素養(yǎng)都需要通過直接的實踐進行,高中美術鑒賞課如果想真正培養(yǎng)并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就必須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究,讓學生通過實踐,將知識轉化為素養(yǎng)。具體而言,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實踐:第一,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總結課堂上鑒賞的美術作品的表現方法,并讓學生嘗試以相似的藝術表現手法表達自己想繪制的主題和內容。第二,教師要求學生課前初步了解藝術作品的背景,并利用上課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鑒賞對象。
在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應全面解讀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與訴求,將學科核心觀念植根于真實的問題情境,發(fā)揮自身專業(yè)特長,同時提升跨學科文化素養(yǎng),為核心素養(yǎng)語境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的精準構建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張華.論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兼論信息時代的學科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1).
[4]尹少淳.從核心素養(yǎng)到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國基礎教育美術課程的大變軌.美術觀察,2017(4).
[5]尹少淳.文化•核心素養(yǎng)•美術教育——圍繞核心素養(yǎng)的思考.教育導刊,2015(9).
[6]張華.論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全球教育展望,2016(4).
[7]孔新苗.關于美術鑒賞教學與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幾點思考.中國美術教育,2016(5).
作者:應芷祎 單位: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